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門對門,必傷人”,是什麼意思?後面還有一句,你瞭解嗎?

導語:俗語“門對門,必傷人”,有什麼講究?後面還有一句,你聽過嗎?

要說中國人有什麼天賦,那一定是種菜,沒有種地的條件也要創造條件種菜,土裡能種、水裡能種、沙漠能種、出了國也能種菜。與其說是對種菜的天賦,不如說的對土地的熱愛,中國人自古就是農業國家,十分依賴土地。但是要說中國人最執著在土地上幹什麼,那一定是蓋房子,有了錢要蓋房子,沒錢借錢也要蓋房子。現代人不蓋房子了,熱衷於買房子,可見房子對於我們的重要性。所以人們對於住宅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在古代農村就流出著這樣一句俗語:““門對門,必傷人,牆上牆,必遭殃”,說的就是古代蓋房子的一些禁忌。

俗語“門對門,必傷人”,是什麼意思?後面還有一句,你瞭解嗎?

門對門,必傷人

中國建築受傳統思想影響,相信風水,講究合理佈局,要藏風聚氣。《魯班經》中就曾提過:“二家不可面相對,必主一家退;開門不可兩相沖,必有一家兇。”在農村對這樣的佈局也很在意,認為房子中是不宜門直時著門,一來是因為門直門對開,便會產生穿堂風,氣直入直出,前進後漏,這樣是聚不住氣,在古人看來就是聚不住財的意思。二來門對門直穿,如同有一個風口,長期對人身體鍵康是有影響的,因而住宅房子的門窗設計佈局都會避免直對的情況。

俗語“門對門,必傷人”,是什麼意思?後面還有一句,你瞭解嗎?

門與門對還有另一層意,即自家的大門,不宜與別人家房子的大門正面相對。因為之前在農村兩家中間的街道比較窄,那時候的人們都喜歡門戶大開,所以門對著門很容易洩露隱私。今天東家吵架了,明天西家摔碗了。家裡出點什麼事情,對門都能知道。平時裡關係好也沒什麼,可是一旦發生了一點矛盾,這些隱私很容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長此以往就很容易就造成鄰里之間的矛盾。所以兩家的門不宜直對,能錯開相讓最好,有相容相讓,便兩家安好。

俗語“門對門,必傷人”,是什麼意思?後面還有一句,你瞭解嗎?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家人來信說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所以讓張英利用職權疏通關係,打贏這場官司。張英看完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明白了張英的意思,主動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最後這裡形成了六尺巷,張英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所以凡事以和為貴,能讓則讓最好,你在為比人讓路的時候,也是在為自己讓路。

俗語“門對門,必傷人”,是什麼意思?後面還有一句,你瞭解嗎?

牆上牆,必遭殃

再來說說“牆牆相壘必遭殃”,在古代農村的房子都是一戶挨著一戶建的,所以基本上都是兩戶人家共用一面牆頭,所以如果有一家人要把自家的牆頭加高,自然會引起另一戶人家的不滿,讓人感覺為了高人一頭一樣,並且東邊的在牆頭上又加了一層牆,會遮擋了西邊人的陽光,這樣很容易引起鄰里矛盾。而且在古代農村都是自建房,所用的材料也不是很好,很多都是泥土石頭混合建造,如果隨意的就把原本的牆頭加高,很可能會發生倒塌的現象,這樣對兩家都是很不好的。

俗語“門對門,必傷人”,是什麼意思?後面還有一句,你瞭解嗎?

農村俗語“門對門,必傷人,牆上牆,必遭殃”,我們放在現代社會來看,早已經過時,在城市裡的房子,一個單元裡每個樓層,一般設計的都是門對門。而且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即便是門對門的鄰居,大多數一年之中也見不到幾次面,互相都不認識,也就談不上俗語中所說的“門對門,必傷人”的事情發生。但是和鄰居和睦相處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

小編有話說:古人有很多俗語都是凝結了千百年的生活經驗的得來的,在一些方向卻是能指導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對於這些俗語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將好的那部分融進我們的現代文化中,就比如這句俗語教導我們要和鄰里和睦相處就是很有現實意義的,遠親不如近鄰,鄰里和睦生活會更加愉快,遇到事情還能互相幫助,豈不兩全其美!大家有沒有什麼和鄰居比較有趣的事情分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