為什麼長期有人為屠民割地曾國藩李鴻章歌功頌德?


對於歷史人物,尤其是在特殊歷史時期的歷史人物,還是應該客觀的看待。清朝晚期的曾國藩和李鴻章就是這樣的人物,因為他們所處的歷史時期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段極為特殊的歷史時期,而在這個歷史時期,這兩位人物都算是那個時期舉足輕重的人物。

首先,必須承認,曾國藩和李鴻章是晚清時期的“中興之臣”,對於在鴉片戰爭之後被“太平天國運動”衝擊的幾乎是風雨飄搖的清朝統治來講,曾國藩的作用就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這樣的作用不是任何等閒之人就可以達到的,至於滿清這座“將傾之大廈”是否值得一扶,是另外的問題,畢竟在中國的任何一個朝代,挽救江山社稷的危亡是所有的“士大夫”的責任。同時,沒有跡象表明在南京(天京)的那個太平天國比滿清能有多少“實質上的進步”,當然這也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

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是他遭到詬病的核心因素(當然還有“天津教案”的處理),不可否認,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曾國藩的湘軍的確是殺了不少人,肯定也包括相當數量的無辜百姓,但是,世界上又有哪個國家和那一場戰爭不是“殃及平民”的呢?獨曾國藩“屠民”不成?這似乎顯得有失厚道。

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在歷史上是有定論的,無需洗白更不必歌功頌德,對曾國藩本人而言,無非是抱著“建功立業”的角度去幹的這件事,所謂千秋功罪自有歷史評說。但是曾國藩作為一個典型的士大夫,他在“立功,立德,立言”的實踐中所做的努力和貢獻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士大夫”當中可圈可點的代表人物,這一點似乎也不用刻意的“歌功頌德”。《曾文正公文集》的確是留給我們的一個文化遺產。

作為晚清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曾國藩是名副其實,尤其是自他而始的貫穿於整個晚清的“洋務運動”對於中國封建制度的衝擊和最終推翻封建制度產生的極其深刻的作用應該是功不可沒,這也是事實,依然無需歌功頌德。曾國藩看到了西方的先進,也看到了自己國家的不足和問題,“西學為用”的思想盡管顯得不那麼深刻,但是,洋務運動其實是真正的主動開始打開國門接納先進的科學和理念的開始。

李鴻章算是曾國藩的衣缽傳人,是繼曾國藩之後努力嘗試國家強盛的政治家之一,無論是創辦北洋水師,創辦新軍還是引進西方技術,興教育,辦工業,無一不是衝著強國的方向去的。對於這種努力的確是需要給予足夠的尊重。

晚清時期一直到民國時期,其實是我們國家的一個不斷的嘗試和探索救國之路的時期,同時也是西方列強對中國不斷的施加壓力和欺凌甚至是殖民化的時期,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包括試圖改變軍事力量的核心戰鬥力的行為,應該算做積極探索的一部分,北洋水師甲午海戰負於日本,其實根源上是封建制度腐朽沒落的惡果,並非“船不堅炮不利”,亞洲第一艦隊上面拖著大辮子的軍人是李鴻章們無法改變的,因為他自己就拖著一個大辮子。根深蹄固的封建意識下,就是德國的軍校也無法改變,更何況李鴻章們了,儘管像鄧世昌這樣的軍人們是有血性的人,值得尊重的。

一個腐朽沒落的,愚昧落後的頑固不化的王朝,打了敗仗割地賠款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自鴉片戰爭開始,這樣的狀況就沒有過本質上的改變,割地賠款似乎一直在延續。不必幻想在那個時候會有什比李鴻章更牛的人出來“把恥辱打回去”。割地賠款的並非李鴻章本人,而是那個已經是病入膏肓的清政府。就像一個林則徐改變不了鴉片戰爭的失敗一樣,也不能強求一個李鴻章會改變甲午戰爭的結果。

李鴻章自稱為大清的“裱糊匠”,說明他自己也知道那個看似身軀高大的大清早已是千瘡百孔破爛不堪,他所能做的就是盡努力把這個大清“裱糊”的還能見人而已,對於自己的評價如此,後人有什麼必要去刻意的歌功頌德或貶低抨擊呢?他做了他該做的,就值得尊重。

我們對於歷史的反思,不能僅僅是對某個個人的拔高或貶低,任何歷史人物的作用,都不可能脫離他所處的那個歷史時代,所有的歷史人物都是有歷史的侷限性的,而我們在開創了一個新的,跨越式的時代的時候,回頭看看的目的,是要真正的防止我們在思想和文化上再走老路,這對於總結歷史,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是真正有意義的。


步武堂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說個常見的事例。某人得了絕症,活不了幾天了,但是在醫生的努力下,多活了幾年,不過最後還是去世了。那麼請問,這個醫生該表揚,還是該捱罵?

曾國藩李鴻章就是晚清這個絕症患者的主治醫生。

在當時的情況下,滿清內憂外患。如果沒有曾國藩,太平天國很可能取代滿清。那我們這個民族就悲催了!

而李鴻章,雖然屢戰屢敗,但是如果沒有他的努力,八國聯軍早就瓜分中國了,而不僅僅只是賠款就了事。

有人吹捧左宗棠收復新疆。左宗棠收復新疆確實有功於民族,當得起民族英雄,但是如果沒有李鴻章竭力保住滿清不被殖民,新疆保得住嗎?

假設左宗棠壽命長一點,取代李鴻章,滿清就能打敗列強了?恐怕輸得更慘吧!

不以成敗論英雄,曾國藩李鴻章雖然失敗了,但當得起英雄二字。



江南俗士1972


關於曾國藩的評價,大部分人是推崇曾國藩的,他們視曾國藩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甚至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身。


儒家文化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發展時期,並有與之相應的三個代表人物的話,那麼早期為孔子,中期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國藩了。

曾國藩完全按照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曾國藩自走上歷史政治舞臺,表現了一顆憂國憂民之心:.他鎮壓了太平天國,功大於過,他是洋務運動發動者之一,使中國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他主張吸收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

因此,曾國藩雖有一定的歷史罪過,但其歷史地位應劃在促進近代進步和愛國人物之中。

雖然對於曾國藩的評價有褒有貶,但不管怎樣,他的某些品質和精神卻是人們值得學習的。這也正是許多人歌頌曾國藩的主要原因。


智帝輝煌


兩人確實是大清功臣,尤其是曾國藩組織湘軍消滅了太平天國這個邪教組織,挽救了大清,迅速結束內亂,讓百姓少受痛苦,愛國人士李鴻章剿滅太平天國立下汗馬功勞,組建水師,重組戰艦,與各國保持友好關係,有目共睹!幸好有曾國藩消滅了以洪秀全為首的邪教組織,如果讓太平天國成功,那中國就是一個神教國家,那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都是著名的愛國功臣!都是力主抗俄,反對俄國盤踞新疆,在這些愛國人士的鼓動下,最終大清皇帝同意收復新疆,160萬平方公里領土得以保存!

曾國藩,李鴻章愛國不容否定,消滅了太平天國,結束內亂,恢復正常生產,使百姓得以喘息!





百花長廊


我們小時候接受的歷史教育告訴我們,腐朽的滿清政府是反動派,人民的對立面,曾國藩李鴻章是劊子手,屠殺勤勞勇敢的底層百姓,殘酷鎮壓進步的農民革命。年齡增長,閱歷增加,這些觀念該改一改了。並不是歌功頌德,只是給予歷史人物一個較為客觀公正的評價。


首先從才華和功績看,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亂世之能臣,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的叛亂,還天下太平,還開啟了晚清的中興,尤其是曾國藩帶出來的一批湘軍將領,都成為統帥一份獨當一面的將帥之才,是晚清的落日餘暉最後的一抹霞光。


兩人還是中國最早看世界的眼睛,洋務運動的發起者,曾國藩派出中國最早的一批留美兒童,這些兒童後來都成為中國近代科學發展的重要人物,李鴻章還直接領導了洋務運動,造軍艦槍支大炮,興辦現代化的教育和工業。


第二,從人品看,曾國藩一生是程朱理學的忠實踐行者,平日裡每天用日記記錄和反省一言一行一念是否符合聖人與君子之道,在晚清腐敗到極點的官場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算是一股清流,帶兵打仗,嚴格約束湘軍軍紀,所以這隻軍隊的形象口碑是廣受讚譽的,戰鬥力也是無往不勝。至於李鴻章雖然比起老師曾國藩圓滑世故,但是從封建道德倫理的標準看,絕對是忠君愛國的賢臣。


至於被世人唾棄的幾點,一是曾國藩和李鴻章的殺戮太重,尤其是在鎮壓太平軍叛亂中,曾國藩對俘獲的太平軍一律挖眼凌遲,未免過於殘忍,曾國藩在這一過程深信法家觀念,亂世用重典,用殺人來遏制老百姓的叛亂在萌芽中,也不為過,這是一種手段,殘忍的手段才能做成偉大的功績。李鴻章則是殺降一事被罵,蘇州太平軍將領集體投誠被他殺掉,以此來安定後方。

對於這一點,我只想說,亂世不能以平常的道德觀念來評價,以殺止殺,實現天下太平就是最大的仁義。


還有曾國藩在處理天津教案中向洋人妥協,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這幾筆賬是讓他們晚節不保的最大汙點,身不由己,國家積弱積貧,主上昏庸軟弱,作為人臣,一是盡忠職守,二是避免再起兵端,休養生息,這是他們所能做到的仁義,儘管要千夫所指,遺臭萬年,也是無可奈何。


第三,拋開階級觀念看,太平天國絕非正義之師。起兵造反,讓億萬人生靈塗炭,這是最大的不仁,否定傳統文化,這是忘祖。之所以失敗,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原因,雖然起義的初衷和理想是好的,中途上層領導人腐化沉淪,沉迷酒色和權力之爭。


這樣一隻沒有科學理念指導和丟失信仰的部隊,失敗是必然的,如果真的讓他們得了天下,無非是另一個弱主強臣的封建王朝輪換,天下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動亂中,況且全盤否定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這跟亡國滅種有什麼區別呢?

曾國藩因為立功立言立德被人稱為歷史上的半個聖人,李鴻章領導的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走向現代化的起點,兩人為了晚清的中興理想,一生勞碌奔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算是晚清落日餘暉的最後一抹斜陽了。


柳影看歷史


這有什麼出奇呢?是個人的歷史價值觀或個人的立場決定吧,角度不同、價值觀、立場不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就會不同的了,關鍵是否主流意見,若不是主流觀點無謂大驚小怪,而且曾國藩、李鴻章在當時來說總算是晚清的出類拔萃一代名臣,並非一無是處的,曾國藩主要就平定太平天國起義,這對滿清政權來說其功莫大,而且曾國藩的私德亦足以為人稱讚。至於李鴻章的洋務運動,雖不甚理想,也不足以挽救大清國運,但亦是創新之舉,只要抓住一兩點事蹟而莫視其它,這樣來歌功頌德總是可以有市場的,關鍵就是他們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反而才是我們應該注意的,秦檜幾百年來都是漢奸、佞臣的代名詞,岳飛是中華民族精忠報國榜樣,也不是有人抹黑岳飛,為秦檜洗白;所以講我們要注意他們的目的所在,是否真證考證史實,還是為了標新立異提高知名度,或是另有其它目的居心!更重要的是必須堅持唯物歷史觀,以正視聽。


老樹時光倒流


首先,官方層面上對這兩個人物,並沒有翻案。上世紀90年代中國近代史學界召開過專題會探討了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歷史地位。左宗棠因為收復新疆,獲得了民族英雄的地位。曾國藩則是不好不壞兩面評論。李鴻章依然是以負面評論為主。據說李鴻章後人,曾經找到過當時與會的學者,希望能夠為祖先翻案,但沒有獲得認同。

其次,90年代以後互聯網形成了一個較為特殊的民間輿論環境,在這個輿論環境當中出現了很多和官方主流觀念相反的歷史理念。對於這種現象要分情況來看。某些反主流的觀點,確實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點出了目前主流觀念當中的一些問題。但也有一些是出於各種原因而進行的。這裡邊就非常複雜了,各種訴求都有。其中包括政治原因,也包括個人身份立場原因,也包括經濟原因。

再次,綜合來看,目前官方對於曾國藩和李鴻章兩個人的評價是最為符合歷史本來面目的。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做事狠辣,傷害了不少無辜平民。當然太平天國運動本身的評價現在也開始逐步客觀化,對於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現在也開始有了更為客觀的評價。從這個角度上講,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本身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曾國藩在藉助鎮壓太平天國起家之後,又成為了洋務運動的早期代表人物。洋務運動雖然最後失敗告終,但是對於中國近代化的歷程有重要貢獻,從這個角度上看,曾國藩是有功勞的。所以較為合適的評價是55開,功過參半。現在有些人吹曾國藩是近代以來最接近聖人的一個人,是當時社會上一些人拍馬屁的說法,並不可信。

李鴻章總的來說功不抵過,賣國賊的帽子還是很難摘掉的。李鴻章是光緒朝中晚期,經辦外交的最主要政治人物。所以這一時期的不平等條約基本上都是由李鴻章簽訂的。當然可以說李鴻章在國力不濟的情況下,不可能完全避免簽訂這些協議,但也不能因此否認李鴻章無論是在外交策略還是在實際的簽訂過程當中都沒有責任。李鴻章秉承裱糊匠的思想採用的是糊弄的方法來幫清政府延續。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李鴻章的功績主要體現在洋務運動上。無論是興辦新式工廠,還是建立北洋水師,李鴻章還是出了不少力的。當然話又說回來,李鴻章在這個過程當中,也不是沒有趁機中飽私囊。為他辯護的言論,都是站不住腳的。

最後,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不應該搞一言堂,但是也在一定範圍內探討不能突破基本的道德觀念約束。歷史本身就是可以被進行多重角度解讀的,這一點沒有什麼。不同的人對歷史人物有不同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這種看法,不突破基本的道德觀念,都應該得到尊重。但是不應該鼓吹某些過於離經叛道,甚至於出於各種特殊目的而藉助偽造歷史資料形成的歷史觀念。

曾國藩不是完人。他雖然在經濟方面較為剋制,但是在權力和名聲方面則十分貪婪。他雖然處處以聖人教導為準則,但實際做事的時候,非常的心狠手辣,並沒有受到儒家仁義思想的約束。曾國藩家書和歷史中真實的曾國藩的兩個形象是非常矛盾的,並不一致。曾國藩家教不錯,培養了不少優秀的家族子弟。這一點確實值得後人學習,但不能因此而把他當成一個聖人來鼓吹,這就突破邊界了。

李鴻章本質上是晚清政治集團的重要人物,從慈禧執政後期開始就推行了,以出賣國家利益,換取政權存續的基本外交政策,李鴻章是這一政策的執行者。因此他作為賣國賊的身份是不容置疑的。我們當然可以說他不是主謀,但不能因為是從犯,就不承擔歷史責任。有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在,是不可能給李鴻章翻案的。鼓吹李鴻章是中國晚清政治第1人,為他脫掉賣國賊帽子,就已經突破了正常的歷史討論範疇。


zyb38537240


不僅為李鴻章翻案,有的還為汪精衛翻案。自媒體的出現,給社會搭建了一個舞臺,激發了人們的表演慾,有沒有演技,都想在舞臺上亮個相。演員有各種各樣的人物,按照自己的愛好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有人喜歡扮演君子,有人喜歡扮演小人,還有人喜歡扮演丑角。不過,一定要相信,喜歡扮演君子的人還是主流。要相信觀眾的審美能力。


Lcg112233445566


造成這樣的情況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山姆集團對華輿論顛覆,美國官方所組織的有好幾個以基金會形式存在的組織專門負責這方面的工作。它們對華輿論顛覆的內容可以說是無所不包,從小道內幕消息到社會制度,再到杜撰、斷章說史,為歷史反派翻案、抺黑歷史英雄、大肆攻擊如“義和團”這樣的典型愛國民眾自發組織等等。其中為李鴻章、袁世凱翻案更是其經典之作。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北洋系可以說是從曾國藩到李鴻章再到袁世凱這三代經營而成的寵大政治軍事勢力。後來雖然北洋系是失敗者,但是仍然留下了一個不小的後人群體。正是他們中有些人不遺餘力地為曾、李、袁三位歌功頌德。曾國藩也就罷了,雖然在鎮壓太平天國的內戰中沾滿了鮮血,但是做為洋務運動的領軍人物也確實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李鴻章和袁世凱兩位也要翻案就完全是顛倒黑白!

李鴻章在日本茶山煤礦投資數百萬兩、其子李經芳在日本有三個洋行與倭寇大做軍艦動力煤和大米貿易那怕甲午開戰都照做不誤;而北洋水師卻在年經費400萬兩的情況煤彈兩缺,參戰時僅有半基數還基本上是廉價實心彈、因燒的劣質煤實際航速只有7節根本達不到標準航行速15節;李鴻章外甥盜賣炮彈到日本獲利數十萬兩;因李鴻章李紅芳父子在日本有重大經濟利益《馬關條約》談得比《辛丑條約》損失還要巨大;李鴻章主動出賣中國東北利益勾引沙俄簽訂《中俄密約》並撈三百億盧布回扣(有史料說只支付了170多萬盧布);中法戰爭在法國戰場上失利、國際上孤立仍然力主妥協簽訂《中法密約》、在左宗棠打贏新疆戰爭的同時仍然主張放棄新疆權益與沙俄、庚子事變在列強入侵時仍然認為清庭宣戰是亂命拒不接受抗敵任命反與侵略者列強達成諒解成立漢奸性質的“東南互保”致使四大總督區和山東袁世凱部置身於國戰之外的這一系列漢奸行為也是被迫無奈?也是裱糊和背鍋?能不能要些臉?!謊言重複千次萬次也變不成真理!


而正是因為袁世凱為稱帝尋求列強支持才招來倭寇“21條”的訛詐,在倭寇因全中華民族的拼命反抗下才不得取消將中國當做附庸的“第五部分”,而袁世凱就馬上主張接受“21條”的其它部分並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史稱“59國恥”。袁世凱這麼一個見倭寇大舉出兵朝鮮即擅離職守逃回國內的無能之輩,靠“投身維新升官又靠出賣維新升官”;庚子事變近在咫尺卻擁兵坐觀列強入侵;辛亥革命投機鑽營靠軍隊和列強支持當上民國大總後馬上解散國會、取蒂國民黨、推翻臨時約法,最後復辟稱帝的竊國大盜和為私利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敗類。


史可見證


分析和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從那個角度和立場很重要,不同的角度和立場會有不同的結論。

看到這其實是兩個問題:

1、為什麼長期有人為屠民割地曾國藩李鴻章歌功頌德?

2、那些長期歌頌曾國藩李鴻章,都是什麼人?

這個問題本身已經認定了曾國藩和李鴻章是割地賠款的賣國賊,第二追問認同這些賣國行為的都是些什麼人(言下之意,你不認同我,你也就是賣國賊。),這是流氓的問法。

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帶有前提設定的,跟著它的思路走才是“愛國人士”,意見不同很可能被劃到反面去。所以這個問題本身不是為了去研究歷史人物,而是直接進行歷史批判,但是為什麼還願意去回答這個問題?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歷史人物,去評價他和研究他的前提應該是這個人物所處的時代和歷史環境,脫離這些,用一個現代的標準去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動不動就貼個標籤,未免這樣的分析和評價也太簡單了吧。

所以第一個問題的回答,目前並沒有人為曾國藩和李鴻章歌功頌德,欽佩和讚賞他們為學、為人的歷史研究者到不少。

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就是為了消費大眾樸素的愛國情懷,並不是為了去真正學習和研究歷史和歷史人物。

從現代的角度和立場看,曾國藩李鴻章的確參與和主導了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割地賠款。

但是你可能從來沒有問過自己,假設清代歷史上沒有曾國藩和李鴻章這兩個人,會不會還有王國藩和趙鴻章去簽訂這個條約?

第二個問題回答,因為沒有歌功頌德,這只是你認為的,關於讚賞和欽佩曾國藩、李鴻章為人、為學的這些人,不管從那個角度講,都比提這個問題的人更加的尊重歷史和了解歷史,起碼更有常識。

所以,常識很簡單,真正要明白很難,需要腦子。這個問題的提問者,你比較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