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廚中風後回家當“煮男”自創“水三鮮”百吃不厭

揚州大廚中風後回家當“煮男”自創“水三鮮”百吃不厭

顧長斌做的“水三鮮”。 劉峰生攝

“老揚州人講究食材搭配,僅僅一道‘三鮮’,在不同季節就會有不同的組合。我自創的‘水三鮮’在菊黃蟹肥的秋天也算是時鮮菜。”顧長斌說。

揚州市文峰街道連福社區48歲的顧長斌曾經是一名廚師,7年前因為中風當起了家庭“煮男”,他用健康的右手精心為老婆、兒子燒菜、煲湯。因為做過廚師,他懂得根據季節變化來搭配菜品,其中,在秋天,他用螃蟹、沙蝦、鯽魚燴制的“水三鮮”,讓家人百吃不厭,社區老人也經常一起大飽口福。

中風廚師當“煮男”

“自從我中風後,我老婆基本上不進廚房了,每天湯是湯、菜是菜,她一到家就有得吃。”顧長斌說。

“我父親原來是郊區農村的‘大廚’,莊上的紅白喜事都請他操辦,我與弟弟都受他影響而喜歡燒菜。”顧長斌介紹,他原來在一家工廠做機修工,後來停薪留職跟做廚師的朋友後面操辦酒席。考到了廚師證後,他先後在學校、工廠的食堂做過廚師、廚師長。

7年前,顧長斌突患小中風並落下了左邊腿腳不便的後遺症,當時,他的兒子才上初中,老婆在外打臨工。為了解決老婆、兒子的吃飯問題,也為了自己的康復鍛鍊,顧長斌嘗試用右手切菜、燒菜,當起了一名“煮男”。

顧長斌告訴記者,他最擅長煲湯,骨頭湯、鴨湯油而不膩,老婆、兒子經常為他點贊。

創新自制“水三鮮”

“老揚州人傳統的家常菜裡有一道紅燒魚雜,我根據這道菜自創了秋天的‘水三鮮’。”顧長斌說。

顧長斌介紹,這“三鮮”指的是鯽魚、沙蝦、螃蟹,其中鯽魚不用油煎,在鍋裡用蔥薑蒜辣椒生抽等調好湯汁後,將“三鮮”下鍋同煮。這道菜最大的特點是魚肉嫩並相互“借”鮮。

“我經常騎著電動小三輪車到沙頭鎮夾江邊,購買鯽魚、螃蟹及沙蝦。”顧長斌說,家裡每次燒“水三鮮”,只要兩條鯽魚、八九個沙蝦及一兩個螃蟹,總共加起來不超過40元,但因為好吃,每次都被老婆兒子“光盤”,這對他算是鼓勵。

連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原來有個食堂,顧長斌是廚師之一,他也常常為老人們燒“水三鮮”。老人們說,僅僅嚐嚐湯汁就鮮得不得了,好吃。

通訊員雎燕記者劉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