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分歧不斷,北約“內鬥”頻繁,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

凌勝利 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法德分歧不斷,北約“內鬥”頻繁,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

受“特朗普衝擊”影響,北約內部的權責分擔陷入相互指責的境地,美法德等成員國基於自身利益考慮,對北約的態度迥異,更是導致北約“衰弱”。

近日,一向尋求大國自主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批評北約正在“腦死亡”,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德國、土耳其等北約成員國的反對,美國卻藉機諷刺德國在北約中推卸責任是首要原因,由此也折射當前北約的內亂萬象,更是引發了對北約前景的各種猜想。

法國曆來是一個有著大國抱負的國家,在北約內部是少數幾個敢於向美國說“不”,敢於脫離北約的大國。其實,北約的存在有助於維護歐洲地區的穩定,但是法國不滿於美國在北約的主導地位。法國並不是排斥北約或瓦解北約,而是尋求法國在北約內部有更強的話語權,進而能夠增強法國的國際影響。

法德分歧不斷,北約“內鬥”頻繁,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

法國要想尋求在北約內部的地位提升,最大的障礙來自美國。當前,特朗普政府基於交易主義來處理聯盟關係,要求盟國增加聯盟成本的同時,並未承諾盟國相應的權利提升,這在法國看來並不符合其自身利益。對於法國而言,如果北約效力下降,法國將牽頭加強歐洲防務並積極改善同俄羅斯的關係,以此應對北約衰落,也能增強法國在歐洲地區安全的影響。

11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北約成員國與美國之間缺少戰略協調,不能再依靠美國來保衛歐洲。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歐洲需要從戰略上將自己視為地緣政治大國,否則將不再掌握自己的命運。由此可見,馬克龍強調歐洲戰略自主,降低對美國的依賴,建立“歐洲軍”的倡議和改善俄歐關係是顯著體現,其根本目的是提升法國的國際地位。

不過相對於法國來說,德國的防務自主性有限,長期依賴於北約的安全保障,使得德國與北約的分手成本極為昂貴。德國的最佳策略是低成本維持北約,進而能夠將更多的財政投入到經濟發展和福利改善方面。

法德分歧不斷,北約“內鬥”頻繁,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

德國支持法國建設“歐洲軍”的建議不過是德國依賴多邊安全的體現,是對北約衰弱的未雨綢繆,並不意味著德國想要以“歐洲軍”來取代北約。這也就導致了為何德國一方面贊成法國建立“歐洲軍”的倡議,另一方面又對馬克龍的北約“腦死亡”言論表示反對。

德國外長馬斯表示,如果削弱北約,這會是個錯誤,並強調沒有美國,無論是德國或歐洲都沒有辦法有效地保護自己。由此可見,德國對於北約的安全依賴依然延續,這也與德國長期的低成本國防投入有關,短時期內脫離北約將導致德國國防開支需要大幅增加,顯然這並非當前德國經濟所能夠承受的,亦難以為德國民眾所支持。

正如德國總理默克爾說,北約這個存在了70年的軍事聯盟“不可或缺”,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符合歐洲的利益。北約是德國國防的中流砥柱,現在越來越清楚的是,歐洲人,北約裡的歐盟國家,需要在未來承擔更多的責任。

法德分歧不斷,北約“內鬥”頻繁,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

不過德國不願很快增加國防開支、承擔更多聯盟責任也遭到了美國的指責。白宮國安顧問奧布萊恩表示,德國等盟友沒交夠保護費,強烈損害了北約。美國要求北約八個盟國的納稅人將GDP中2%的資金用於支付防衛費,美國的支出甚至超過4%,這在“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看來是不公平的。

特朗普政府已經多次批評德國的搭便車行為,督促德國增加國防開支。但是德國很難讓美國如願。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表示,到2024年德國的國防預算只能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5%,到2031年才能達到北約確定的2%目標。這等猴年馬月的調整速度,恐怕特朗普政府會很不滿意。

總之,德法的分歧凸顯了北約的內亂,而這些內亂的“罪魁禍首”卻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基於“美國優先”的戰略導向,對聯盟內部的權責分擔要實現革命性調整,無疑給北約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國內優先”導向使得特朗普政府對與美國利益相關性較低的事務關注度下降,與一些盟國和夥伴的關係出現一定程度的疏遠。

儘管美法德等北約成員國在聯盟權責分擔上相互指責,這不過是聯盟內部討價還價的正常體現,並不會導致北約的解體。畢竟,美法德等國仍然從北約獲益,只是各自的成本意願有所不同,未來彼此之間實現聯盟權責的協調是大勢所趨,北約依然會在爭吵中延續,其相對“衰弱”也再所難免。(責任編輯: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