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丹程》主創:用女性視角表達的微紀錄片有何優勢?

電視指南:微綜藝又有哪些獨特魅力,能夠吸引觀眾追捧?《電視指南》專訪《丹程》節目的探訪者朱丹,聯合出品人兼總製片人劉佳琦,總導演程工、張禕,探討這檔節目的現實意義。

來源:《電視指南》雜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管)

今年以來,小而美的微綜藝已經成為綜藝市場的“新寵”,得益於短視頻的火熱,此類節目又稱短視頻節目、輕綜藝,以短小精悍、節奏輕快、網感社交強、話題度高而著稱,再加上垂直細分題材,深受各大平臺推崇,一些品質精良的微綜藝逐漸有了“新空間”。

由著名主持人朱丹與愛奇藝聯合出品的旅遊人文類IP《丹程》,以朱丹的旅程為線索,通過對泰國多位女性人物的深度訪談和生活體驗,呈現差異文化下平凡卓越的人生故事,與觀眾一起從全新的角度探討生命的意義。

电视指南 | 专访《丹程》主创:用女性视角表达的微纪录片有何优势?

《丹程》節目的探訪者朱丹

《丹程》選擇以微綜藝呈現方式的理由是什麼?在內容選題上有何側重點?與傳統綜藝相比,微綜藝又有哪些獨特魅力,能夠吸引觀眾追捧?《電視指南》專訪《丹程》節目的探訪者朱丹,聯合出品人兼總製片人劉佳琦,總導演程工、張禕,探討這檔節目的現實意義。

把真實的狀態展露出來

挖掘人性的本質

“微綜藝更適合當下快節奏的傳播需求。”對於微綜藝概念的整體感受,在朱丹看來,此類呈現方式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快速輸出觀點,比如在幾秒內就有一個觀點,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受眾的注意力。長視頻綜藝相對而言可以更舒緩,它可以有自己的節奏,內容呈現更從容,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呈現方式。

相比傳統綜藝一個小時左右的體量,微綜藝的信息密度更大,十幾分鐘的視頻內容填補了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契合了用戶單位時間獲取內容信息密度更高的訴求。朱丹形象地把微綜藝比喻為非常勁爆、很嗨的搖滾樂,長視頻綜藝則是特別舒緩的交響樂,受眾不一樣,呈現的方式自然有所差異。

對於《丹程》而言,節目共計10期,每期由1~2個人物故事組成,內容選擇以泰國不同職業的普通人為探訪對象,包含了泰拳女選手星星、成立了泰國第一家海洋動物醫院的海洋學博士、駐紮在山區的醫療隊護士等。

節目中,觀眾將跟隨朱丹的腳步,遊歷泰國的拳擊手訓練場、由學生自主管理的竹子學校等既有泰國當地特色又接近普通觀眾生活的真實場景,朱丹希望將高密度的情感流露在最短的時間裡得以釋放並真實記錄。

朱丹向《電視指南》介紹,因為節目的人物相對簡單,以朱丹的視角,所有的故事圍繞在她和所遇到的人和事之間展開,所以節目的剪輯難度會比較高。要在很短時間內讓觀眾明白在看什麼,又要將情緒點不間斷地表現出來,這是節目最大的挑戰。

电视指南 | 专访《丹程》主创:用女性视角表达的微纪录片有何优势?

“人,一輩子只能經歷一種人生,但是在《丹程》的節目中,我走近不同的人,體會她們的人生,再迅速脫離出來,進入另一段人生,就像是在拍戲一樣。”朱丹希望通過一位中國女人的視角與世界女人對話,一起來探討這個世界的更多軟力量來自於何方。“希望觀眾在這檔節目中感受到活著其實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如何更有力量、更溫暖地活著。”

《丹程》用紀實的方式對各種情感有深度的表達,不同的人和故事觸動著不同的DNA,從而觸動到更加真實的情感。“把真實的狀態展露出來,將人性的本質挖掘出來,這就是我們做《丹程》的意義。”朱丹說。

电视指南 | 专访《丹程》主创:用女性视角表达的微纪录片有何优势?

(左)總導演程工,(右)朱丹

《丹程》最具有價值的是,讓觀眾感受到明星和普通人之間的共情,節目想做的就是打開每個人的內心,讓每個人都能找到真實的自己,觀世界、見自己,便是這檔節目賦予觀眾的內在價值。正如總導演程工所言,朱丹很真實,會用自己的真實打動每一個和她溝通、交流的人,這種共情能力、出色的引導能力很難得,這是《丹程》的靈魂所在。

關注點還是人的故事

人的真心、真情

“《丹程》並不是一個既有印象裡的明星綜藝節目,因為沒有太多‘表演’成分。”在另一位總導演張禕看來,朱丹在節目中展現著最真誠的自己,這種真實的體驗和真實的情感積累貫穿全程。

而在人物和故事的題材選擇上,張禕強調,在前期選題篩選和實地調研的時候會注重考慮哪些人物和故事更能讓探訪者有興趣和有感觸,進而引發某種層面的情感共鳴,而不是選擇拍攝一些獵奇的人和事。

在拍攝手法上,張禕向《電視指南》介紹,《丹程》的拍攝更偏向紀錄片,即使安排了一些朱丹的體驗內容也是為了讓她更靠近當地人物的生活,更好地融入進去,因此並沒有固定的框架 。

在張禕看來,3 0分鐘的片長講述1~2個完整故事是足夠的,也不會太倉促,考慮到篇幅有限,因此拍攝的時候會找到側重點和主題,並圍繞著不同的主題進行拍攝上的安排,這樣對於觀眾的觀看體會而言也不會覺得太散漫。

“《丹程》節目中每一集都是講女性人物故事,但從選題到調研,我們沒有侷限於做女性主義的內容,我們的關注點還是人的故事,人的真心、真情,每一集裡的人物都是在不停地給予愛,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愛,這是在人物故事選擇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張禕說。

朱丹以普通人的身份在目的地深度體驗,分享他們的真實感受,並且透過紀錄視角和專業鏡頭,展現他們的別樣生活方式,而通過《丹程》的視角,觀眾可以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不同價值觀的碰撞,最終對生命、對生活有更多理解。

电视指南 | 专访《丹程》主创:用女性视角表达的微纪录片有何优势?

聯合出品人兼總製片人劉佳琦

在聯合出品人兼總製片人劉佳琦看來,《丹程》是獨一無二的。“一位中國女人帶著好奇,帶著對世界上其她女人都是如何生活的疑問,走出去。用一趟旅程的時間,去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去了解她們的生活、信念,她們在社會中所承擔的責任。就如節目的主題,平凡之路邂逅不凡人生。這些探訪對象都很平凡,做的事情卻非常偉大。她們的共性是偉大而不自知,這個是我們覺得非常可貴的地方。”

優質微綜藝必然有可觀的商業模式

如今,流量正在從五花八門的短視頻轉移到內容垂直的微綜藝上,曾經以為內容生產製造者瘋狂製作的美食、萌寵、搞笑、趣味、娛樂的短視頻就是年輕人最喜歡的形式,但實際上,年輕人仍然密切關注著世界百態,只是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更社交化了,他們不看長篇闊論的節目,並不是不願意看,而是因為沒有足夠好看、有吸引力的節目內容。

對於微綜藝的呈現方式,張禕指出,無論是微視頻或微綜藝都是根據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發展的,對於觀眾而言,獲取信息和娛樂的選擇更多了,百花齊放,各取所需,短視頻內容肯定是未來的方向。

優質內容必然有可觀的商業模式。在消費升級的時代,人們越來越多的是碎片化的時間,微綜藝作為碎片信息的新載體,在這個碎片化時代中不僅抓住了用戶喜好,也得到了各大金主的青睞。

商業模式方面,目前,微綜藝大多數以冠名、贊助、特約為主。比如《丹程》就與某汽車品牌商業合作,在劉佳琦看來,儘管高品質的節目內容深受各大商業品牌青睞,但是品牌與節目內容還要有較高的匹配度,與內容不違和,讓觀眾能夠接受,只有以走心的內容才能讓觀眾在享受觀看的同時於潛移默化中實現品牌與觀眾的自然觸達。

國家廣電總局主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