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黨是怎麼樣存在?他們掌握了黎巴嫩的政權了嗎?

大東北的小豆包


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成立於1982年6月,時逢“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並驅逐巴解武裝和敘利亞部隊之役),巴解武裝被重創、肢解,敘利亞軍隊也被迫撤回本國,黎巴嫩南部除以色列扶植的傀儡“南黎巴嫩軍”外出現大片真空地帶,以什葉派為主、得到伊朗支持的真主黨應運而生,最初是隸屬於南黎巴嫩什葉派新興勢力“阿邁勒運動”的秘密組織,1984年非正式打出真主黨旗號,第二年正式宣佈成立。

真主黨武裝


由於當時的YSL遜尼派政黨林立,群龍無首,基督教馬龍派的主要政黨長槍黨因親以色列、以色列又侵佔黎巴嫩領土,支持率大幅下降,傳統教派政黨間的混戰導致他們都無法抵抗以色列並驅逐以色列在南黎巴嫩的存在,而真主黨則依託黎巴嫩南部什葉派社區抵抗以色列和南黎巴嫩軍侵蝕,逐漸壯大力量和聲勢。

1990年黎巴嫩內戰結束,黎巴嫩大多數派系根據前一年通過的塔伊夫協定解除了民兵武裝,加入到統一的政府軍中,但真主黨卻藉口“地處邊境,需抵抗以色列”而繼續保留武裝。2000年5月,以色列從南黎巴嫩撤軍,真主黨武裝乘虛而入,在當地社區(南黎巴嫩原本是什葉派社區集中的地方)支持下迅速打敗南黎巴嫩軍,控制了除繼續被以色列佔領的舍巴農場以外所有南黎巴嫩土地,因此聲威大震,並在黎巴嫩國內得到更廣泛支持。

2006年7月真主黨越境綁架兩名以色列士兵,引發以色列-黎巴嫩衝突(“七月戰爭”),戰爭7月12日爆發,8月14日根據聯合國安理會1701號決議停火,以軍“變向行動”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無功而返,這也是以色列建國後唯一一次在和阿拉伯國家武裝的戰爭中未能取勝的戰例,因此戰後真主黨聲勢更盛;敘利亞內戰爆發後,真主黨直接站在巴沙爾一方參戰,幫助後者扭轉了局勢,它還被指責支持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因此在東地中海沿岸地緣政治中舉足輕重。

綠色為七月戰爭後真主黨和其它什葉派控制區


真主黨長期被以色列視作眼中釘,又被美國和歐洲許多國家定為“恐怖組織”。1992年2月16日該黨領袖穆薩維Abbas al-Musawi被以色列飛機“定點清除”,此後對領導層十分注意保密,現在的總書記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只是象徵性領袖,其內部構成高度保密,名義上的總部巴勒貝克只是象徵性的,核心管理機構協議委員會外界只知道由12人組成,但不知道具體是哪12個人。

“七月戰爭”勝利後真主黨打出的標語


該組織武裝到底有多少人也是個謎,其公開的軍隊人數是600人,但一般認為至少有13000多人,且裝備相當精良,曾用地對艦導彈重創以色列護衛艦,也多次擊毀精良的“梅卡瓦”坦克。

1992年起真主黨就作為政黨參加黎巴嫩選舉,2018年5月6日最新一次選舉後,在黎巴嫩議會128個議席中佔據13席,是議會執政聯盟“三月八日聯盟”March 8 Alliance的一部分,也是議會第四大黨。

真主黨創始人穆薩維(右)


黎巴嫩是多民族、多教派國家,自獨立以來總統和總理便照例由基督教馬龍派和YSL遜尼派出任。塔伊夫協定簽署前黎巴嫩議會有99個議席,其中基督教50個,YSL各派49個,塔伊夫協定後議會擴充到128席,基督教和YSL各派一家一半,不僅如此,每個小教派也分配好了比例(基督教寬容派43席,正統派20席,福音派1席;YSL遜尼派27席,什葉派27席,德魯茲派8席,阿拉維派兩席)。

由於議會是黎巴嫩政治的核心,且是嚴格按教派劃分的,因此真主黨作為什葉派政黨,其議席極限也只能是27席,在議會所能獲得的最大發言權不過21%。事實上真主黨在議會中獲得議席最多的一次不過14系,本次的13席在議會中僅排名第四,甚至在什葉派中也比“老大哥”阿邁勒運動少一席。

不過如今真主黨和阿邁勒運動關係良好,現任外長巴希爾(Gibran Bassil)領導的基督教政黨“自由愛國運動”作為擁有29個議席的議會第一大黨(奧恩派)也站在真主黨一邊,因此其在黎巴嫩政壇的影響力已遠遠超過什葉派人口(佔全國人口比例約32%)的佔比,但說真主黨“支配黎巴嫩政局”顯然是誇大其詞的——什葉派是黎巴嫩的“少數教派”,真主黨甚至都不能說是什葉派的第一大黨,支配?支配什麼呢?


陶短房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黎巴嫩本來是一個相當富裕發達的國家,號稱中東的小巴黎。

該國民族成分複雜,宗教更復雜。

當時由基督徒的政治力量(長槍黨)掌握國家大權,把國家搞得很好。

沒想到,幾十年後,穆斯林通過子宮工具,人口劇增,逐步成為該國的主要民族。

隨著人口的逆轉,穆斯林對於基督徒掌握國家大權不滿意,逐步開始鬧事,最終演變為內戰。

基督教長槍黨和信仰伊斯蘭教的巴解組織開始混戰,時間是70年代。

黎巴嫩的位置特殊,在敘利亞和以色列之間,是兩國的臥榻之側,不容別人安睡。

隨著巴解組織開始佔優勢,以色列感到了恐懼,考慮出兵黎巴嫩。

誰知道猶太人還沒出兵,敘利亞人就先動了。

雖然都是穆斯林,但巴解組織主要是遜尼派,這不符合敘利亞的利益。

在敘利亞扶持下,基督徒內親敘派勢力和什葉派的阿邁勒運動,形成了阿邁勒派。因為有敘利亞正規軍介入,巴解組織不是阿邁勒派的對手,一敗再敗,退出首都貝魯特。

此時三足鼎立,阿邁勒派、巴解組織和基督教長槍黨都有自己地盤,但長槍黨實力最弱,朝不保夕。

1982年,以色列終於出兵扶持基督教長槍黨,並且建立所謂南黎巴嫩軍,將阿邁勒派驅逐出首都貝魯特。實力最強大的阿邁勒派不滿,要求主子敘利亞政府軍開戰。

結果巴沙爾的敘利亞軍隊不是猶太人的對手,在貝卡谷地大戰中慘敗,隨後再也不敢和以色列正面對抗。

不敢打猶太人,卻敢對付自己人。阿邁勒派在敘利亞支持下,不斷攻擊巴解組織,搶奪地盤。

這引起了阿邁勒派內部激進分子的不滿,認為不去打異教徒,卻攻擊穆斯林。這些激進分子怒斥阿邁勒已經淪為敘利亞人的走狗,向猶太人屈膝投降,逐步脫離阿邁勒派。

此時,又有第三方勢力介入,就是搞宗教革命輸出的伊朗。

在伊朗鉅額軍事和經濟援助下,阿邁勒的分裂派,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著名的真主黨。

由於真主黨強調反抗一切入侵者,尤其對付以色列,獲得了大批什葉派穆斯林的支持,阿邁勒派反而實力大減,奄奄一息。

1990年,黎巴嫩內戰結束,各派割據一方停戰。此後,真主黨在伊朗支持下,開始用游擊戰不斷打擊以色列和他扶持的南黎巴嫩軍,甚至使用一些恐怖活動,比如綁架、火箭彈襲擊和路邊炸彈。

長期的游擊戰讓以色列疲憊不堪,被迫在2000年撤出黎巴嫩。由此,真主黨控制了黎巴嫩的南部地區。

真主黨的模式和伊朗大體一致,是教士團體控制一切。軍事武裝有7萬人的規模,伊朗每年提供大量武器和約1億美元的軍費。

真主黨上臺以後,因伊朗和敘利亞關係緩和,也轉為親敘利亞。此次敘利亞內戰中,真主黨有8000人入境作戰,支持難以徵兵的巴沙爾爭權。目前真主黨武裝也有相當傷亡,估計死亡人數就超過1500人


薩沙


黎巴嫩真主黨是唯一一個採取伊朗相同的伊斯蘭教士治國政體的準政體 目前真主黨參與黎巴嫩議會,是其中一個反對黨

很多人認為黎巴嫩真主黨很強悍,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這是過於誇大真主黨的能力:1982年到2000年以色列佔據黎巴嫩期間,真主黨基本沒有什麼存在;2000年以色列撤退後,才有2006年以黎衝突出現。

早期的黎巴嫩真主黨是一個軍事組織,現在的黎巴嫩真主黨分為軍事部分和社會部分。社會部分主要是開辦孤兒院、興建文化中心、經營診所和建築公司等經濟、文化活動,因此,英國、澳大利亞、歐盟等都沒有將真主黨社會部分列為恐怖組織,只把真主黨軍事部分作為恐怖組織。美國、以色列、加拿大、阿拉伯國家聯盟、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等都將整個真主黨作為恐怖組織。

真主黨簡要歷史

1、1982年以色列攻佔黎巴嫩,伊朗資助從伊斯蘭阿邁勒運動分裂出來的人,組建了真主黨。

2、1984年開始使用真主黨這個名稱。

3、1985年發佈聲明宣告成立真主黨。

4、1990年黎巴嫩內戰結束,黎巴嫩各派都接觸武裝,唯獨真主黨拒絕解除武裝。

5、1991年,真主黨頻繁襲擊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設立的安全區,受到了以色列的重點打擊和報復對象,多次襲擊其基地。

6、1992年2月,真主黨總書記穆薩維被以色列空襲炸死,哈桑 納斯魯拉成為真主黨領袖至今。

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哈桑·納斯魯拉

真主黨從1992年開始參加黎巴嫩議會選舉。目前真主黨在黎巴嫩議會的128席中擁有12席,黎巴嫩內閣24個席位中擁有2個席位。

7、2000年5月,以色列從黎巴嫩南部撤軍後,真主黨控制了黎巴嫩南部。

8、真主黨主要活動區域在貝卡谷地、貝魯特南郊、黎巴嫩南部。真主黨最高領導機構是12人組成的協議委員會。

9、真主黨估計正規部隊有600人,後備軍3000人,民兵10000人。

10、2006年7月12日因真主黨攻擊並綁架2名以色列士兵,引發2006年以黎衝突,以色列對真主黨進行至少962次襲擊,投放460萬集束炸彈,真主黨向以色列發射3970枚火箭彈。以色列160人死亡,黎巴嫩1000多人死亡。

11、在敘利亞內戰中,真主黨想敘利亞提供訓練、參謀和後勤支援,還充當伊朗和敘利亞的協調人。

12、真主黨的武器:AK47步槍、M16步槍、機槍、RPG-7火箭筒、63式火箭炮、迫擊炮、“喀秋莎”和反坦克導彈等。重型武器有喀秋莎火箭炮和黎明3號導彈。

真主黨主要活動區域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對真主黨的評論相當經典

小布什面對2006年以黎衝突後真主黨宣稱勝利時這樣說:

“當你一度安全地呆在南黎巴嫩,成為國中之國,現在要由黎巴嫩軍隊和一支國際力量接管你的位置時你怎麼能說自己勝利了?”

2006年以黎衝突後,黎巴嫩南部被黎巴嫩政府軍和聯合國維和部隊接管,真主黨失去了作為攻擊以色列基地的黎巴嫩南部,再也沒有多大作為。



觀風使


真主黨是黎巴嫩國內最大的政黨,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屬於什葉派穆斯林,所以與同樣尊崇什葉派的伊朗關係很好。不過,黎巴嫩真主黨與其控制的地區、軍隊一般被視為黎巴嫩國內的一股自治力量﹐不具備代表黎巴嫩政府締結外交的權力。


在黎巴嫩國內,政府承認真主黨是一個合法的政黨﹐允許他們參加國會選舉。在全國的128個席位中﹐真主黨佔有了23個議員席位。不過,美國和以色列將黎巴嫩真主黨定性為恐怖組織,這是因為真主黨一向抵制美國、以色列。

真主黨在建立之初,主要目的是抵禦以色列軍隊入侵。因為黎巴嫩是以色列的鄰國之一,所以經常遭到以色列軍隊入侵,而黎巴嫩政府軍又無力對抗強大以色列。所以在1982年,黎巴嫩人在伊朗的幫助下,建立了所謂的真主黨組織。此後,真主黨的總部設在黎巴嫩南部的貝魯特市,但活動範圍卻包括整個黎巴嫩南部,他們主要負責對以色列軍隊發動游擊戰。


為了對付以色列,真主黨還組織了自己的游擊隊,這是獨立於黎巴嫩政府軍以外的自治武裝。不過,真主黨對游擊隊的訓練程度並不亞於黎巴嫩正規軍,包括爆破、射擊、格鬥、偵察還有軍事理論,所以真主黨游擊隊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可觀的。

除了抵抗以色列軍隊以外,真主黨還在黎巴嫩南部推廣著慈善事業﹑教育事業﹑醫療事業和文化宣傳﹐建立了安置家屬、退役戰士的善後組織,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不過,美國政府認為發生在1983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駐貝魯特軍營爆炸案”是真主黨成員策劃並實施的。由於那次爆炸共造成241名美軍士兵死亡,所以美軍對真主黨恨之入骨,將其稱為恐怖組織,並對黎巴嫩政府施壓,要求削弱真主黨。


歷史的荒野


黎巴嫩是一個小國家,北邊、東邊到南邊分別被敘利亞和以色列包圍著,西邊那一側靠著地中海。黎巴嫩原本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它們國內出現信仰伊斯蘭教的黎巴嫩真主黨確實有點讓人覺得奇怪。
這個黎巴嫩真主黨完全是外來物種,並不是黎巴嫩本土孕育的,他們來自目前處境惡劣的巴勒斯坦。
1948年巴以分治之後以色列建國,巴勒斯坦人認為以色列佔領了他們的領土所以不承認以色列,於是和阿拉伯世界的支持者們一起發動了第一次中東戰爭,想把以色列幹掉。但是以色列雖然小可是戰鬥力卻比較猛,外加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幫助和斡旋,以色列最後反而贏了;不但贏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後面的4場都沒有輸,仗打得越多國土面積越大。
在5次中東戰爭的過程中,由於以色列的進攻,大量離開家園的巴勒斯坦人被迫外逃形成難民,有一部分就逃到了鄰國黎巴嫩,並在那邊住了下來。
一幫外來人口跑到自己國家搭違章建築住下來不走,當時的黎巴嫩政府自然就很不樂意,一直想方設法把他們趕走;但是趕出去就是以色列的地盤那以色列士兵可對他們不客氣,前有以色列後有黎巴嫩,這些巴雷斯坦難民就陷入了絕境。
於是這幫難民中就逐漸出現了一個武裝組織,當然當初隨著難民出逃的人當中本來就混有戰敗的巴勒斯坦士兵。這個武裝組織首要目的是保衛這些難民的安全,每當黎巴嫩的城管來拆除違建的時候,這個組織就跟城管鬥;沒有內部威脅了就攢錢組織人手去騷擾以色列,這也算是巴以衝突的另外一部分。
幾十年下來,由於外部的資金支持和自己的實戰經驗積累,這個真主黨變得越來越強大,以至於黎巴嫩的政府軍都不是對手,拿它們毫無辦法。所以黎巴嫩真主黨變成了黎巴嫩境內唯一一個擁有武裝的組織。而且黎巴嫩真主黨已經在黎巴嫩的國會佔有好些個席位,算是成了執政力量的一分子了。
黎巴嫩真主黨是一個比較勵志的武裝組織,他們自己經營者超市、建築公司、醫院等盈利性機構,因此不會因為經費問題去幹一些違法亂紀打家劫舍的事情;另外像伊朗、敘利亞和其它中東反對以色列的國家也一直資助真主黨的活動。當一個武裝組織不為錢而幹壞事,那麼它們就跟普通的恐怖組織劃清界限了,在當地的形象不至於太差。
當然以色列一直把真主黨認定為是一個恐怖組織的,這個認定得到了美國的承認,但是在黎巴嫩國內以及其它中東國家並不會這樣認為。

局勢君


雖沒有掌控政權,但有自已的軍隊、電視臺、報紙、衛星電視、醫院、學校、社會服務體系,包括處理社區垃圾、為社區供水,在政府中有一定的席位,。因此,黎巴嫩真主黨,又被稱為黎巴嫩的“國中國”。

黎巴嫩真主黨在伊朗的支持下,創建於1980年代初,初期主要在黎巴嫩南部及邊境線上,與以色列展開鬥爭,成員主要是穆斯林什葉派的激進分子。自成立以來,伊朗、敘利亞、南美一些政府,是其最大金主。

30多年裡,單是伊朗,投入給黎巴嫩真主黨的資金,就有百億美元之巨。敘利亞政府的贊助,每年約為1億美金,哥倫比亞則不定期支持鉅額資金。此外,還有什葉派穆斯林的捐款、真主黨自己的投資收益。

伊朗不但投入巨資,還支持武器和人員,負責對真主黨武裝力量的培訓。消息來源稱,伊朗革命衛隊,曾先後派出過近1000名軍官,在黎巴嫩真主黨武裝部隊中任職,或替他們訓練士兵。如今,黎巴嫩真主黨正式的士兵有超過20000人,另有3萬-3.5萬志願兵。

1985年,黎巴嫩真主黨發表公開宣言,稱他們的使命,就是將以美國、法國、以色列為代表的西方勢力,從黎巴嫩徹底驅逐出去。他們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最早集中使用暗殺、自殺式襲擊、劫持、綁架等策略的穆斯林武裝。

1982至1986年間,真主黨在黎巴嫩境內,就有41人實施了36起針對美國、以色列和法國機構的自殺式襲擊,及1992年對以色列駐阿根廷大使館、1994年對以色列駐英國大使館、還有在埃及、非洲的一系列恐怖襲擊。

2008年,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正式獲得政府承認,並被授予在被佔領地區收復失地、在邊境地區有獨立的佈防權利,規模還不小。2000年以色列撤離黎巴嫩後,真主黨武裝的重心有所轉移,不但參加本國內戰,也在2敘利亞內戰中,幫敘利亞政府軍打擊反對派。

以色列國防部估計,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有13萬枚遠程、中程和短程導彈,還有先進的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系統,有自己獨立的情報體系。他們有獨立的軍械庫,有俄國、美國、德國、伊朗生產的各式坦克和槍械。

無論是數量還是戰鬥力,黎巴嫩真主黨的武裝,都超過黎巴嫩政府軍。當他們在世界各地實施恐怖襲擊時,則以“伊斯蘭聖戰者組織”的名義。反正在中東地區,以“伊斯蘭聖戰者組織”之名行事的,又不止他們一家。

他們是游擊戰的高手,以色列部隊司令評價他們,是現在世界上,“最為優秀的游擊隊。”他們不需要成立敢死隊,因為能夠拿起槍的,個個都是敢死隊。黎巴嫩真主黨,還設有專門的“殉道者基金”,為在戰鬥中死去的家屬和他們的孩子,提供生活費和教育費用。


世界真的很大


黎巴嫩真主黨——中東地區戰鬥力最為強悍的游擊隊組織,由黎巴嫩境內的什葉派穆斯林組成並受到伊朗的支持,控制著黎巴嫩南部地區,其政黨在黎巴嫩議會中佔有部分席位並與其他政治黨派聯盟,在黎巴嫩政壇擁有極大影響力,但並不掌握整個黎巴嫩政權。

黎巴嫩真主黨實際上屬於“神權領導”,這和伊朗的情況有些類似,其軍事力量一直處於對抗以色列的最前線,被美國認定為恐怖組織,但事實上真主黨對剿滅敘利亞甚至伊拉克境內的極端恐怖組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黎巴嫩真主黨的建立;

黎巴嫩真主黨創立於1985年。


1975年黎巴嫩爆發內戰,最初參戰的雙方是“長槍黨”為首的基督徒右派和巴解組織為首的左派勢力。但不久以後演變成了敘利亞入侵,敘利亞扶植基督徒內部的親敘利亞勢力和什葉派阿邁勒運動建立傀儡政府,將不聽話的左派組織放逐出貝魯特。

此後,左派勢力紛紛南下,並對以色列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壓力。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並扶持起南黎巴嫩軍。9月,巴解組織總部被迫率領14000正規軍撤離黎巴嫩,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第五次中東戰爭。

面對以色列的公然入侵,敘利亞方面最初進行了了抵抗,但貝卡谷地一戰慘敗。此後敘軍和他所支持的阿邁勒運動等勢力就不再對以色列進行抵抗(而是劃分了彼此的勢力範圍),但為了轉移矛盾,加強控制,他們開始煽動排外情緒、攻擊留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1985年,阿邁勒運動在敘利亞情報機關的直接支持下,對巴勒斯坦難民營發動了包圍、攻擊和屠殺。

(黎巴嫩簡直就是個宗教稀有教派博物館)

這種欺軟怕硬、轉移矛盾、推卸責任的行為,引起阿邁勒運動內部強硬派的不滿。這幫人在伊斯蘭革命後正忙於輸出革命的伊朗支持下,從阿邁勒運動中分裂出來建立了“黎巴嫩真主黨”,開始同巴勒斯坦難民攜手對抗敘利亞軍隊和阿邁勒運動。由於反對敘利亞干涉和投降、堅持抵抗以色列、主張“打倒美法帝國主義和他們扶植的長槍黨”,真主黨很快贏得龐大人氣,成為黎巴嫩什葉派社區內的第一大政黨。後來,隨著伊朗和敘利亞關係的改善,真主黨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了以色列身上。1990年,真主黨和阿邁勒運動、敘利亞政府實現和解。

黎巴嫩內戰結束後,真主黨在敘利亞和伊朗的支持下繼續抵抗以色列對南黎巴嫩的佔領,在2000年迫使以色列撤軍。在此過程中,真主黨逐漸控制了黎巴嫩南部的廣大區域,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正如以色列前總理巴拉克在2006年說的那樣,“是我們一手製造了真主黨”。

黎巴嫩真主黨的政治實力和組織結構;

1992年,黎巴嫩內戰結束後的真主黨開始參加選舉。2005年,真主黨同基督徒政黨自由愛國運動(奧恩派)組建了親敘利亞、反以色列的三月八日聯盟,在黎巴嫩國內同遜尼派的未來運動、基督徒(反敘派)的長槍黨為首的三月十四日聯盟對峙,成為黎巴嫩國內主要政治勢力之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真主黨和奧恩派都是以反敘利亞起家的,現在卻成了敘利亞的死忠。

真主黨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由十二名高級教士組成的協商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名義上是由黨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的,但實質上因為真主黨奉行伊朗的“神權領導”,不過是由高級教士們自己產生自己罷了。協商委員會任命政治局(決定大政方針)、行政委員會(類似書記處,負責黨日常運作,下轄有組織部、宣傳部、財政部、教育部、伊斯蘭醫療部、對外聯絡部等執行機構)、司法委員會(類似紀委,負責黨紀、教法的執行)、國會委員會(負責本黨議員在國會內的對策)和聖戰委員會(負責軍事,下轄分別負責正規部隊、民兵部隊和特攻部隊的執行機構)等中央黨部機關。總書記哈桑·納斯魯拉是真主黨中央黨部日常運作的總負責人。

在地方上,則設有貝魯特、貝卡和南黎巴嫩三個省黨部(也就是說其組織力量集中在黎巴嫩的三大什葉派聚居區:南貝魯特、貝卡谷地北部和南黎巴嫩二省);省黨部兼有黨務和軍事之權。省黨部以下,設有20到25個地區黨部;地區黨部以下,是黨支部和黨小組。

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力量;

在軍事方面,黎巴嫩真主黨的聖戰委員會擁有一支強大的武裝。儘管以色列撤軍後,該武裝在聯合國要求下曾一度被迫宣佈解散,但實際上一直存在,2006年還與再度入侵南黎巴嫩的以色列軍隊作戰。

2008年隨著黎巴嫩國內宗派衝突的惡化,該軍兵力和實力在伊朗資助下進一步擴大。在2005年的時候,真主黨軍方自稱總兵力7萬,但外國勢力分析,其大概有2萬正規軍以及2.5萬的預備役。但是,黎巴嫩真主黨實際上還有一隻非黨員甚至非什葉派同情者組成的“黎巴嫩抵抗縱隊”協助作戰。

真主黨在敘利亞戰爭之前基本上是一隻游擊隊,而武器也主要以輕武器為主,配合伊朗方面援助的各類導彈等方便游擊隊使用的“高科技武器”。其獨門絕技是伊朗援助的多種火箭炮,通過掌握這些火箭炮技術,真主黨能夠在較遠距離上打擊以色列目標,對以色列構成威懾。據估計,真主黨目前已經儲備了12000發以上的各種火箭炮彈。但參加敘利亞戰爭之後,真主黨逐漸獲得了更多高新武器。從2016年底真主黨在敘利亞的閱兵大會來看,真主黨(至少其一部)已經轉型為一支機械化部隊。

黎巴嫩真主黨的資金來源;

黎巴嫩真主黨在財政上受到了伊朗的一定支持,美國方面估計,在2000年——2010年這十年間,伊朗每年向真主黨提供6000萬至一億美元的援助,不過,這絕對不是真主黨的主要經濟來源,真主黨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遍佈全球各地的什葉派宗教網絡。支持什葉派的教士將天課的一部分轉給真主黨,後者則將其作為黨務和軍需資金。此外,真主黨還經商辦企業、做各種灰色生意等,獲利豐厚。相比之下,伊朗對真主黨的軍事援助更為關鍵,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真主黨派往伊朗受訓的部隊長期保持在3000人的規模。此外,真主黨還從伊朗獲得了一萬多枚各種導彈。

敘利亞戰前對真主黨的支持,主要集中在軍事援助方面。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情況已經顛倒了過來,真主黨業已成為阿薩德政權方面重要軍事支柱之一。

黎巴嫩真主黨的戰鬥方式和重要戰績;

真主黨在敘利亞戰爭前,最顯赫的戰績就是1990年代和2006年兩次迫使以色列撤軍。之所以能擊退以色列,主要是採取了游擊戰的方式。

真主黨游擊隊經常使用路邊炸彈、反坦克導彈或火箭筒伏擊以軍裝甲部隊,往往造成很大殺傷;對於以軍落單士兵,真主黨人則以狙擊手來對付。對於以軍據點,真主黨部隊則通常派出人體炸彈或汽車炸彈進行特攻,這方面跟恐怖組織的戰術沒有太大區別。

真主黨方面還通過派遣特攻部隊綁架以軍乃至以色列平民作為人質,或是對以色列境內目標發射火箭彈的方式來對以色列構成心理壓力,強化以色列國內的反戰情緒。

在1990年代的治安戰過程中,以色列軍隊未能掌握民心:其組建的傀儡軍“南黎巴嫩軍”以基督徒而非黎巴嫩南部聚居的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為主,因此缺乏群眾基礎。反觀真主黨,則通過建醫院、開學校、為農民提供農技服務等辦法在當地社區內建立了廣泛的人脈,消息靈通、一呼百應。結果,以軍和南黎巴嫩軍閉目塞聽,處處捱打。另一方面,南黎巴嫩軍的戰鬥力也極為低下,更沒有任何的獨立作戰能力:1999年5月,以色列工黨獲得大選勝利;7月,新成立的巴拉克內閣宣佈將在2000年7月之前從南黎巴嫩撤軍;2000年5月24日,以色列開始撤軍;結果,以色列軍隊尚未撤完(7月7日才撤完),南黎巴嫩軍就在幾天內崩潰了;到2000年6月,南黎巴嫩軍以及基本在黎巴嫩消失。

在2006年的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軍隊更是暴露出很多弱點。最大的弱點是情報差、偵察能力差,由於在缺乏“當地人”配合的情況下侵入到2000年後已淪為真主黨鞏固根據地的南黎巴嫩,以軍很難發現真主黨游擊隊的行蹤。相反,真主黨游擊隊則獲得了大量先進的反坦克導彈、肩扛式防空導彈和輕型反艦導彈等,同時還普遍裝備了防彈衣、夜視鏡和便攜式無線電設備。結果,真主黨方面靈活機動,能夠集中優勢兵力襲擊以軍的弱點。而以軍則除了空襲之外毫無辦法,地面部隊到處被動挨打,更因誤炸而遭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因真主黨的遠程火箭襲擊而遭到國內反戰勢力的牽制。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軍隊陣亡121人,負傷1244人,損失梅卡瓦主戰坦克55輛(其中不可恢復損失5輛);真主黨方面僅陣亡250—500人。由於無法在損失可控的情況下捕捉和殲滅真主黨的主力部隊,以軍不得不與真主黨達成停火協議。

2012年敘利亞戰爭全面爆發後,真主黨在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軍顧問的訓練和指揮下投入了內戰,到2012年8月已經有超過2000人進入敘利亞境內作戰。2013年以來,真主黨部隊參加了協助黎巴嫩軍隊平定努斯拉陣線和伊斯蘭國勢力的戰鬥(這些人有的是從敘利亞跨境而來,有的則是在流亡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中起事)。2014年,真主黨部隊又追隨伊朗到伊拉克作戰,以幫助伊拉克政府對抗伊斯蘭國。

目前,大概有6000到8000名真主黨部隊在敘利亞境內作戰。外界估計,2012年到2016年的四年間,至少有1500名真主黨官兵在敘利亞境內陣亡。


經過多年敘利亞戰爭的洗禮,這支武裝的裝備和戰鬥力必將躍上一個新的臺階,隨著敘利亞戰爭進入尾聲,這支武裝極有可能將目標重新鎖定在以色列身上,這也是以色列方面突然對敘利亞的伊朗以及黎巴嫩真主黨目標瘋狂打擊的主要原因。



聽聞知事


黎巴嫩真主黨是一個本土化做的非常成功的政黨。

從出身來看,黎巴嫩真主黨是伊朗所一手打造資助支持的一個什葉派軍事組織(跟也門胡塞武裝這種野生順手接濟點武器的血統完全不一樣)。

真主黨最為世人所知的戰績大概是2006年把地區最高配的以色列給幹趴了吧,導致猶太人至今很恐懼,過去幾年不斷的在敘利亞南部暗搓搓地空襲真主黨的武裝運輸隊。

但是更值得強調的,其實是真主黨作為一個政黨在黎巴嫩本土化的成功。如今的真主黨在黎巴嫩更突出的角色並非一支武裝組織,而是一個重要政黨,尤其在黎巴嫩南部民意基礎非常廣泛。

另外需要了解的是黎巴嫩的國內政治格局。作為一個莫名其妙被劃分出來的國家,黎巴嫩是宗教政治混亂的中東地區的小眾派別的最大庇護所,幾乎所有宗教或政治少數群體都能在黎巴嫩找到歸宿,黎巴嫩的政治傳統也保護了這樣一種格局。為了避免一家獨大,黎巴嫩政壇有不成文的規範:總統來源於基督教馬龍派、總理來源於遜尼派穆斯林(約等於沙特代理人)、議會議長來源於什葉派穆斯林(約等於伊朗代理人)、國防部長出自伊斯蘭教德魯茲派………

如今,由於黎巴嫩真主黨在選民中的紮實工作,在議會選舉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席位,政治話語權越來越大。去年11月黎巴嫩總理哈里里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宣佈辭職也就是因為他不能如沙特所願限制真主黨勢力的崛起。

因此,雖然不能說真主黨已經完全控制了黎巴嫩的政府和政局,但不可否認的是,真主黨已經是這個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而不僅僅是一個武裝游擊隊,它將很大程度上主導這個國家的內政外交。(雖然黎巴嫩向來是小政府大財團,政府在內政中的作用依然有限)


尼基Li


真主黨(Hezbollah)於1982年在伊朗資助下成立,是一個什葉派伊斯蘭政治和軍事組織,主要基地在貝卡谷地。真主黨的主要主張是消滅以色列,把西方勢力趕出黎巴嫩。目前是黎巴嫩主要的反對派政黨。除武裝活動外,該黨還從事一系列社會活動,如開辦孤兒院、興辦學校、興建文化中心、經營診所和建築公司等。

發起真主黨的是一批什葉派教士,其精神領袖名叫穆罕默德.侯賽因.法德拉拉(Muhammad Husayn Fadlallah)。法德拉拉深受伊朗什葉派精神領袖霍梅尼的影響,主張在黎巴嫩、並最終在全世界建立伊朗式的伊斯蘭共和國。真主黨宣佈,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旗幟和霍梅尼的像作為國際伊斯蘭革命運動以及未來泛伊斯蘭世界的象徵。具體到近期目標,真主黨決心用武裝暴力將以色列的勢力以及西方在黎巴嫩的影響,包括維持和平部隊,驅逐出去。 在手段上,真主黨推崇極端暴力。法德拉拉高度推崇自殺炸彈的暴力方式。美國和以色列堅持認為,真主黨是一個雙手沾滿血汙的恐怖組織,背後有伊朗支持,還與伊朗方面緊密合作,為敘利亞軍隊提供訓練、武器及資金,幫助後者對本國境內的起義運動進行殘酷鎮壓。然而,歐盟及歐洲國家仍然認為,該組織充其量只是一個黎巴嫩的政治和社會運動組織。

真主黨既有社會組織屬性,又有政黨屬性,同時真主黨還擁有武裝部隊,該黨的特性非常特殊。真主黨的影響力涵蓋黎巴嫩社會、政治生活的各方方面,甚至影響其政府政令。


走進中東


打不死的小強,最不像恐怖組織的恐怖組織,世界最強游擊隊!

黎巴嫩真主黨的誕生主要還是源於以色列和阿拉伯人的矛盾鬥爭,在以色列建國之後,阿拉伯各國迅速組織起聯軍想要消滅這個異教徒國家,無奈的是打了幾次後發現這貨戰鬥力爆表,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巴勒斯坦當地的阿拉伯人逐漸認識到只是依靠外部力量是靠不住的,於是巴勒斯坦人在1964年成立了自己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並且組織起了幾千人的游擊隊,時不時的對以色列搞一些暗殺和偷襲。


時間來到了1967年,這一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然而這場戰爭卻成為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噩夢,阿拉伯聯軍六天時間就被徹底被打趴下了,失去了後臺的“巴解組織”也被以色列人趕出了巴勒斯坦,於是他們逃難到了臨近的約旦,繼續開展對以色列的鬥爭,約旦國王看他們可憐,又都是阿拉伯的一奶同胞,也沒說什麼,就給他們劃了一片地供他們生活。然而“巴解組織”卻十分的不安分,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巴解組織武裝成員發動恐怖襲擊,綁架並殺害了17名以色列運動員,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慕尼黑奧運會慘案”,西方和以色列為了捉拿兇手,給約旦施加了極大的壓力,當時的約旦國王侯賽因·伊本·塔拉勒也十分惱怒,於是就出動數萬武裝部隊將“巴解組織”趕出了約旦。



失去了約旦庇佑的巴解又成了沒孃的娃,四處漂泊,最後在黎巴嫩南部的貝卡谷地安頓下來。當時的黎巴嫩局勢穩定,經濟發展勢頭不錯,依靠火熱的商品貿易過上了中東石油國待遇的富裕生活,首都貝魯特也被稱作“中東巴黎”。然而這種勢頭沒有持續多久就被打破了,黎巴嫩本來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人口比例為6∶5,約定俗成的規矩是這樣的: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選送,國會議長由伊斯蘭什葉派挑人,軍隊參謀長則由伊斯蘭教德魯茲派人士擔任,在議會99個席位中,基督教派佔多數達到53席。


(黎巴嫩各種膚色美女)

但是耐不住阿拉伯人太能生,六十年代阿拉伯人人口就超過了基督徒,於是伊斯蘭教派力量要求獲得更多政治權利,但是基督教派不肯放手,作為外來者的“巴解組織”作為伊斯蘭力量也參與到了黎巴嫩國內的政治鬥爭中去了。在1975年,累積已久的矛盾終於如火山般噴湧而出,隨著巴解組織游擊隊和黎巴嫩基督教長槍黨的武裝衝突,持續時間達16年的黎巴嫩內戰爆發!


也正是利用這種混亂局勢,巴解組織發展壯大,多次以黎巴嫩為基地向以色列發動攻擊,強硬的以色列在1982年直接出兵黎巴嫩境內對巴解組織實施毀滅性打擊,這時伊朗就坐不住了,看到巴解即將覆滅,他們暗中在原巴解成員和巴勒斯坦難民之間扶持起了一個新的什葉派抵抗組織,這就是我們的大boss“黎巴嫩真主黨”!

黎巴嫩真主黨在吸取了以前巴解組織在約旦的教訓之後,積極實施本土化戰略,各種打怪升級升技能,他們在黎巴嫩南部興辦學校、開辦孤兒院、經營醫院、建築公司,不僅改善了自己的財政狀況,而且贏得不少民意支持。不過他們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消滅以色列,他們時不時的就會組織偷襲以色列邊防哨所,搞搞火箭彈襲擊。2006年,真主黨突然襲擊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俘虜2名以色列士兵,這引起了以色列的強烈不滿,以色列軍方發動“正義報仇行動”進行反擊,第二次黎巴嫩戰爭爆發!



這場戰爭雖然最後以聯合國調停結束,以色列也一直佔據上風,但是黎巴嫩真主黨的表現也讓世界刮目相看,不僅擊毀以色列數十輛梅卡瓦主戰坦克,也讓以軍付出了傷亡兩百餘人的慘重代價。此戰也讓伊朗加大了對真主黨的援助,黎巴嫩政府基本失去了剿滅真主黨的信心,真主黨開始進入主流的黎巴嫩政治體系之中!
(被真主黨擊毀的梅卡瓦主戰坦克)

如今的真主黨擁有兩萬名武裝成員,武器從步槍、火箭筒、裝甲車、反坦克導彈、反艦導彈、彈道導彈無所不包,儼然是全世界最有實力的游擊隊組織,他們還擁有自己的電臺和報紙,在黎巴嫩議會中佔有9個議席,是黎巴嫩政治力量中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反對派政黨,不過至今以色列和美國還將其列為恐怖組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