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嚴禁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

人民網成都11月13日電 (任重)據四川省教育廳官網消息,四川省始終將依法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堅持以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針對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開展“應試”導向培訓,導致出現加重中小學生學業負擔、增加家庭經濟負擔等問題,通過嚴把機構設置准入關、培訓內容備案關、培訓行為監管關,加快構建“機構自覺、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長效監管機制,促進校外培訓機構規範有序發展,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著力形成校內外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明確治理方向。始終把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堅持專項治理與減負提質相結合,將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貫穿治理工作全過程,認真貫徹落實“減負三十條”,提升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切實減輕學生課外負擔。堅持統籌協調與綜合施策相結合,統籌謀劃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做好課後服務、學生綜合評價改革、研學和社會綜合實踐等工作,形成校內外協同育人良好局面。堅持規範治理與引導發展相結合,把對培訓機構的監管從事後整改逐步轉向事前預防,培訓機構教學內容從學科應試逐步轉向素質能力提升,從校內校外惡性競爭逐步轉向校內外科學互補,引導校外培訓機構轉型發展,切實鞏固治理成果。

二是依法規範管理,突出治理重點。突出重點階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分管副省長多次作出批示,2次主持專題會議,聽取彙報、部署工作。堅持將“校外培訓專項治理”列為年度重點工作,建立督導調研、公開通報、工作約談等制度,先後開展3次約談、5次公開通報,督促進展緩慢市州加快工作進度,限期按量完成整治任務。突出重點時段,針對節假日、寒暑假等重點時段,採取隨機抽查、交叉檢查、記者暗訪等方式,組織學科類教研員圍繞教學超前超綱實地調研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進度、教學方式,嚴肅查處虛假宣傳、無證辦學、超前超綱等違規行為。引導機構節日不補課;假期合理安排教學計劃,保障學生假期時間,讓學生度過愉快假期生活,今年全省機構暑期平均停課2周以上。突出重點學段,在中小學招生前夕,針對幼升小、小學六年級、初中三年級等學段,重點查處開展應試、組織與招生入學掛鉤考試的培訓機構。今年暑假,成都、綿陽等地處理超前超綱教學、虛假宣傳等問題機構20餘家。

三是加強制度建設,健全治理機制。印發《四川省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實施方案》《四川省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辦法》,明確培訓機構黨的建設、場所條件、師資隊伍、管理制度等設置標準,並將消防驗收作為機構設置前置條件。建立市(州)、縣(市、區)、鄉鎮(街道)三級綜合監管機制,市(州)開展聯合執法,縣(市、區)實行綜合執法,鄉鎮(街道)納入網格員巡查範圍。制定《關於做好中小學課後服務的通知》,開展以發展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主活動,嚴禁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落實參與課後服務人員合理取酬。截止目前,全省20個市(州)121個縣(市、區)開展了課後服務,覆蓋學校2311所,佔學校總數的38%;參與學生約225萬餘人,佔在校生數的50%;參與課後服務教師15.2萬餘人,佔教師總數的51%。針對部分校外培訓機構租用高校教學場地違規培訓問題,下發《四川省教育廳關於嚴禁提供教學場所開展中小學生校外培訓的通知》,規範高校提供教學場地開展校外培訓行為。針對校外培訓機構聘請外教問題,規範外教聘任條件、教育管理、紀律要求等。制定校外培訓“十要十不準”,要求培訓機構張貼顯著位置,接受社會和家長監督。印發《四川省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方案》,積極有序推進全省校外線上培訓備案審查工作。

四是開展培訓引導,營造治理氛圍。組織召開全省校外培訓機構舉辦者培訓會,邀請知名專家、一線管理人員開展專題講座,向200多名培訓機構舉辦者宣傳國家、省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政策,指導培訓機構規範辦學,引導培訓機構向素質拓展類、社會實踐類、藝術體育類、創新培育類轉型發展。發揮四川省民辦教育協會培訓專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組織4期全省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培訓,邀請省內外專家從政策解讀、財務管理、輿情防範和辦學分享等方面進行授課,培訓1000餘人次。邀請省人大代表、教研人員、心理專家撰寫解讀國家政策精神文章,引導廣大家長理性選擇培訓。主動對接國內、省內主要媒體,宣傳報道全省校外培訓機構政策文件和整治工作進展情況。指導各地各中小學校充分利用各類傳播渠道以及家長學校等多種形式加強輿論宣傳。

五是做好平臺管理,創新治理方式。要求全省183個縣(市、區)均落實專人管理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及時錄入併發布校外培訓機構基本信息,運用平臺進行動態管理。定期更新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及時向社會公佈。暢通省、市、縣三級投訴渠道,設立舉報郵箱和電話,及時處理和回應群眾投訴問題。加強機構黨建工作,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落實校外培訓機構辦學事項公開,確保辦學資質、招生對象、培訓方案、收費標準、收費方式、退費辦法、教師信息等公示內容完整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