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類小組如何融入社工元素?

興趣類小組如何融入社工元素?

引言:

服務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難題,興趣類服務與專業類服務到底開哪種?興趣類服務多,專家評估時會又覺得專業性突顯太少,如果沒有興趣,開展專業類服務時,服務對象又不感興趣,無人參與,使社工陷入工作困境。

如何達到興趣與專業的平衡,既能激發服務對象參與服務,又能將社工專業性融入其中,滿足服務對象需求,體現社工專業性呢?

接下來,我將以“活力長者,和樂一家”手工小組為例進行分享。

服務背景

某院舍內長者多為高齡長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各項身體機能衰退,長者身體產生各種疾病,認知思維、語言表達、行動、記憶、視覺、聽力等方面能力下降;

疾病導致長者身體備受折磨,視力的模糊導致長者辨別東西出現困難;遺忘讓長者質疑自己;行走困難導致長者行動受限,長者基本上只能呆在自己房間或偶爾在門口的椅子靜坐;

聽力受限,使長者無法很好接收他人的信號,溝通失敗;長者在日常生活中力不從心,與他人交流很少,長者產生了較強的無力感、孤獨感,長者消極情緒滋生,導致長者性格怪異,說話刻薄,不受身邊他人的尊重與喜愛。

長者內心非常無助,渴望得到他人的關心與支持,需要社工的協助。

在此基礎上社工搭建長者展能及交流平臺,以調動身體能力相對較好的長者興趣為出發點,以手工為媒介,開展“活力長者,和樂一家”手工小組,一方面豐富長者文化娛樂生活,挖掘長者潛能,提升長者動手能力;

另一方面,引導長者相互交流,認識朋友,以提升長者院內人際支持網絡;並將手工作品送給院內臥床及行動不便導致不能出門長者的形式,關注院內更弱勢長者人群,使其在情感上獲得支持,營造關愛互助的敬老院氛圍。

服務計劃

(一)小組理念及理論架構

活動理論針對社會撤離理論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動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喪失而願意自動地脫離社會的觀點認為:活動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動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滿意和更能夠適應社會。

因此,通過開展此小組有利於動員長者走出房門,豐富長者的文化娛樂生活,促進長者活動能力的提升,有利於長者更好適應老年生活並提升生活滿意度。

社會支持網絡認為一組由個人接觸所構成的關係網,透過這些關係網個人得以維持其認同,並獲得情緒支持、物質援助、服務、訊息、新的社會接觸等。

由各種有形的和無形的支持構建起來的支持體系就是社會支持網絡。依據社會支持理論的觀點,一個人所擁有的社會支持網絡越強大,就能夠越好地應對各種來自環境的挑戰。

通過開展此小組,以做手工為媒介,為長者搭建互動平臺,促進長者關係的增進,進而增強長者的人際支持網絡,有利於長者更好應對來自環境的挑戰,並能在人際交往、生活協助、情感陪伴等方面獲得更多的支持。

(二)小組目的及目標

目的:長者潛能得到發揮,人際支持網絡增強,營造關愛互助的院舍氛圍。

目標:

1、小組中高於80%的組員製作完成了1種以上手工作品,動手能力得到提升。

2、小組中高於80%的組員與1名以上的組員溝通與交流增多,關係更為緊密。

3、探望高於5名臥床及行動不便長者並贈送手工作品,讓其感受到關心與溫暖。

服務計劃實施過程

“活力長者,和樂一家”手工小組共設置了5節,手工作品為扇子塗色、擺件貼畫兩種,一、三節小組為組員單獨學習製作,作品歸組員所有,二、四節為組員兩人一組製作,並將手工作品由社工保存,第五節為將手工作品贈送給行動不便的長者。具體如下:

(一)友誼開端

本節目標為協助組員彼此認識,瞭解小組目的、目標及安排,引導組員對小組有合理的期待,教授組員獨立完成一幅手工扇。

社工通過“大風吹”遊戲,引導組員自我介紹,使組員之間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並通過發放有限顏料的形式,促使組員共用顏料,並注重組員對材料的傳遞,以增進組員之間的互動。

在填塗過程中,社工觀察到部分組員之間會相互幫忙打開顏料蓋子或者交換填塗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每位組員都完成了一幅手工扇塗作品。

(二)友誼形成

本節目標為訂立小組規範,增進組員之間的認識,組員兩兩合作製作完成1個手工扇。社工通過指著一位組員,由其他組員共同叫出名字的形式,引導組員回顧對方的姓氏。並通過遊戲“海盜船長”引導組員鞏固對方的姓名,進一步提升組員之間認識。

接著,社工引導組員制定小組規則,小組規則有:每個人都要主動積極參與小組、儘量不遲到缺席,牢記小組開展時間,大家要團結並相互幫助。

社工分享本次手工扇製作的意義及用途,引導組員兩人一組一強一弱搭配,共同製作手工扇,過程中,社工觀察到組員會相互協調扇子怎麼放置才方便彼此填塗,填什麼顏色,默契不斷提高。

(三)友誼發展

本節目標為促進組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挖掘組員潛能,一人完成一幅作品。社工通過口香糖遊戲增進組員之間的肢體接觸,組員關係在互動中愈加緊密。社工將手工材料分發給每位組員。

發放時,社工注重組員之間對材料的傳遞以促進組員之間的互動。社工教授組員如何製作擺件貼畫,並鼓勵組員之間相互幫助,努力嘗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每位組員都完成了手工擺件一幅。

(四)友誼深化

本節目標為增加組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組員兩兩一組製作完成1件手工作品。社工事先蒐集組員想要贈送的對象。

社工通過“數9拍手”遊戲動員組員參與小組,社工觀察到當有組員反應比較緩慢的時候,其他組員會在旁邊提醒,小組凝聚力不斷增強。手工環節組員能緊密合作,相互幫助,精雕細琢完成手工作品。

(五)和樂一家

本節小組目標為探訪臥床及行動不便的長者並贈送手工作品,讓其感受到關愛且組員看到自身的價值。

社工將組員分為三組,每組負責探訪一個樓層,由一名工作員帶領。社工事先講解探訪注意事項、目的,鼓勵組員在探訪的過程中敢於傳遞關懷,主動上前溝通。

探訪後,工作員反饋探訪中組員都主動上前關心福利長者,慰問其身體狀況,鼓勵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生活。從中社工觀察到被探訪長者收到組員親手製作的手工作品後,言語激動,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眼中滿是感動。

分享中,組員都表示這次活動非常有意義,在關心與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對做手工的自信心也不斷提升。

最後,社工總結小組,並引導組員看到自身的成長及價值,並引導組員給予自己掌聲鼓勵。

案例評估

目標達成,問卷訪談中,100%的組員表示在小組學會了2種手工作品的製作,動手能力提升;95%的組員表示與1名以上組員之間的交流與互助增多,關係愈加親密;

組員分組探望了院內8名臥床及行動不便不方便出門的長者,並贈送了自己親手製作的手工作品,讓其感受到了院內關愛與溫暖,組員互助意識不斷提升,促使了院內互助氛圍的增強。

注重專業元素在小組中的運用

服務中,不管是興趣類服務形式還是專業取向類服務形式,都是我們達到服務效果的媒介,在服務設計及開展中,社工需要明確服務開展的目的和效果並將社工專業技巧和方法貫穿於服務開展過程的始終,以達到服務效果,接下來我將本小組中我運用的一些專業元素總結如下:

1、增強權能,讓組員成為主人翁

在整個小組中社工注重運用組員的力量,注重組員在小組中的主人翁地位,促使組員最大程度參與小組,如:在小組熱身遊戲環節,鼓勵組員輪流成為遊戲的主持人,不僅促進了組員的參與積極性,也能間接促使了組員潛能的發揮。

2、注重小組分享,給與組員及時回饋

社工將引導組員總結分享貫穿於小組之中,以輪流分享的形式,促使每個組員勤于思考,勇於分享,並給與組員及時的反饋,引導組員看到自身成長和潛能,真誠讚美與鼓勵組員,極大地提升了組員表達的自信心,組員由剛開始只能分享一句到小組最後能講很多句。

3、發揮手工的助推器作用

讓手工成為促進老人互動交流的助推器,注重通過手工傳遞、手工製作幫扶,手工製作合作,引導組員進行互動,進而增強組員之間的關係。並通過贈送給行動不便老人的形式,賦予手工傳遞關愛,溫暖他人的意義,促使小組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4、組員成為助人者,真正實現“助人自助”

讓組員製作手工去探望臥床及行動不便的長者,不僅讓參與的組員從思想上獲得轉變,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養成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更讓組員看到自身的價值,從“自我無用論”慢慢轉變到“自我有用論的轉變”,間接提升了組員的正向情緒。

5、挖掘周圍資源,院舍工作員齊參與

引入院內工作員元素,讓院內工作員與長者一起參與小組的過程中,感受社工服務,瞭解社工服務的魅力,進而慢慢成為社工的得力助手及擁護者,有利於社工與所在單位的服務的協調,為之後社工服務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興趣類小組如何融入社工元素?

-END-

清韻計劃作者李夢

李夢,女,中共黨員,中級社工師,現為重慶春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項目助理 。

座右銘:熱愛自己的工作,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