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又回覆了:蝦夷扇貝10月份體質較弱

獐子島(002069.SZ)11月13日晚間回覆深交所的關注函稱,扇貝不但死了,而且可能還將持續,真的不知道原因,專家還在路上。公司還稱,調整秋測時間是考慮到“蝦夷扇貝體質較弱”。

網友紛紛跑去獐子島股吧裡留言:“正在看獐子島的公告,等會,讓我先笑一陣……”“一定要抓到兇手,還扇貝一個公道!它太難了!”

獐子島又回覆了:蝦夷扇貝10月份體質較弱

圖據東方IC

當獐子島的扇貝第一次“逃跑”的時候,人們還願意相信事出有因。然而,獐子島的扇貝“逃跑上癮”了,反覆跑。到今年獐子島的扇貝不跑了,乾脆死給你看!於是價值3個億的扇貝直接“集體暴斃”。

對於這3個億損失的數據疑問,獐子島在回覆函中表示,是根據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彙總。公司2017年、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消耗性生物資產賬面價值分別為1.6億元、1.4億元,合計賬面價值3億元。公司表示,部分海域蝦夷扇貝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暫時無法判斷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及核銷的具體金額,以及對於公司2019年度經營業績的具體影響。

公司稱,正組織海洋專家和科研機構,將盡快趕到海洋牧場現場進行勘查,並將進行扇貝自然死亡原因分析。截至目前,尚未能獲知導致本次蝦夷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的具體原因。

大海茫茫,究竟誰是“殺害”扇貝的兇手?深交所也很納悶:公司10月末蝦夷扇貝並未出現異常情況,為何短時間內出現大面積死亡?獐子島還是那句:正組織海洋專家和科研機構勘查,目前尚未獲知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的原因。

不過,公司倒是確認了扇貝死亡時間是近期。因為死亡時間距抽測採捕時間較近,死亡貝殼與存活扇貝的殼體大小沒有明顯差異,而且大部分死貝的殼體間韌帶具有彈性,部分殼體中尚存未分解掉的軟體部分。

深交所還提出另一點質疑:獐子島公司本來是每年4-5月、9-10月分別進行春季、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但為何此次秋測拖到11月才開始進行?

獐子島公司給出的理由是,海底水溫最高值一般出現在9月中下旬,10月份屬於高溫期剛過,是蝦夷扇貝體質相對較弱的時期。為了避免秋季抽測與年終盤點結果出現重大變化,公司決定將抽測的時間調整為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目前公司的《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管理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也在徵求意見。

這個理由又讓投資者看不懂了,公司都養殖蝦夷扇貝這麼多年了,怎麼現在才發現抽測時間不合適?而且因為蝦夷扇貝“體質相對較弱”才調整了秋測時間,看來還要讓蝦夷扇貝們加強體質鍛鍊。

事實上,此前獐子島公司的年報中也曾解釋,扇貝長期處於飢餓狀態,日益消瘦,品質也越來越差,甚至出現大規模“餓死”的情況。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