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為什麼沒有永久的王朝?

用戶93761656141


古代封建王朝不能恆久原因在於權力缺乏約束,皇權社會獨裁統治的時代背景下,皇權幾乎就沒有糾錯機制,每當政權穩定下來,上層社會便會自發的形成龐大且根深的既得利益集團,而這個集團的一旦得勢便會操縱政局構成自中央到地方的枝丫式的權力分配格局。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中上層階級會逐漸固化,而且是牢不可破的僵化式階級固化,這就會導致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那便是下層階級即便是再努力也無法湧入中上層社會,社會貧富兩極差異將會越拉越大,就會讓底層知識分子看不到人生的光芒,進而以極端暴力的思想方式來充斥頭腦,如歷史上有名的黃巢、洪秀全等。



而封建王朝最為致命的就是不只是得罪了底層無力的知識分子,還包括具有強大革命力的農民階級,兩者結合則為封建社會最大隱患。封建王朝在腐敗時期往往會以土地兼併、苛捐雜稅的形式來盤剝農民,從而吸納社會財富供上流社會揮霍,農民被逼的生存不下去只能反抗,如明末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運動最為典型。

上層權力沒有制約機制導致了無休止的濫用權利盤剝底層這是封建王朝中不能恆久的根本原因,進而導致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產生崩潰,封建政權的更替也是階級轉換的一個重要方式,所以多則幾百年,少則幾十年封建政權更替也就不足為奇了。


納蘭談史


在歷史上,為什麼沒有永久的王朝?。縱觀中國歷史,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的開始,統治者登上大位,卻並不容易,要經歷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流血犧牲,艱苦努力,因此知道政權來之不易,一旦登上皇位,小心謹慎,盡心盡力,以實際行動接受前朝教訓,減輕人民苛捐雜稅,給老百姓休養生息,盡最大的努力,為民謀取福祉。

傳位給二代三代基本也能如此。伴隨國泰民安,一片祥和之氣,統治階級開始,飄飄然,自以為治國有方,追求花天酒地,一代一代傳了下去。逐步過度到,認為江山是自家的,因此窮兇極欲,是天經地義,奢侈腐化,是應該的。開始享受,追求感官刺激,花錢如流水,國庫空虛。只好在人民頭上搜刮民脂民膏,加徵苛捐雜稅。壓榨剝削又引起人民不滿。人民被逼無奈,遍地再舉義旗。歷史就是這樣地輪迴,複製,因此沒有永久的王朝,是鐵的實事。任何一個王朝由開始鼎盛走向衰敗,是歷史的必然。因為任何的統治階級,從不認為自己有錯,非也是對,白也是黑。有生必有滅,難逃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不同的是,王朝統治時間有長有短而已。


老兵4200


因為執政者的專制和獨裁!因為沒有民主、法制、人權!所以不能長久。


用戶2811937807583


是沒有永久的王朝,但是從秦朝開始,各王朝的執政時間的差別有多大,大秦帝國~15年,兩漢~400年;兩晉,一個51年,東晉102年;隋38年;唐289年;北宋167年;南宋149年;元朝92年;明朝276年;大清267年;中華民國38年。我把各王朝的執政年限列舉出來就是想證明沒有一個王朝能永久的執政下去,也就是執政年限的長短而已。但是我想每一個王朝的執政者都想讓自已的這個王朝能把自已的這個年限做的最長,但最終為什麼有的十五年,有的能做到四百年呢?這個問題就是執政者的執政理念。有一個好的國策,有一個好的領導者,包括好的繼任者。國策定錯了,你能力最強手段再強也不可能做到最好。什麼叫最好,唯一的評定標準就是民眾的擁護程度。你自已再怎麼標榜做的有多好群眾不買帳,你的執政是不成功的!不管是那個朝代,共同富裕是永遠的主題,貧富差距是一個標杆,是一個尺度,當一個社會貧富差距相差大到窮人吃不上飯,富的幾千個億,那麼這個政權的執政國策肯定是錯了,而且是絕對的錯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官場腐敗,民心不穩,那他的執政期也快到頭了。


張鼎1994


英國日本等國家用了幾百年時間就變成了現在的民主國家,雖然有皇室但是國家政事全權交給內閣來管理,而內閣總理下班以後照樣去排隊買菜,這樣的國家人民還會造反嗎?相比我們新中國以前的各個朝代的大多數皇帝,貪財如命好酒好色,國庫空虛也要建圓明園,身體空虛也要有後宮幾百嬪妃,人民生活水深火熱,當然那時候不能跟現代工業比較,可是現代工業也是民主國家發明創造出來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有生命權利,人格權利,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公僕,比資本主義領導人更貼近人民,尊重人民,摸著石頭過河是發展方向,為人民鞠躬盡瘁是社會理念


帥叔叔很酷


唐朝詩人杜牧在《阿房宮》中,對秦朝的滅亡及後來各封建王朝的更變曾寫道,"秦人不暇自哀,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王朝的興起和覆滅,似乎有規律性的在延續,歷代名人志士都在尋找它的究竟,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見。"天下有道,則庶民議不議;民貴官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警世治世明言,以期改變或延長王朝的滅亡。但這些都改變不了根本問題。公元一九四五年,民主人士黃炎培在延安向毛澤東也提出中國歷史上的週期論問題,毛澤東聲言共產黨已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那就是建立一個人民大眾當家做主的國家,讓人民管理國家大事,才不致於政亡事息,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使人人有責,互相監督,官員就是人民的勤務員,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樣或可避免歷史週期律的再現。


天山月3


昏庸無道,貪官汙吏遍地,社會貧富差距巨大百分之一的人壟斷百分之九十九的社會財富,公權力膨脹剝奪打壓民眾基本權利導致官逼民反政權瓦解


蓮花糖果


因為不是人民當家做主,不是民主的國家。是奉天承運,天子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個人獨裁,皇帝的話即聖旨,個人說了算。這樣的國家,國運豈能長久,走向沒落是必然趨勢。而取而代之的朝代又沿襲了這舊矩,而走不出這個怪圈,由興至衰至滅。


一強90594460


因為王朝就代表著專制,而專制則一定要剝奪他人的自由和權利,這種做法則一定會與民眾發生劇烈的衝突,最終導致政權覆滅,也就是說皇權體制本身具有先天性的缺陷,就如同一輛有嚴重故障的破車一樣,無論是誰駕駛,它都會發生車毀人亡的事故。



中國的皇權體制是由法家的祖師爺商鞅發明的,他有一句名言:政勝其民,則民弱,民勝其政,則民強。就是說國家的力量一定要勝過民眾的力量,否則民眾就會不服從國家,因此如何消弱民眾的力量就成了法家必須考慮的課題。

對此,商鞅發明了弱民五術。他說:民弱則尊官,貧則重賞,辱則貴爵。因此,他要從政治,經濟,教育和人格上全面剝奪民眾的自由和權力,他要把民眾改造為貧窮、卑賤、愚昧和毫無尊嚴的人,這樣他們就再也沒有能力與皇權對抗了。

與法家針鋒相對的道家,早就提出要實行無為而治,無為的本質就是順應自然,而人類的自然狀態也是不允許破壞的,人類的自然狀態是自由和無拘束的,任何人都不希望被他人奴役,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自由是人類共同的價值。



老子認為不去用嚴刑峻法去強迫民眾,不去用苟捐雜稅來盤剝和壓榨民眾,就是還給民眾自由,就是順應民眾的自然狀態,就是與道無違,只有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恰恰相反,信奉用暴力治國的法家卻一直在傷害和破壞民眾的自然狀態,他們把民眾視之為草芥,呼之為草民,隨意地盤剝和奴役,於是陳勝和吳廣,以及大大小小的李自成們,便要討回失去的自由,於是大秦和大明,以及所有的王朝不得不宣告滅亡。


沉醉的文人


王朝開始一般都很好 對老百姓也很好因為他為了給老百姓形成一個好的印象然後腐敗開始滋生,土質開始變得麻木不仁,逐漸顯示出了這個王朝的醜惡的一面,逐漸將被一個新的王朝所取代。這是歷史的必然,沒有任何一個王朝可以永遠存在下去,被代替只是時間問題。有些可能存在的時間會很短,因為腐敗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