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紛怎麼解?九平有話說

糾紛怎麼解?九平有話說

沒有調解不了的矛盾糾紛,是因為他心裡有一杆公平正義的秤

糾紛怎麼解?九平有話說

“我家娃娃可惹下亂子了,不知道人家家長要咋告我們呀。”甘泉縣橋鎮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家長楊某,憂心忡忡來找橋鎮村黨支部書記樊九平,想讓他出面調解孩子在學校把同學碰傷的事。

沒想到兩方家長一見面,還沒等樊九平開口調解,另一位家長白某手一揮說:“這又沒啥事,都是娃娃們打鬧沒注意。”

楊某連忙道歉並表示願意賠償一切醫藥費用和精神損失。

這一次調解,樊九平沒能說上話,就在兩位家長握手言和準備離開時,他卻喊來了一直都不知情的老師。

“要做到學校、家庭、社會有機融合,共同把孩子們培養好、教育好。”樊九平說。

22年來,樊九平通過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化解鄰里矛盾糾紛,有些經了法院都執行不了的事,經過他說和,都有了圓滿的結局。

2018年,甘泉縣被延安市評為創建長安杯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縣,可以說傾注了像樊九平這樣一大批基層調解員的心血和汗水,這些從群眾中走來的“草根”調解員,不僅給鄉村社會解決了諸多矛盾糾紛,也給基層群眾帶來法律與情理的處事思維。

糾紛怎麼解?九平有話說

小事不注意,眨眼變大事

剛坐下,電話鈴聲就叮鈴鈴響起。“樊書記,這賬還得你來算……”“九平,村民又把打井隊的路堵了,你趕緊來……”“樊書記,這低保能不能繼續讓我吃上?”

村頭村尾、田間地頭,總能看見他的身影。村裡的大小事情,他常常當成自家事情來辦。替人“說事”總能做到依據事實,公平公正。

一天下午,正在整理檔案的樊九平接到電話。“樊書記,你趕緊過來,再不來就要死人了!”

原來,郝某養的羊吃了劉某家的莊稼,兩個人在地裡打了起來,誰也拉不開。

樊九平趕到地裡,看見兩個人正扭打在一起,一個披頭散髮,一個灰頭土臉。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兩人從地上拉起來。

“怎麼?淑女形象不要了?”樊九平將兩人隔開。“臉摳爛了,看你們明天還咋見人!”“看這一身花花衣服,都糟踐成啥樣了!”幾句話下來,氣氛緩和了許多。

樊九平耐心勸說著,時不時拽上幾句說書段子,竟把兩人逗得沒了脾氣。

他把羊毀壞的玉米苗和黃蘿蔔苗悉數查看了一遍,根據當下產量和價格,估摸著值200元。

郝某從衣服口袋裡摸出兩張百元鈔票遞給劉某。劉某尷尬地低下了頭,雙方相互致歉握手言和。

樊九平說:“別看這是一件小事,要是不去處理,這兩家就成了仇人。萬一打出好歹來,事情就鬧大了!”

他這“說事”的本領,還要從“說書”談起。

22年前,樊九平是一名說書藝人,是陝北說書大師張俊功門下弟子。

1985年,只有17歲的樊九平背上一把三絃,開始四處說書。他和徒弟們“浪跡”於陝西、內蒙古、山西等地農村,見了不少世面,也練就了能說會道的本領。

演出之餘,他經常把遇到的有趣事情編排在他們的演出裡。

在宜川縣雲巖鎮說書時,遇到一位老人,經常來廟會聽書。老人穿著一件單薄的黑夾襖,雙手抄在襖袖裡,佝僂著瘦弱的身體。

據當地村民說,這個老人有六個兒子,個個過著好光景,可是沒有一個願意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

樊九平看見老人恓惶的樣子,心裡很不是滋味。就把他的事編成故事,在廟會上唱。

幾天後,這件事情就成了鄉親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幾個兒子迫於壓力,急忙把老人接回家,輪流贍養。

樊九平說,他沒想到一個簡單的說書故事,竟然解決了老人長期無人贍養的問題。

從那以後,他更加熱心腸了,遇到矛盾糾紛就主動幫忙“說事”。幾次成功調解後,“九平說事”便開始小有名氣。

2003年,樊九平回到了村裡。既會“說書”又能“說事”的他,有見識、懂道理、有正義感,鄉親們遇到難解的疙瘩就主動找他幫忙調解。

李家修房擋了劉家的大門,楊家建大棚佔了鄰家三分地……這些農村經常發生的雞毛蒜皮的事情,卻能成為影響鄰里關係、村內和諧的罪魁禍首。

在他眼裡,矛盾糾紛沒有大小,他常說:“當時能處理,人命案也能避免;當時不處理,小事也能變大事。”

漸漸地,“有事找九平”成了遠親近鄰的共識。

糾紛怎麼解?九平有話說

樊九平(右二)調解村民與工程隊矛盾

大事講方法,兼顧法理情

“走東家到西家,化解矛盾解疙瘩。鄰里和諧緊握手,兒女孝順老無憂。夫妻復婚重新過,小事化解無大禍。田間地頭把道理講,化解了矛盾無上訪……”

這是樊九平為“九平調解室”寫的陝北說書。說書段子裡的內容,是他日常工作寫照。

隨著農業產業的發展壯大、全域旅遊的興起、群眾法律意識的增強,各類矛盾糾紛也呈現多樣化、複雜化的趨勢。

2014年,“九平調解室”成立後,作為調解室主任的他對調解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2017年5月,樊九平在排查矛盾隱患時,發現玉芽溝村建設垃圾填埋場的項目,佔地面積與前期徵地面積不符。

施工前期,徵收玉芽溝村土地3餘畝,可施工隊在實際建設時,佔了將近9畝地。涉及的十幾戶村民情緒異常激動,有集體阻工的苗頭。

樊九平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第一時間向鄉黨委、政府領導彙報。

他和幾個村幹部連夜走訪了相關的十幾戶村民,及時掌握了事件的來龍去脈,組織施工方和玉芽溝村民代表,在調解室反覆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方案。

經多次協商,村上確定了補助標準,當場簽訂了協議。這次提前介入,確保了項目的順利進行,也避免了一起群體事件的發生。

憑藉他的熱心腸和“軟硬兼施”的智慧,矛盾隱患早排查、早介入、及時了結,大大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的效率。

2018年冬天,榆樹溝村民周某和老婆鬧離婚。屋漏偏逢連陰雨,周某開著借的車從下寺灣法庭回來的路上,滿腦子都是“離婚”二字,竟撞進了白某正往回家趕的牛群裡。

白某一條腿受了傷,一頭懷著牛崽子的母牛被撞死。

白某在志丹縣和西安輾轉三次住院,花費了近8萬元醫藥費。樊九平心想,周某的離婚官司還沒斷明白,不能再吃官司,就主動幫忙調解。

他到距離橋鎮村55公里的志丹縣醫院,與白某前後協商三次,依然沒有談攏。

15萬元對周某來說,就是個天文數字。離婚官司還沒了結,老婆就留下上小學的女兒不知去向。他一邊照顧女兒一邊打工掙錢,生活十分艱難。

樊九平也十分苦惱。過了幾天,他第四次來到志丹縣醫院。

向白家講明瞭周某的情況後,在樊九平的軟硬兼施下,白某終於答應了只要7.8萬元醫藥費。

“就當自己倒黴,遇到這種情況誰也沒辦法。就是上法庭審判,他還是拿不出來,總不能把他往絕路上逼吧!”白某唉聲嘆氣地說。

雙方簽訂協議,兌付了部分醫藥費,樊九平作為擔保人在協議上籤了字。幾經波折,歷時半個月的調解終於塵埃落定。

“‘九平式調解’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有效填補了法治‘法’‘理’背後‘情’的空缺。”甘泉縣政法委副書記方海軍說,“2018年,九平式調解組織創建活動在全縣範圍內展開。目前,已建成‘九平調解室’68個。”

糾紛怎麼解?九平有話說

調解員調解鄰里矛盾

一名調解員背後,是兩個專業團隊

樊九平發揮著人熟、見識廣、能說會道的優勢,讓橋鎮村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的目標,為政府把嚴了信訪矛盾的“入口關”,有效拉近了幹群關係。

2010年9月,橋鎮鄉新莊科村施某受到丈夫打罵,一氣之下從安塞縣跑回孃家。並向丈夫賈某提出離婚,雙方多次協商未果。

一天,賈某帶著20餘人,開著4輛車,來到新莊科村施某家,準備強行“搶人”。

樊九平看到這陣仗後,有些擔心。年輕人氣盛,隨時都可能鬧出大亂子。於是,他主動聯繫到了派出所、司法所、村幹部的協助。

經過一天的反覆勸說,雙方都打開了心扉。賈某當著雙方父母的面,寫下不再動手打人的保證書。

施某當天晚上就跟著賈某一起回了安塞。在多方協助下,樊九平有效化解了這場婚姻糾紛。

兩年後,夫妻倆帶著可愛的兒子,提著菸酒專門來感謝樊九平。

在調解一些情況複雜、涉及人員較多的矛盾糾紛時,樊九平經常會請求司法的協助;在法院訴前調解需要人民調解參與時,樊九平也會積極配合。

為了彌補基層調解員在法律、政策等方面的不足,甘泉縣利用“兩說一聯”機制,建立了由多名優秀調解員組成的專家庫和由法官、檢察官、律師等組成的“說法團”,實現“草根”調解員與專業團隊的優勢互補和協同作戰。

司法調解和人民調解的有機結合,不僅是調解工作機制的創新,還預防了當時人雙方“永結世仇”的可能,消除了當事人與司法機關的對立情緒,拉近了幹群關係。

2015年撤鄉並村後,六個村合併成了現在的橋鎮村,組成六個村民小組。

各組情況不盡相同,其中要數王家灣小組最為特殊。剛撤併進橋鎮村時,王家灣民風彪悍,常有村民惹是生非。

早年受水質影響,全組多數人身有殘疾,一直未形成規模主導產業。

男女老少時常圍著村頭的磨盤,東家長西家短來消磨時間。小摩擦大矛盾不斷髮生,上訪事件也是全村最多的。就這樣,王家灣淪為全村“後進組”。

樊九平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王家灣迎頭趕上。

他開始走東串西,挨戶瞭解情況。發現王家灣一些村民缺乏自信和上進心。要改變這一狀態,就要讓他們有事可做,產業有收入、見效益。

鎮村幹部考察研究,奶山羊養殖是個風險小、收入穩定、群眾易於接受的產業,很適合王家灣組上的情況。樊九平帶領著村組幹部熱火朝天的幹,可是村民卻不支持,徵地不配合,對入社分紅也有分歧。

“有問題咱就解決,這個項目不能黃。”樊九平依然信心堅定,終於在2017年底,王家灣奶山羊養殖基地建成落地。

在產業發展鏈條上,村民不僅在自家門口掙到了錢,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忙碌起來的王家灣人,風氣煥然一新,矛盾糾紛少了,鄰里互助多了;“伸手要”的少了,“比干勁”的多了。

本刊記者 盧 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