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我愛我的圖書館(四)

李忠:我愛我的圖書館(四)

第六類·經典書籍

這裡所說的經典書,是指國內外,文史哲類的各位先哲的經典著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然是商務印書館的漢譯名著系列——還有與之類似的各類經典系列著作,這在忠書館裡都是非常齊全的。

李忠:我愛我的圖書館(四)

因為我在讀書中,有兩個好習慣(至少我自己覺得是好習慣):

其一,當我讀一本文史哲,地理學,或經濟學的名著時,我會在讀原文的同時,特別地注重書中的引用與註釋。只要在一本書中,提到了另一本經典書,我一定會把書名記下來,隨後給到圖書管理員,讓她想辦法給我買來——無論是新書還是舊書,用我的原話來說:“只要這個地球上還有一本,你就替我想辦法買回來!”還好郭一琪在這方面倒也真是個內行,上躥下跳,想盡辦法,用盡手段,每次都能如我所願——當然,“副作用”就是在忠書館裡,有相當多的舊書——這也沒辦法,我從中發現了一個問題,現在好的經典書,很少有再版的,常常缺貨,但有些胡說八道的所謂“暢銷書”,卻一版再版,所以相對而言,舊書裡的好書比例反而要更高一些。

李忠:我愛我的圖書館(四)

其二,讀書和研究的“全面性”。所謂“全面性”,就是當我想研究某位大師,比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米塞斯時,我就會給郭一琪發一條微信,“米塞斯”,這樣小郭就會立即明白,是要買全米塞斯的所有著作——因為如果不是這樣,你是不太可能,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思想全貌的。

正是這樣的兩個好習慣,讓我的忠書館裡有了大量成體系的經典書。

李忠:我愛我的圖書館(四)

當然,像米塞斯,哈耶克,亦或是阿倫特這樣的大師,在他們的作品中,也會有不那麼精彩的作品——但是隻要是這些大師的作品,哪怕是最最不重要或最最不精彩的東西,也往往比那絕大多數“暢銷書”作家的作品,要好的多得多!所以在這裡我必須說一句,如果你是想來找某本“暢銷書”的,那麼,忠書館多半會讓你失望,因為“暢銷書”中能入我眼,是極少極少的——還記得當年那本創造了所謂“暢銷書神話”的《學習的革命》嗎?——不是每一個笑話,最後都能成為神話,但是每一個神話,最後的結尾一定是一個笑話!因為,我們都是活在人世間的人,人世間是根本沒有什麼神話的!

欲成一代經綸手,須讀幾本要緊書——要緊的經典書其實不需要太多,一生能真正讀通幾本,也就夠了!

第七類·日本書籍

我這裡所說的日本書,是指從日本買回來的原版書。對於這部分書的數量,特別是質量,我的忠書館,在國內的藏書機構,特別是研究機構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之所以買這麼多的日本書,原因有兩個:一是日本值得研究,二是日本的書太好了。

先說第一個原因——日本值得研究。

對於一箇中國學者而言,無論你研究哪個領域,日本,都是一個你繞不開的話題。特別是自近現代以來,日本可不是遠在天涯的那些國家,和我們幾乎沒有什麼關係的;恰恰相反,時至今日,無論是中國的現代漢語,還是中國的產業體系,甚至是中國人的時尚潮流,都和日本有莫大的淵源。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無論是為友,為師,亦或是為敵,日本,都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現實,必須研究的對象。

對於這件事的認識,日本國內,要比我們深刻的多——只要你走進日本的一個大書店,就會發現,日本研究中國的書,其數量之多,質量之高,研究之深,是中國那些研究日本的書,所遠遠不能比擬的。

我們華高萊斯有專門的日本研究中心,對於日本的經濟、城市、科技、醫療、生態、旅遊等諸多方面,都有長期不間斷的研究,我們也都會在公司的公眾號-華高萊斯(微信ID: RL-CONSULT)上對外發布,所以,如果你對日本研究,也有同樣的興趣,歡迎你來利用我們的圖書資料,並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李忠:我愛我的圖書館(四)

再說第二個原因——日本的書,實在是太好了!

記得小時候,就聽爺爺這個老八路講過,一旦繳獲了日軍的戰利品,第一要找的,對戰士而言是子彈;而對幹部來說,則是地圖。這不是網上的傳言,這是歷史的事實——日本人對中國情報收集之用心,軍事測繪工作之詳細,讓每一箇中國官兵看了以後,都覺得不寒而慄——這是我自從記事兒,就聽爺爺講過的故事,真正得到驗證,卻是在日本第一次買書的時候。

那是在東京銀座的一個紀伊國屋書店,當我翻開日本人所編著的城市發展資料時,徹底地驚呆了——對於中國東北地區某個城市的某個歷史街區,每一棟房子的過去和現在,以及每一個細節的歷史檔案,甚至是每一個需要加以佐證的圖書文檔,都查的一清二楚!再去看看日本國內對於街町的資料——每一個屋町的產權歸屬,地理位置,尺寸,朝向,面積種種細節,沒有一個不是弄得清清楚楚的。我當時,不禁想起了西方著名的一句話:“魔鬼是一個大忙活人”——無論你想做成一件什麼事兒,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我不想說這是什麼工匠精神,我只想說,這就是兩個字——“認真”。沒有認真只會糊弄,那就出不來什麼真正的研究成果,頂多,也就是能寫寫幾篇雞湯文罷了!

“看來,日本人是在真的做研究!”這是若干年後,與我一同去日本的一位學建築學的同事,發出的由衷感嘆。這些同事在國內至少都是寫過碩士論文的,而當時,我們在日本九州的一個書店,看到一篇日本建築學的博士論文——是對於羅馬人,在世界各地所修建的凱旋門的遺存,或者遺址的考察研究——作者是在得到了政府研究經費資助的情況下,進行了詳細的實地考察和資料收集,積極用心地寫出了這樣一本很有分量的學術著作,並且出版了,因為這確實是值得出版的!我當時就問公司在場的這些碩士們:“你們的論文,誰覺得值得出版的,可以告訴我,咱們公司可以贊助出書!”結果所有同事,都羞愧地低下了頭——這種差距,相信大多數在國內寫過畢業論文的人,都很清楚。同樣,如果你在國內買書買多了,再去對比一下日本書,你就會發現,其編著的認真程度,往往要比國內的同類書籍高出一大截。

李忠:我愛我的圖書館(四)

其中差距最大的,是建築書和旅遊書。對於前者,你只要看看日本那一套《建築設計資料》,就知道日本人對於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下功夫到了什麼程度;而對於後者,對比國內的旅遊資料,那簡直沒有可比性,說一個最小的細節——日本各地都有各種寺廟,遊客去到每一個寺廟,都要蓋一個御朱印——僅就整理收集這些不同的御朱印,日本就出了幾十本不同角度不同門類的書——所以如果你要去日本旅遊之前,特別是深度遊之前,你一定一定要來一趟忠書館,我這裡日本旅遊的書,是極多極詳細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日本做旅遊的思路與我們中國,特別是中國大陸有很大的不同——簡單概括一句話,那就是日本人是小中見大——可以把一個很小很小的地方,做出很多的內容來,而我們呢,我們卻常常是大中見小,就算一個很大的地方,我們也常常做得大而泛泛,空洞無物,讓人覺得想去深度遊,也沒啥可看的,想要彌補這個差距,還需要假以時日。

所以,如果你還是一個專業做旅遊的,那就更要去日本學習一下,而在去日本學習以前,最好先來我們忠書館查幾本日本書籍。

第八類·中國臺灣地區書籍

做一個與日本書籍很相似的推介,我們忠書館裡中國臺灣地區書籍的數量與質量,那也是絕對數一數二的,原因和日本書籍有一個相同之處——中國臺灣地區書籍和日本書籍的質量都很高,但有一個不同之處,那就是中國臺灣地區的書籍更便宜!

所以,我去日本,多數是在考察的同時順便買書,而我去中國臺灣地區,常常是在買書的同時順便考察——臺灣地區的書店都很人性化,大多數書店老闆,只要發現你是認真去買書的,而且還買的不少,多數都不會太計較什麼下班時間,這讓我覺得,臺灣地區真是個買書的好地方。

當然,真正讓我覺得是買書天堂的,還是臺灣地區臺北敦南道的誠品書店,不但規模巨大,而且24小時不打烊。所以,這個書店對於我,我對於這個書店,都成了一段傳奇——我已經記不太清楚,有多少次,是在這個誠品書店買上幾十箱書,然後特別放心地告訴店長,這次又拜託你了,地址還是那個地址,郵費還是那個郵費,然後,就帶著一班同事,懷著幸福的疲憊,到士林夜市去大吃一頓——隨著這種感覺的一次次重複,我發現,每次買回的書一次次在減少,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我們所購買臺灣地區的書是夠全了;第二,臺灣地區出版業相對大陸的優勢,是在減少了。

想當年,這是一個有3000多家出版社的小島,爭奇鬥豔的文人們,用他們的生花妙筆,寫就了臺灣地區出版業的一代代輝煌,反過來,這也成就了一批最愛讀書又很愛挑剔的讀者,所以使得臺灣地區的書籍,成了我所買的書中,性價比最高的,而且沒有之一。

李忠:我愛我的圖書館(四)

記得有一次,在臺灣地區臺中臺南的考察中,同事給我推薦了一家面積不太大的書店,本來以為沒什麼特別,結果進去一看,是一家極其專業的軍事書店,特別是二戰軍事史的書,更是極為齊全——我當時大吃一驚,立即安靜地坐了下來,一個下午選了四大箱寶貝,現在想來,依然覺得是撿到了大便宜!


我見過很多大陸同胞,把在臺灣地區買書當做了一種政治獵奇,這實在是捨本而逐末,臺灣地區真正值得買的,是那些寫作嚴謹、體系完整的文史類書籍,這些書,特別能反映兩岸學者對中華歷史研究的深度——由於忠書館裡的每一本書在運回的時候,都是要委託專門的代理機構認真報關、認真審核的,所以如果有人要獵奇,千萬別來忠書館,這裡沒有一本可以進行政治獵奇的書。但如果你想系統地研究中國歷史,特別是想專門研究中國歷史的某一個側面,那麼忠書館裡的中國臺灣地區書籍,是可以幫上你大忙的!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