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最近,好莱坞名导罗兰·艾默里奇的新片《决战中途岛》可以说是军迷圈里最火爆的话题。作为年度最受军迷期待的战争大作,《决战中途岛》在还原历史战场方面没有令人失望,当"企业"号的钢铁舰首劈波斩浪迎面驶来时,当"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犹如火山喷发般爆炸时,当透过云层日军机动部队的壮盛阵列出现在海面时,当美军飞机冒着漫天炮火发起攻击时,确实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这是本片最大的亮点。至于整体叙事则差强人意,略显平淡,但好在把作战过程表现得还算清晰,总体上说是一部特效炫目但结构松散的美式主旋律。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决战中途岛》电影海报,战斗场面是本片亮点,但文戏铺垫也不容忽视。

作为军迷观赏战争片当然不能满足于看个热闹,图个场面。结合史实和军事知识对影片的情节、细节进行研究揣摩,挑错纠偏才是乐趣所在。《决战中途岛》作为近年少有的二战海战大片,自然会被军迷们百般挑剔了,然而从专业角度审视该片的细节,艾默里奇的表现就有些令人失望了。自从影片上映以来网络上就吐槽声一片,火眼金睛的军迷们挑出大堆错误,多集中在武器装备和作战细节上,比如"亚利桑那"号的20毫米炮、TBD同时挂鱼雷和炸弹、一号炮位装鱼雷的日军驱逐舰等等,令人很怀疑艾默里奇在号称筹备该片的十几年间,有没有找过一个真正靠谱的军事历史顾问。其实在这些武戏之外,《决战中途岛》在文戏方面的历史考据也做得很糟糕,尤其在表现日方决策的片段中特别明显。下面笔者就选取其中比较典型的几例加以解说。

山本次官的晚宴

《决战中途岛》的叙事始于1937年12月的日本东京,山本五十六宴请西方国家驻日海军武官,并借着与美军军官莱顿——未来美国太平洋舰队情报参谋的交谈向美方传递战争信号。影片的这个安排体现出导演的野心,他不仅仅想告诉观众中途岛之战的来龙去脉,更要交代日美冲突的根源。然而,在影片开场的第一幕对手戏里就出现了第一个细节错误。

这场晚宴其实很有背景。1937年12月正值日军围攻中国首都南京,12月11日在南京附近的长江上,接连发生了英国炮舰"瓢虫"号遭日军炮击和美国炮舰"帕奈"号遭日军空袭沉没的事件,这让极力避免与英美发生冲突的山本等人非常惶恐,当时担任海军次官的山本还亲赴美国大使馆道歉。虽然笔者不能确定此次宴会是否与"帕奈"号事件有关,但这个情节确实透露出山本对美国交战的态度。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在影片开场的宴会片段中,山本五十六佩戴着大将军衔,这不符合史实。

那么这个片段的错误在哪里?就是山本的军衔。在1937年12月时,担任海军次官的山本五十六还是海军中将衔,而片中已经佩戴了大将军衔,其实山本是在1940年11月接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一年多后才晋升海军大将,影片将他的晋升提前了近三年时间。同样的军衔错误还出现在"赤城"号的舰桥上,站在南云身边的源田实(从字幕确认身份)佩戴着大佐军衔,但是在1942年时源田还是海军中佐,直到1944年才晋升大佐。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字幕组在翻译时搞错了,将"赤城"舰长青木泰二郎大佐误认为源田实。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赤城"号舰桥上的南云忠一(左)和源田实(右),后者的大佐军衔也是错,此外这位演员的形象实在对不起观众。

相比之下,剧组对于美方人物的军衔考证要仔细得多,比如尼米兹在接受太平洋舰队司令的任命和抵达珍珠港履新时,还佩戴着海军少将衔,而且前胸的潜艇部队徽章也没有被漏掉(尼米兹是潜艇兵出身),这个细节是很赞的,说明剧组可以做到精确还原,但为何在日方人物上就会出错呢?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尼米兹前往接受新任命时还是海军少将,注意车头悬挂的两星将旗。

山本独坐东京街头

在影片中,在日军机动部队成功突袭珍珠港后,镜头转向夜幕笼罩下飘雪的东京街头,山本身穿和服独坐临街的屋中,从收音机里听到美国的宣战广播,并向端茶送水的妇人说出"唤醒沉睡的巨人"之类的话。这个桥段虽然很有意境,却是百分之百虚构的。实际上,在珍珠港奇袭前后,山本一直在停泊于柱岛锚地的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战列舰上,并在12月8日中午率舰队主力出海"迎接凯旋的机动部队",所以他不可能身穿便装出现在东京街头。在1970年版的《虎虎虎》中,山本是在"长门"号的作战室内说出担忧对美战争的话,这更加接近史实。

山本与山口的交谈

在珍珠港奇袭后,山本五十六乘车前往大本营与陆军开会,第二航空战队司令,他的爱将山口多闻少将在门口迎接,两人在走廊里进行了一番交谈。山本首先对南云忠一没有发起第二轮攻击表示不满,认为至少可以使珍珠港瘫痪一年以上,接着山口又他提出何时撤换南云的问题。讲真的,山本和山口之间是否真的发生过这样的谈话,笔者无从查证,但从史实对照,这样的交谈非常不合逻辑。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影片中山本五十六和山口多闻在走廊里交谈。

首先,日军没有发动第二轮攻击,保全了油库和船厂,挽救了珍珠港的说法其实源自美国方面的评论,而日军在最初制定计划时就没有考虑攻击基地设施。在珍珠港作战计划中,主要目标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舰,其次为了阻止美军的空中反击,将压制岛上机场作为次要目标,至于第二轮攻击只是临时起意。即便是日军发起第二轮攻击,也不会将油库和船厂作为优先目标。当南云向返航的渊田美津雄询问第二轮攻击的目标时,后者回答优先扫荡残存舰艇,其次才是基地设施。山本对于南云是否发动第二轮攻击也不是十分在意,当时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大多数幕僚都认为应该电令南云继续进攻,却被山本所阻止。实际上,没有彻底摧毁珍珠港并非南云的过错,他已经完成了交予的任务,又带着舰队安全返航,最多只是谨慎有余,魄力不足,山本没有理由指责他,让南云背锅不过是事后诸葛亮。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山本五十六和山口多闻绝对是日方一侧的男一号和男二号,论镜头山口的还要多。

其次,关于任免南云的事情,山本说了不算,他最多只有推荐和建议的权力,没有决定权。舰队司令的任免必须由海军大臣提请并由天皇裁决,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无权决定,这从南云出任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即可证明,其实山本更钟意小泽治三郎,但当时小泽另有任命,于是按照海军论资排辈的顺序任命了南云,这点山本也是无可奈何的,而且南云刚刚打了胜仗,更加没有撤换的理由。所以,只要山口的脑子还清醒,他是不会说出撤掉南云这样的傻话,尽管山本和山口都不欣赏南云。

最后,南云是山口的直属上级,山口向山本越级批评自己的长官,这种做法在哪个国家的军队里都不是明智的举动。大概导演想通过这个桥段表现山口多么受到山本的器重,从而为后面拔高山口的形象做好铺垫。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在大本营门口迎接山本到来的山口多闻,注意他的大衣样式。

这个片段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BUG。当时山本和山口都身穿军大衣,衣袖上带有金色袖章,同时配有肩章,这个服饰搭配不符合史实。在日本海军的着装制度中,只有在正式场合穿着的大礼服和常礼服上同时采用肩章和金色袖章,而日常穿着的外套大衣上仅使用肩章作为衔级识别标志。此外,从1938年起,日本海军就停止使用带有金色袖章的礼服,而日本海军军官常服都使用与军服颜色相近的深色袖章(冬装)和白色袖章(夏装),所以在战争爆发后,山本和山口都不会穿着带有金色袖章的军大衣。

诡异的陆海军会晤

在别有意味地嘱咐山口"一致对外"后,山本步入会场开始和陆军马鹿撕逼,于是本片最大的隐藏BUG登场了——格局诡异的陆海军联席会议。

首先,这个会议本身就是虚构。从会议议题看,山本代表海军就第二阶段作战的目标与陆军首脑进行交涉,为之后进军珊瑚海的MO作战和进攻中途岛的MI作战打下伏笔。实际上,在中途岛作战的决策过程中,主要分歧发生在联合舰队和军令部之间,后者更倾向于进攻斐济和萨摩亚的FS作战,最后作为妥协,联合舰队同意在实施MI作战的同时,发动进攻阿留申群岛的AL作战。陆军最初也反对进攻中途岛,因为害怕下一步要登陆夏威夷,但了解到只需少量兵力执行占领任务,也就没有反对意见了,同时海军也同意派出兵力支援陆军夺取莫尔兹比(MO作战)。但是,无论与陆军如何交涉,那都是海军军令部和陆军参谋本部之间的事情,根本没必要让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出面。事实上,山本也从未就中途岛作战当面征求过陆军的意见。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影片中的陆海军联席会议会场,陆海军首脑相对而坐,中间虚置天皇的座位。

其次,这次会议的规格很高,陆海军首脑分列左右,中间虚置一席,那是天皇的位置,显而易见这个会场参考了日军大本营御前会议的布局,而在开会前山本乘车抵达时,门前悬挂的条幅上也有大本营的字样,同样暗示了此次会议属于大本营级别的决策会议。然而,事实上山本没有资格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大本营御前会议是日本军部进行战争指导和重大决策的最高会议,只有天皇、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长及其高级幕僚可以参加,有时也会请首相或其他文官大臣参加,甚至连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也只有列席权,没有发言权,而山本虽然位高权重,但作为作战部队指挥官并非御前会议的列席成员。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大本营御前会议的历史照片,天皇居中而坐,陆海军首脑分列左右。

最后,就算真有这样的陆海军联席会议,山本的座席安排也是错误的。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看,陆军方面坐首席的应该是陆军大臣东条英机,而海军方面的首席就是山本。然而,按照陆海军官职的对应关系,东条对面坐的应该是海军大臣,而非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至于仅仅是战队司令官的山口多闻却坐在了山本的次席,就更加荒谬了,他顶头上司南云中将都没有参加,他又不是参谋人员,却出席陆海军高级会议,实属僭越之举。所以,这个会议的设置凸显出影片编剧对于日本陆海军行政制度和决策程序缺乏了解。

缩水版图上演习

后世在谈论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失败根源时,都会提及战前日本海军的骄狂轻敌,而这种情绪最突出的反映就是1942年5月1日至4日在"大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图上演习。这次演习可谓盛况空前,来自各舰队的司令官和高级幕僚汇聚到"大和"舰上,一时间将星云集,以至于用餐时资历浅的中将、少将只能去中下级军官餐厅吃饭,而大佐以下军官只能和水兵一样在甲板上吃碗盖浇饭了事。至于图上作业本身则成了一场闹剧,在很多参与者眼中只是走个形式。当扮演美国海军一方的参谋提出有别于预案的新情况——与实战情况非常接近——并导致机动部队严重受损时,担任裁判的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中将在山本的默许下擅自更改了结果。在演习最后一天,山本询问南云如果真的出现意外情况该如何应对时,高参源田实只丢下一句话:"铠袖一触",意为"可轻松一举击败!"实际上等同于没有应急预案!全舰队自上而下都如此松懈自满,焉有不败之理?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1970年版《虎虎虎》中联合舰队召开作战会议的场景,很有气场。

对于这一关键性事件,《决战中途岛》自然也不能避开,但其处理方式过于简化,将一次舰队规模的图上演习变成只有南云和几个参谋参加的小型兵棋推演,而当年轻参谋提出美军可能预先设伏的情况时,反而受到主持推演的南云中将的厉声呵斥,闻声而来的山本在了解情况后也不过轻描淡写地要求严格按照预案进行,而跟在他身后的山口则转身离开,这个举动暗示了他对演习的不满。虽然这个片段的基本思路与史实相符,但表现形式上相当简略。还有一点,当年主持演习并对结果提出异议的是宇垣缠,而非南云。实际上在整个演习期间,南云忠一作为中途岛之战的核心人物居然始终保持沉默,只让航空参谋源田实代为参与。南云从心底反对实施中途岛作战,但他知道无力反对山本的决定,缄默不言就是最好的选择。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影片中在"大和"号作战室的山本五十六,他对中途岛作战的失败负有很大责任。

解答AF之谜

相比日方的文戏多集中于高层指挥官和战役决策与计划,《决战中途岛》中美方的文戏则主要放在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上,如战友情、夫妻情和责任感等等,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在笔者看来这种戏码有些多,甚至有割裂叙事结构,导致节奏拖沓的嫌疑,而且这是一部群像电影,除了贝斯特这一明显的男一号外,其他角色的戏份也不少,每个角色都略作表现,加到一起就要占用较大的篇幅,势必影响与战役密切相关的决策指挥过程的展现,最终我们看到,《决战中途岛》中关于美军的指挥决断多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者干脆舍弃。最突出的表现是,美方主要指挥官斯普鲁恩斯的镜头寥寥无几,而另一位美军将领弗莱彻直接人间蒸发,另外对一些关键情节的描述并不清晰,比如著名的AF之谜。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影片中男一号贝斯特上尉与妻子安依依惜别。

美军能在中途岛海战中取胜的首要因素就是情报优势,而确定日方密电中AF所指更是作战计划的关键所在。美军为此采取了一个直白的计策,在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门的安排下,中途岛主动发出淡水设施出现故障的假消息,而仅仅一天后美军就从日军电讯中获悉了相同的情况,从而确定AF就是中途岛。这次情报诱骗堪称二战情报战中的神来之笔,而在《决战中途岛》中通过两个片段进行表现:首先是尼米兹和罗彻斯特的对话表现出舰队与华盛顿高层关于AF的分歧;此次,通过莱顿与尼米兹的对话解开了AF之谜。从这段对话中比较隐晦地表明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欺骗行动,这从莱顿的语气和弦外之音中可以感受到,但是对于不太了解背景的观众来说,就会感觉有些突兀,似乎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

找茬《决战中途岛》:不仅武戏错漏频出,文戏考证也有5大缺陷

■太平洋舰队情报主管莱顿少校在片中戏份颇重。

结语

平心而论,艾默里奇能在当下的电影市场环境下,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将中途岛海战重现于大屏幕之上,真心勇气可嘉,对于爱好二战的军迷而言确是幸事。本文结合史实对片中的部分情节片段进行解读,是希望类似题材的战争影片能够更扎实地打磨剧本,能在细节考证上做得更加贴合史实,更加逼真地还原历史。笔者衷心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加精彩、优秀的战争历史题材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