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一身報國志,學成錦衣還。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未謂東方皆落後,亞洲崛起有黃人!

她是一位傳奇的女性,參與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項目,在美留學時,她提出烏倫貝克方程,轟動世界。她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國,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為了祖國發展隱姓埋名30年。她一生勤儉,卻在臨終前和丈夫將畢生積蓄10多萬元毫無保留地捐給了希望工程,這在當時是最大一筆捐款。

她,就是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王承書。

如今,睹物思人,我們追憶王承書先生,感受先生以身報國的家國情懷,以此向先生致敬。如果沒有她,我們至今還是瞎子。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王承書老照片

王承書出生在1912年動盪的上海,她的家庭是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清朝的進士,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與其她女孩子不同,王承書從小就表現出對理科的熱愛,尤其熱愛數學、物理學。

1930年成績優異的王承書考上燕京大學物理系,並於6年之後獲得碩士學位,之後她留校任教。抗日戰爭爆發以後,迫於無奈,她先後輾轉於南京、桂林、武昌等地,最終前往美國密歇根大學求學,她勤學好學的品質讓她在異國他鄉綻放出燦爛的光芒。

王承書到達美國以後,很快就獲得了巴博爾獎學金,之後又師從物理學家烏倫貝克,並且與導師合作完成了多篇有關稀薄氣體動力學方面的重要論文。她的導師評價她:“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王承書論文選集

1944年,王承書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又擔任研究員,甚至兩度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工作。

這樣優秀的人才,留在美國,肯定會有一個無限美好的未來,但“一身報國志,學成錦衣還”的思想戰勝了高薪玉食,回到自己的祖國,為祖國做貢獻才是她畢生的願望。

於是,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王承書表示要親自參加到創造科研條件的行列中,為避免美國政府的檢查,她在回國前就將自己收藏的書刊和筆記資料先後分成300個包裹寄回國內。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王承書與當年的同事

王承書:一生的三次“我願意”

1、第一次“我願意”

中核集團核理化院研究員諸葛福是王承書的學生,在他家裡有一本珍藏了50多年的王承書的筆記。其中有一段記載了王承書回國時的心情:

1956年10月6日是我難忘的一天,雖然那時候還沒意識到這將是我真正有意義生活開始的日子。在離別了十五年的祖國國境上,第一次看到五星紅旗在空中飄揚,心裡說不出的興奮。她就講我回來以後,我就是要為國家作貢獻,我不能等人家把中國建設好了再來,所以國家需要什麼我就幹什麼。

1958年,我國籌建了熱核聚變研究室,聚變能被認為是人類最理想的清潔能源,也稱人造太陽。但當時這一技術在國內一片空白,也是王承書從未接觸的陌生領域,對46歲專業已經定型的她而言,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巨大考驗。面對錢三強的邀請,王承書毫不猶豫地說出了“我願意”。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錢三強與王承書

2、第二次“我願意”

諸葛福作為王承書的學生,他回憶了很多關於王承書的事蹟,他曾說:當時她接受了這個任務,馬上就帶領了一些同志到蘇聯去學習。回來是乘火車,火車要七天七夜才到,她上了火車就利用這個時間把資料給全部翻譯成中文,下了火車她就翻譯完了,然後很快就出版。

經過兩年的鑽研,王承書已成為中國熱核聚變領域的領軍人物。此時,國家原子彈的研製進入攻堅期,但核心燃料高濃鈾研究卻進展緩慢。如果將原子彈賦予生命,那麼高濃鈾就是其體內流動的血液。1961年3月,錢三強又一次找到王承書,希望她負責當時屬於國家最高機密的高濃鈾研製。這一次,王承書再次說出了“我願意!”。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段存華(左)及當年理論組的同事與王承書(中)合影

中核集團核理化院研究員嚴世傑曾評價王承書:她確確實實就是說我無悔,我願意。我改行了比別人損失要小。既然都是從頭做起,我為什麼不可以?

第二次選擇,仍然是短短三個字“我願意”。1961年,王承書的筆記戛然而止,因為這次的選擇,意味著她要放棄之前所有的功成名就,從此隱姓埋名。

王承書告別了丈夫和孩子,悄悄來到了中國第一座濃縮鈾生產工廠,這一年,王承書49歲。

3、第三次“我願意”

1963年底,高濃鈾投入生產,這是決定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是否成功的關鍵。工廠裡,數千臺機器要分5批啟動,能產出合格的高濃鈾嗎?等待的過程既煎熬又令人期待。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中核集團核理化院高級工程師張連合回憶道:當時前3批樣品結果都沒問題,大家都很高興,但是一看王承書還是皺著眉頭。

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王承書是要等到最後一批產品出來才高興。

1964年1月14日,終於成功取得第一批高濃鈾合格產品,為原子彈爆炸提供了最根本的燃料保證。

張連合說當時大家都屏住呼吸,一會報告來了,突然看到王承書眉頭慢慢舒展開,有了笑容,大家就知道成功了。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頭髮斑白的王承書在實驗室

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掌握高濃鈾研製技術的國家,王承書帶領團隊交付產品的時間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113天,保證了原子彈的裝料。而此時的王承書,面對的卻是繼續地隱姓埋名,從事核事業研究。這是錢三強向她發出的第三次邀請,這一次,她仍然堅定地說出了第三個“我願意”,這一年,王承書51歲。

在她筆記的扉頁裡,有一張已經發黃的字條,上面寫道:“在無論任何條件下,堅決完成黨交給我的任何任務,在必要時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今天,重讀她的日記,我們不知道王承書是在什麼情境寫下的這些話語,但我們知道,她已經用三次“我願意”和一生許國的堅定信念實現了最初的誓言。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王承書手跡

王承書先生救國圖強的決心確實感染了很多人,但沒有知識的武裝,空有遠大的志向又有何用?一個國家的強大是建立在青年人強大的基礎之上,而青年人要強大就要必須學好數學知識,數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數學的啟蒙尤為重要。

1983年,楊振寧在給中學生介紹自己學習過程時,就專門告訴學生們數學啟蒙階段的重要性,他曾說永遠忘不了童年時代的數學記憶,而那份尤為重要的記憶是關於一個叫劉燻宇先生的。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王承書(左1),楊振寧(中)

他說:“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可見,一本好的數學書能夠讓孩子愛上數學。而劉薰宇的數學三書,正是這樣一本優秀的數學科普書籍。
這套書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在這本書中劉燻宇化身“馬先生”,講解了一百多道有趣的算術題,主要講的是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對小學生的數學啟發有很大幫助,
第二本《數學趣味》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這本書是從趣味性中學習數學,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這也是學習數學最快速,最靈活的方法。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這一冊相對於前兩冊就稍微升華了,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我家小孩六年級,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並且一直非常喜歡,不明白的問題還向我求解,不管學習到多少,心裡很欣慰。
劉薰宇簡直就是科學家裡的段子裡,裡面的函數知識全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段子。我兒子看的就哈哈大笑。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這個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做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因為是中國數學家寫的,所以裡面有很多中國的數學妙題。
所以,大家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看看這本激勵了世界最牛物理學家的數學啟蒙書。

目前劉燻宇數學【一套三本】在頭條上架時間很短,已經銷售三萬多本,庫存早就賣完了,出版社正在緊鑼密鼓加印中,昨天剛到貨一批,數量不多,價格不貴。大家可以點進去看看其他已經購買的讀者的評價,多數都是很中肯的評價。

王承書:兩彈功臣的唯一女性,放棄諾獎造核彈,一人頂一集團軍

大家點下面的橫條參團:世界級物理學家的數學啟蒙書,價格也不貴,三冊只要69,包郵到家。請讓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按下單時間順序發貨,手慢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