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挪窮窩移出新生活——清澗縣易地扶貧移民搬遷紀實

走進清澗縣城工業園區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九座高層居住樓拔地而起,掩映在藍天白雲之間,顯得格外壯觀。這裡的住戶大多來自大山裡,過去的居住條件非常差,移民搬遷讓他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張搬遷戶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縣從群眾最急、最難、最需的問題入手,尤其把易地扶貧移民搬遷作為清澗縣脫貧攻堅工作的頭號工程。科學規劃易地扶貧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基礎上,有效加快各項目的建設進度,並充分協調安居與樂業、生產與生活、搬遷與脫貧的關係,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科學規劃:走出“清澗模式”清澗縣在選擇搬遷安置點時,堅持把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進行“多規”銜接。同時,立足縣情實際,採取集中安置一批、去庫存安置一批、分散安置一批的辦法,分析研判舉措,制定實施方案,建立工作臺賬,確保了移民搬遷工作紮實、精準推進。在具體的集中安置點佈局上,嚴格按照避開地質災害、洪澇災害、生態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靠近城鎮、園區、中心村,實現房產能升值、增收有保障、基礎配套強、公共服務好的“434”原則進行,保障搬遷戶住得放心、住得便捷、住得安穩。

貧困群眾移民搬遷,搬的不只是房屋,更重要的是後續的生產生活保障問題。全面、便利、人性化的綜合配套服務是移民搬遷戶長期“穩得住”的重要保障。清澗縣在最初規劃建設安置點項目時,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充分尊重民意,切實將搬遷扶貧與綜合服務配套相結合,既考慮到了搬遷戶的基本居住功能需求,又兼顧到移民戶脫貧致富後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清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黃世偉告訴記者。

目前,所有安置點的水、電、路、氣、訊、廣場、公交、超市等都已經同步跟進,相關的物業管理也已經配備,真正讓搬遷群眾享受與城裡人同等的生活條件。

工程建設:跑出“清澗速度”

“十三五"期間,清澗縣共有移民搬遷任務1734戶5824人,其中集中安置1554戶5231人,分佈在5個鄉鎮及縣城工業園區11個集中安置點;分散安置180戶593人,涉及14個鄉鎮66個村。今年,清澗縣計劃脫貧5558戶13562人,其中易地移民搬遷戶1045戶3448人。

清澗縣城工業園區安置點共計安置移民搬遷對象936戶3086人,是清澗縣最大的移民搬遷安置點。項目建設從2018年4月開始動工,採取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環環相扣、茬茬相連的工作措施,夜以繼日,加班加點,於今年6月30日竣工驗收交鑰匙,用時僅15個月。

在推進舊宅基地騰退工作中,該縣縣委、縣政府強化主體責任,部門、鎮(中心)相互聯動,搬遷戶積極配合,清澗縣在全市範圍內率先啟動舊宅基地騰退復墾及增減掛鉤工作。按照移民搬遷舊宅基地騰退“一戶一宅、搬新騰舊”政策,詳細制定了《舊宅基地騰退復墾方案》,進一步明確補助標準和補助辦法,充分調動了貧困群眾搬遷的積極性。截至8月底,易地扶貧搬遷舊宅基地騰退率為94%,完成了全市第一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363.9畝,項目成果以每畝28萬元的價格與西安市國際港務區管理委員會率先進行流轉,為縣財政創收1.018億元。

為有序推進裝修、入住工作,清澗縣出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舉措。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五保戶實行“交鑰匙”工程,由政府“買單”提供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的簡單裝修,讓這部分群眾實現拎包入住。抽調各鎮(中心)、移民辦、電力、自來水公司40名工作人員組成移民搬遷裝修入住推進工作專班,現場蹲點辦公,對於出現的問題,當場解決。同時制定落實獎罰措施,對在規定時間內入住的,獎勵裝修期間水、電費;未在規定時間入住的,由鎮(中心)、縣移民辦分別談話,三次約談後仍未啟動裝修或裝修進度慢的搬遷戶,按自動放棄搬遷資格對待。從7月6日到8月31日,縣城工業園區安置點936戶安置戶正式裝修僅用時54天就達到省市要求,被市移民辦譽為“清澗速度”,實現了預期效果。

扶持措施:創出“清澗特色”

高傑村鎮辛關村玉家山小組郝先紅是易地搬遷政策的受益者,他激動地說:“我家也能在縣城住上三居室的高層樓房,全靠黨的好政策,我終於可以摘掉無房戶的帽子了。黨和政府還在園區裡為我們安排了後續產業,有好幾種就業方式可選擇,以後我就不用外出打工了,家門口就有活幹。”

清澗縣堅持在搬遷之前就考慮解決群眾的就業問題,將安置點建設在工業園區、產業園區以及旅遊景區,緊緊圍繞園區、景區發展等進行通盤考慮,讓搬遷戶靠近園區務工,靠近景區發展鄉村旅遊。豐富的扶持措施和靈活的就業形式,讓搬遷戶無後顧之憂,創出了“清澗特色”。

產業是脫貧致富的最有效保障,也是移民搬遷戶“能發展”的基礎。清澗縣通過“基地+移民搬遷戶”“基地+合作社+移民搬遷戶”等模式,讓每一戶有產業發展意願的移民搬遷戶都能參與其中,切實幫助搬遷群眾增收致富。其中,康家灣村、高傑村安置點依靠旅遊文化產業、生態農業示範園、無公害綠色肉蛋基地,切實解決了搬遷戶的就業問題;瓦窯溝村、馮家溝村、庵上村等安置點,讓搬遷群眾自主選擇大棚蔬菜、山地蘋果、中藥材種植、生態養殖等種養殖產業,通過創業來實現穩定增收;牛家灣村、王家灣村、下七里灣村等安置點,則依託離縣城較近的優勢,利用農貿市場、安置點配建的商業用房,結合扶貧貼息貸款或小額無息貸款,扶持發展零售、餐飲等服務業,實現就近、就地創業。

在縣城工業園區安置點,通過園區吸收一批、勞務輸出一批、社會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的方式促進就業,確保了移民搬遷群眾有生活經濟來源和堅實的脫貧致富基礎。目前,園區安置點搬遷戶在陝西果業公司、北國棗業、揚州服裝廠、縣城其他企業實現就業985人,自主創業、自主擇業1057人,為弱勞動力人員開發公益性崗位就業318人,兜底保障無勞動力人員22人,對符合政策的部分搬遷群眾實施勞務獎補、贍養獎補政策,每戶每年給予不超3000元的獎勵。

此外,清澗縣還不斷加大精準扶持和培訓力度,對具有勞動能力並願意學習技能的搬遷人口開展集中培訓,對有創業意願的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項目創業扶持,切實增強移民搬遷戶的創業技能和致富本領。

本報通訊員張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