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伸向孩子的“魔爪”毁了他们的未来!

“那个毁了她一辈子的人,就要出狱了。”

​​4月24日晚,韩国MBC电视台在《真实探索队》节目中公开了“素媛案”凶犯赵斗淳的长相,公开的原因就是这位凶犯即将在600天后出狱。



2008年夏天,8岁的娜英(化名)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她在睡梦中被凶犯掳走,罪犯在一旁阴暗的公厕对她实施了强奸和殴打,并在完成罪行之后,有意识地用抹布和拖把清理了现场

为了销毁留在娜英身上的证据,他更是残忍地毁坏了娜英的器官,导致女孩腹部骨盆骨折,直肠到大肠的最顶端多发性创伤与撕裂并流出体外,肛门等器官有80%受损,最终医生决定切除部分大小肠,植入人工肛门,从此,她的腰间多了一个便袋,像被翻出的污秽内脏,终身残疾,伴随她阴霾密布的余生,被害儿童身体和心理都在承受双重摧残。此案件依照客观真实性被翻拍成电影《素媛》。 11年过去了,据曾帮助过娜英一家的教授透漏“娜英经过两次非常痛苦的手术后,终于能够摘下排便袋,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精神状况也很好转,基本不需要治疗了”,然而那个毁了她一辈子的人就要出狱了。

素媛案只是全球千千万万儿童性侵事件中较为幸运的一部分,更多的儿童在被那些罪恶的魔爪侵犯后留下了严重心理障碍,身体受到严重损伤,甚至还要受到来自家人,好友,以及社会舆论的有有色眼光和偏见,在他们眼中看到的不是关爱,更多的是八卦,嫌弃和质疑……这对孩子而言就是二次伤害。

早前甘肃一位19岁的女孩,在被老师猥亵后,学校不处理老师反而劝她转学。患上抑郁症的她两次自杀,老师却只被拘留了10天。在她选择跳楼自杀时,更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围攻”,上百名群众驻足观望,不时地传出欢呼声、口哨声、鼓掌声,起哄让这个女孩赶快跳……

相较直接伤害而言,案件在曝光后,受害者遭遇的来自外界的歧视和偏见更让人觉得恐怖。

就像林奕含在小说里写的那样: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了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自己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据调查很多人因为童年性侵,成年以后,承受不住那段“屈辱”的折磨,一个接一个选择用自杀获取解脱。这些童年的性侵,即使是在非常年幼时遭遇此事,因为年纪小不清楚这件事的概念,状态经过治疗可能会跟之前差别不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明白这件事的意义,加上周围的嘲讽和质疑等因素,隐藏的心理疾病就会影响她们的生活,从而患上叫“PTSD创伤症候群”。

PTSD这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严重心理障碍,受害者会反复重复创伤性的体验,潜意识地回忆经历的创伤,反复做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噩梦,以及出现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入睡困难、失眠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可能会持续数年甚至终生无法治愈。而这一人群的自杀率高达19%,高出普通人群数倍。

由于固有的“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很多遭受性侵害的家庭,发现孩子发生这件事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责怪孩子,并急匆匆地想掩盖这件事,更不要说会有所谓的心理治疗。就像李林,因为害怕,将被性侵的事告诉了妈妈,得到的却是自己不听话的责怪,和不准再讲此事的警告。林奕含受害后也曾试图和母亲沟通,但她遭遇的也是母亲的粗暴打断和谴责。除了急于掩盖和指责,还有很多家长因为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和信任,导致他们帮助孩子处理这件事的机会都没有。

针对当前社会上仍旧比较严重的“谈性色变”的观念,专家指出,只有让未成年人正确认识“性”,家长、社会可以不再回避谈论“性”时,孩子们才能了解如何保护自己,才能在遭受性侵时正确求助,才能得到及时的保护,才有在漫长人生中逐渐重回正轨的可能。

2017年至今年6月,全国法院共审结猥亵儿童犯罪案件高达8332件。其中,2017年审结2962件,2018年审结3567件,2019年1~6月审结1803件。性侵害儿童犯罪隐蔽性强,不排除还有一定比例的案件尚未进入司法程序。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犯罪提供了工具和空间。行为人以计算机网络形成的虚拟空间为犯罪工具和场所,对被害人进行猥亵,已成为当前性侵行为的新方式。据部分地区法院统计,近年来审理的性侵害儿童的案件中,有近三成是被告人利用网络聊天工具结识儿童后实施的,通过网络实施猥亵行为,往往比普通猥亵犯罪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更大,且会对被害儿童的精神造成多次重复伤害,社会危害性更严重。

绝大多数的孩子年龄小、无法自主说清事件。加上施虐人的恐吓、施加压力或是哄骗,被虐待的孩子通常不会或不敢告诉任何人,或语言水平有限,自主表达能力弱,这时家长应该留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包括身体的伤痕和行为的变化。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被性侵或虐待?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 6 版中,有关于孩子可能遭受虐待或者忽视的儿童出现的身体迹象和行为变化的简短列表:

身体迹象:不能解释的伤痕(擦伤,烧伤,骨折,腹部或头部受伤);体重未能正常增加(特别是在0-3岁阶段)或体重急剧下滑或者增加;外阴或下体疼痛或出血;患性传播疾病。

行为迹象:恐惧行为(噩梦,惊吓,抑郁,不同寻常的害怕),接受如厕训练后孩子又突然尿床;想逃跑;与年龄不符的极端行为;自信心突然改变;具有攻击性的行为;过度亲热行为或是社交恐惧。

发现孩子被性侵了家长该怎么办?

首先,家长平时要关心孩子的内心活动,一旦发现异常,鼓励孩子坦述事实经过,并保留证据,及时报警;其次,不可指责孩子,而是要劝慰孩子不要对所发生的事情感到羞愧,应对孩子说:“这不是你的错,不必过于内疚和自责。”让孩子吸取教训,重振精神减少心理伤害;最后,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如果家长没有能力有效安抚孩子的心灵,可向专家求助。

那作为父母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呢?

1. 让儿童远离容易发生性侵的场所,例如昏暗无人的小巷,无人的校园,偏僻的公园 等

2. 注意他人与孩子游戏时的亲密程度,一经发现有亲密过度迹象应立即制止

3. 避免低龄儿童独处,处于无人陪伴的状态。

4. 不要随意将孩子交给他人照看

5. 对少年儿童进行性健康教育

6.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7.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8. 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站在他这一边,保护他,支持他

近年来儿童性侵事件频发,或许早些年有更多惨绝人寰的案件,只是因为家长孩子的隐瞒,性教育普遍缺失,媒体社会曝光度不够,让孩子们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反而要承受来自外界的更多的伤害。在这里,小编想对那些曾经受到伤害的孩子们说声“对不起,我们来晚了!

“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为了减少乃至杜绝儿童性侵事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共同合力,建立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机制,家长孩子都应该尽早普及相关教育,家长不要再逃避对孩子的性教育,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性知识,让他们也能自己保护自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性侵害儿童犯罪 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严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人民法院对此类犯罪历来坚持零容忍的立场,小编我也代表课果教育坚决维护保护儿童权益,为孩子尽可能营造安全、舒适

说一千句一万句都是对孩子们对祖国未来花朵的关心和爱护,可是危险不会因为我们的孩子年龄小,不到时候接受性教育的年级而停止,犯罪分子可不在意孩子们是否还年纪尚小。孩子没有错,这些受到伤害的宝贝们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爱,而那些道德沦丧,禽兽不如,丧尽天良的犯罪分子才应该接受到社会和法律的讨伐,制裁和审判!!

小编虽然没有孩子,可是我有很多弟弟妹妹,有很多可爱的学生,我的亲人朋友们他们也都有孩子,看着这些花一样的脸庞,阳光般的灿烂笑容,我们难道希望这样的惨案发生在我们身边吗?难道就因为我们难以启齿的性启蒙教育就将这些孩子推及到危险的边缘吗?我做不到,相信善良的你们也做不到。

良的你们也做不到。

小编在此承诺,终身都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安全,幸福而不懈奋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保护孩子使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就是保障我们祖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