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稱“北約腦死亡”,為何德國總理默克爾反駁?

害羞鬼鬼


雖然歐洲國家內部,有些不同意見,如德國默克爾,就表態,認為馬克龍說的過分些,不應該那麼激烈。但意思很明白,程度上的問題,本質是應該是贊同的。事實的確如此,法國德國現在對待美國歐洲政策,還是北約組織的活動,都是如出一轍!沒有什麼大的區別。

就拿這次馬克龍說腦死亡的誘因吧,就是土耳其發動對敘利亞庫爾德人控制區戰爭的問題。本來美國土耳其已經在商量如何作,照理,兩個北約成員國,要採取大的軍事行動,一定要和主要成員國商量一下。卻沒有,土耳其沒有也算了,北約老大美國也要通報一下相關情況吧,還是沒有!一直到土軍帶著他們收編的偽軍開始打進去了,他們才和大家一起聽到這件事。所以,法國德國都在第一時間譴責了土耳其這種蠻橫霸道的行為,為此,德國默克爾也公開宣佈,停止對土軍事活動。


是的,如此大事,直接用戰爭要消滅原來大家都支持的北約盟友庫爾德武裝,這是不可接受的事情。而美國和土耳其卻一起做到了!這難道不讓北約其他國家來氣嗎? 一個是北約的首腦國家、超級大國美國,另一個是自詡北約第二軍事大國土耳其。相互商量後,就開始戰爭行動了。那麼北約的存在的的確沒有必要了。特別是這個仗打起來,是幫助土耳其打庫爾德人呢,還是反過來,打土耳其呢?所以,在這一系列震驚、疑問中,最低法國德國是一致的。作為兩個歐盟國家的支柱,歐洲影響最大的兩大國家,應該說彼此還是觀點相同、立場一致。

馬克龍腦死亡說後,恰巧默克爾正在和北約秘書長在一起議事,所以對此發表一下意見。默克爾當著人家秘書長的面只能說,馬克龍說的偏激,有些過了。但德國的那個外長,叫馬斯的,就很有問題。竟然直接責備馬克龍,什麼警告他,不要削弱北約,沒有美國,歐洲都沒有辦法保護自己。這哪 像德國的外交部長說的話,典型美國的家奴說的話!既然美國那麼重要,那麼他們如何領導帶動北約這個組織呀?他們每次來歐洲,不過催討保護費,在德國也說過,如果不達標,他們美軍也可以走,讓歐洲人自己來保衛自己。那麼真的美軍撤走,歐洲只能投降了吧!真是奇怪。

馬斯的腔調迎合著美國白宮的要求。他們要求的歐洲或北約,就是一個聽話、沒有主見的昏庸之輩。美國讓幹什麼就幹什麼。這點是白宮最高興的,所以不讓知道很正常。而美國則犯不上為別人考慮,因為美國的口號早就公之於眾了,“美國優先,美國利益第一”,別的國家還說什麼?


張139558534


德法分歧表面化,幕後黑手是英國


日前,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受英國《經濟學人》採訪時聲稱,“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這一驚人言論很快引來猛烈的批評,在眾多的批評者中,除了美、加及北約領導人之外,還包括法國的親密盟友德國。

德國總理默克爾7日與斯托爾滕貝格在柏林會面後說,馬克龍的“激烈言語”沒有必要,“這不是我的觀點......我認為,即使我們面臨問題,即使我們需要更多協調和理解,這樣一通狠批沒有必要”。

與以往相比,德國的這次表態略顯異常。


去年11月,馬克龍曾呼籲建立“歐洲軍”,默克爾則於13日表示了對馬克龍的支持,強調“歐洲必須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年2月16日,默克爾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炮轟美國“獨斷專行”,警告美國在核武裁軍協議、敘利亞撤軍和貿易問題方面,不能將歐洲排除在外。


可見,德國對美國及其控制下的北約政策不滿,以及希望在安全問題上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是其歷史上一貫的態度。那麼,為何如今卻和馬克龍的觀點公然“唱反調”呢?

其實,德、法分歧的公開化,很大程度上是英國脫歐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在此之前,很多人解讀英國脫歐,更多是從移民政策、財務負擔等方面來解讀,卻根本沒想到這背後英國背後蘊藏著一個天大的“陽謀”。因為在英國長達數百年的基本國策中,就是要挑起歐洲強國之間的矛盾和衝突,進而實現坐收”漁翁之利“的好處。

如果英國繼續保留在歐盟內部,為了防止英國攫取更多的歐盟話語權法、德兩強必然會加速團結,一致“排擠”英國;而如果英國找個機會退出,那麼,由於少掉英國這個“共同的對手”,德、法兩個國家的各種矛盾就會凸顯,久而久之,衝突甚至有可能會被激化。這對於英國而言,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事:

1、 德、法互不買賬,內鬥激烈互相損耗;

2、 德、法內鬥,歐洲很多小國左右為難,無奈之下有可能會追隨英國;

3、 矛盾升級,歐盟面臨崩潰解體;

事實上,馮德萊恩在同一場演講中也提到了英國“脫歐”問題,她認為英國“脫歐”帶來的衝擊反而讓歐盟成員國關係更加緊密,因為大家既看到離開歐盟要付出的代價,也看到作為歐盟成員能得到的利益。她說,一些人最初認為英國“脫歐”是歐盟解體的序幕,這種觀點錯誤。

但不得不說,在英國脫離歐盟之後,隨著德、法兩巨頭矛盾的日益凸顯,歐盟內部分裂的可能性在不斷加大。

這樣的結果,恐怕正是英國人所樂見的。但作為“總導演”,在這次脫歐事件中,英國所付出的代價,也可能遠遠超過他們自己所預估的情形。



洋楊大觀


馬克龍和默克爾向來在全球化,歐盟事務和歐盟防務一體化問題上"志同道合,配合默契,"因此雙方關係相處融洽,政治友誼深厚。但是馬克龍“北約腦死亡"的言論被英國媒體報道後,不僅世界輿論反響熱列,馬克龍被北約秘書長痛批,而且在德國政壇也引起了巨大反響和熱議。,德國總理默克爾,外長馬斯和即將赴任歐盟主席的馮德萊恩都紛紛發聲,力挺北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北約對歐盟防務的重要性。

也許德國的態
'


度,會讓世界輿論和馬克龍感到意外和詫異。因為馬克龍平時"一個戰壕的戰友",默克爾。此次不僅沒有與其站在同一條船上,而且高調,旗幟鮮明的反,

一:經貿因素!

2018年時,德國2999億美元的經常帳戶盈餘穩居世界榜首,而美國卻以4500`億美元的經常帳戶逆差居世界榜首,並且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550多億美元,因此德國經常帳戶盈餘以及對對美的貿易順差經常遭到美國的批評,並威脅要對德國最具優勢的汽車行業徵收關稅,所以德國不願意在北約領導地位問題上刺激和惹怒美國。因為德國一旦把美國惹怒後,美國便會拿輸美德系汽車說事,所以不願因美國挑起貿易磨擦而使經濟利益受損!

二:政治因素!

德國是北約東擴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依賴貿易出口的德國不僅獲取了東歐地區的廣闊市場,獲取了滾滾財源,還為防備俄羅斯的德國撐起了保障國家安全的屏障,。況且東歐國家加入北約後,勢必將極大鞏固和增強德國在歐洲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如果一旦時機成熟,德國必然將會成為歐洲的真正領導者,這一目標可以說是德國一直以來都是夢寐以求的!

三:自身的因素!

日耳曼民族一向以嚴謹和謹慎著稱,因此德國的心中十分清楚,現在僅憑德國和法國的軍事實力,是無力單獨支撐起歐盟防務安全的,所以默克爾認為,雖然北約現在的確是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北約在歐洲防務安全中的地位,有不可缺少的存在價值,所以默克爾不支持"北約過時"的說法。

也正是上述原因,成為默克爾反駁馬克龍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