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期」半獸半人的中嶽大帝的“整容史”

中嶽大帝,又稱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乃五嶽大帝之一,很早就獲得歷代統治者尊崇。為五嶽中始封五帝者。在較為古老的時代,中嶽山神的形象是半人半獸,較為符合早期人類崇拜自然的特點。

「第十七期」半獸半人的中嶽大帝的“整容史”

在不同古籍中都有記載這位大帝的神職,例如在《五嶽名號》稱其: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稻。而在《神異經》則稱:中嶽者主於世界地澤川穀溝渠山林樹木之屬。

作為五帝中信仰起源最早的中嶽大帝,其實際地位卻遠遠不如號稱“五嶽之首”的東嶽大帝。可見古人十分看重泰山的位置,不過中嶽在武則天時極受推崇,相傳武則天登基之後,有人自稱在洛水中得到一塊瑞石,獻給武則天,武則天於是加封洛水之神,又因為嵩山和洛水相距很近,又封嵩山為神嶽,封嵩山山神為中天王。

「第十七期」半獸半人的中嶽大帝的“整容史”

從此,武則天對嵩山青眯有加,還親自登上嵩山封禮,改元為萬歲登封,還將嵩山所在的嵩陽縣改為登封縣,給後世留下了“登封造極”的成語。

相比其他四帝而言中嶽大帝的傳說並不太多,相比另外四帝而言可謂是“中規中矩,安安穩穩”。

且說那南嶽大帝,北嶽大帝都是被皇帝們“搬過家”的,西嶽大帝家裡的緋聞也是熱鬧的很,一度甚至演變為玉帝家的緋聞,而五嶽之首的東嶽大帝更是了不得,乃一代冥司之主。而關於中嶽大帝的記載卻是寥寥無幾,除了關於武則天的一則軼事以外便沒有其他有趣的故事了。

道教在吸收中嶽山神的信仰之後,便使中嶽山神蛻變成了人形,更使這位古老的山神成為了五嶽大帝。在最早的山神形象中,這位山神的樣貌並沒有後世那麼友善,相反還有些猙獰奇怪。《山梅經·中山經》中記載:“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神皆神面而三首,其餘屬皆豕身人面也。”

「第十七期」半獸半人的中嶽大帝的“整容史”

古代嵩山山神(豬身人面)

可見這位山神最早之前真的是半獸半人。雖然這位中嶽大帝在五嶽大帝中地位不高,但是整個五嶽大帝的分量在道教神系中可不小。

畢竟五嶽大帝都是“一職多神”,最高的衍化者可是五老君,那是真正比肩三清的存在。而神職的下限最低也是五嶽山神,那也是僅次於四御之下,眾仙神之上的位置。

雖然五嶽大帝的神職各不相同,但是在古代一直被帝皇們所尊崇。而古代皇帝們可是擁有上古祭祀天地水的獨家代理權,庶民百姓只能祭祖祀灶。

這祭祀天地水,自然離不開道教供奉的三位天神。

下一期我們將為大家介紹三官大帝之一的天官大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