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產業融合綻芳華

如何在發展全域旅遊中放大富民效應?新縣在業態融合中找到了正確答案。

11月3日,地處大別山腹地的老區新縣再次成功舉辦2019年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聯賽暨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5000餘名選手與登山愛好者齊聚紅城,競展風采。“旅遊+體育”的深度融合,讓八方來客在徜徉青山綠水中感受老區全域旅遊的獨特魅力。

業態融合延展鏈條,全域旅遊錦繡萬千。近年來,新縣不斷髮揮“旅遊+”引擎作用,推動文化旅遊、健康醫療、教育培訓、休閒養生、體育健身深度融合,不斷衍生出旅遊新業態,助推鄉村振興、群眾致富。

“旅遊+農業”激活農業發展動能。新縣將旅遊與傳統農業相結合,開發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有效促進旅遊與農業融合發展,先後培育出茅屋衝、綠康源等集生態種植、農耕體驗、休閒觀光、民俗鑑賞、賞花攝影、文化交流於一體的農業園區14個;田鋪大壪、西河灣、丁李灣等一大批特色彰顯、風格獨特的美麗鄉村紛紛湧現,全縣有10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12個村入選中國景觀村落、29個村入選河南省傳統村落,新縣也榮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稱號。

“旅遊+林業”放大綠色富民效應。整合全縣林業生態資源,發展森林旅遊,加強黃毛尖省級森林公園、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等“一區六園”的保護與開發,躋身首批省級森林城市榜單;依託良好的生態、地勢條件,規劃建設陡山河武佔嶺生態旅遊度假區、九女潭峽谷溯溪等新型森林旅遊業態。

“旅遊+教育”傳承老區紅色基因。依託豐富的紅色資源,發揮大別山幹部學院紅色教育優勢,做強紅色培訓產業,縣內紅色培訓機構發展至17家,全縣累計培訓學員超過50萬人次,大別山紅色教育旅遊區域品牌價值經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評估為38.62億元。大別山露營公園創新發展理念,開發企業內訓、素質拓展、研學旅遊等項目,年培訓學員達5萬人次,成功創建為河南省首批研學旅遊示範基地。

“旅遊+體育”引領全民健身風尚。立足新縣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全力打造集休閒度假、運動體驗、康體養生、賽事觀賞於一體的體育旅遊線路;啟動大別山全民健身公園項目,建設大別山體育館,建設全省首條500公里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成功舉辦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聯賽(新縣站)、全國百公里戶外運動挑戰賽、亞洲越野大師賽(新縣站)等12場大型賽事活動,新縣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中國體育旅遊目的地。

“旅遊+文化”喚醒沉睡文化資源。注重以文化豐富旅遊品質內涵,以旅遊促進文化創新發展,傳承紅色文化、厚植山水文化、保護民俗文化,依託鄉村旅遊發掘新縣民俗表演、農耕技藝、手工製作等本土文化,將非遺傳承與文創開發相融合,開發民俗文化體驗旅遊,成功打造了奇龍嶺民俗文化園、丁李灣民俗博物館、油茶文化博物館等文化旅遊精品。

如今,新縣全域旅遊正在業態融合中經歷著一場由粗放發展到品質提升的深刻變革,帶動越來越多的群眾在這塊豐沃的土地上昂首闊步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