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擔責任,會毀掉孩子

01

今年5月份,王源因在公眾場所吸菸被曝光,引起了網友和媒體的集體“炮轟”,還被央視點名批評,一時間人設崩塌。

雖然王源第一時間出來道歉,但事件依然在持續發酵。

最近,王源在節目《巔峰·高光者》中接受專訪時首次正面回應吸菸事件,引起網友熱議。

不讓孩子擔責任,會毀掉孩子

王源說:這件事讓我一夜之間長大了。雖然疼,但我明白了成長就意味著承擔責任,意味著做任何事前都要看到行為對應的結果,併為此負責。

面對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王源沒有為自己辯駁,在疼痛中完成了成長的蛻變,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只是這一跤摔得有點猛,代價有些大。

不讓孩子擔責任,會毀掉孩子

正如主持人所說:有些成長是緩慢的,而有些成長是瞬間的。

這次事件對於王源來說顯然是後者。

而快速成長帶來的必定是劇烈的疼痛,這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擔得起的,作為家長應該從中吸取經驗,提前做好準備,早早地培養孩子承擔責任的能力。

丹尼斯·韋特利博士曾說:

只有從小就具有責任意識,孩子將來才會成為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對組織、社群盡職的人。

承擔責任是孩子成長的必備能力,為了他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家長應該從小培養。

02

捨不得讓孩子承擔責任是害不是愛

最近,被電影《少年的你》刷了屏,很多人對霸凌者魏萊的父母印象深刻。

女兒在學校為非作歹,鬧出人命,可他們卻很篤定地對警察說:我們的孩子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是那孩子太脆弱。

他們不僅在警察面前無條件包庇,事後也沒有對女兒過多地詢問和追究,哪怕是簡單的叮嚀和提醒。

看著父母為自己高高築起的圍牆,魏萊更是露出了坦然的神色,繼續我行我素。

最後,魏萊雖逃過了法律的制裁,卻逃不過命運的安排,永遠定格在了那如花般美好的年紀。

不讓孩子擔責任,會毀掉孩子

父母以為不讓孩子承擔責任,是替她擋住了危險,殊不知卻葬送了更長遠的未來。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願意充當孩子的擋箭牌,可擋得了一時卻擋不了一世。

前兩天,河北某大學在官網上發佈公告:40名大學生因曠課太多被退學。

消息來的太突然,連商量和申訴的餘地都沒有。

網友紛紛支持:人生不可能躺贏。

教育部也曾對此現象表態:對自己,家長,和社會不負責的人就應該付出代價。

十年苦讀,一朝放縱,卻換來了一紙退學,令人唏噓。

羅斯福夫人曾說過: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不斷修正我們的生活,修正我們自己,直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天。而我們的選擇,即我們的責任。

生命只有一次,而成長則是在不斷的修正中讓生活越來越好,如果孩子從小沒有為自己的行為結果承擔責任的意識,將會摔得很慘。

不讓孩子擔責任,會毀掉孩子

03

學會承擔責任是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列夫·托爾斯泰說:“一個人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孩子懂得承擔責任無論做任何事都會更負責。

凱叔曾經分享過他的育兒心得,他說:我從來不督促女兒做作業。

只是告訴她:今日事要今日畢,如果你寫不完,就要自己承擔明天被老師批評的後果。

只要她考慮好了,我就不會去幹涉她。

不讓孩子擔責任,會毀掉孩子

凱叔把利弊先講給孩子聽,然後再放手。

相信孩子在深思熟慮後自然會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因為孩子知道選擇的後果,學習起來也更積極、主動。

懂得承擔責任的孩子,不僅在學習上,在生活中都能比別的孩子更優秀。

如果你看到別人亂扔垃圾會怎麼辦?

前段時間,甘肅一公交車上,乘客走後,留下了一地垃圾。三名小學生見狀主動上前默默地清理,直到把所有的垃圾都撿完後才下車。

視頻被髮到網上,引起了大家的熱贊。

孩子的行為讓很多大人看了都相形見絀,紛紛表揚:這麼小就有社會責任意識,我們看到了祖國未來的希望。

別人做了不該做的事,孩子不僅沒有模仿,甚至主動為他們的行為付出勞動,因為她們懂得:美好的環境需要靠你我來維護和創造,這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如此有擔當的孩子將來走到哪都不會差。

不讓孩子擔責任,會毀掉孩子

04

這樣培養孩子承擔責任的能力

為人父母終究是要望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好的養育是為了將來能和孩子更好地分離。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家長可以從小這樣培養:

1.允許孩子犯錯,引導孩子承擔責任

心理學大師菲利普·津巴多說過:人對於當下有威脅的事會產生恐懼。

孩子犯了錯逃避責任,多半是因為家長喜歡用責罵和嚇唬的方式教育。

記得網上有一段視頻,國外的一位爸爸帶著孩子去超市,他的兒子偷拿了一塊巧克力。

爸爸知道後,很平和地跟他說這樣不對,並希望他能親自還給店員。

孩子躊躇不決,但爸爸還是堅持陪他一起去還,孩子大概是感覺到了羞愧,最後捂著臉將零食還給了店員。

爸爸全程沒有說教也沒有責罵,更沒有懲罰,孩子就意識到了錯誤,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壓力,相信以後他就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了。

不讓孩子擔責任,會毀掉孩子

孩子不是生下來就完美的,需要在各種錯誤中學會成長。

當他意識到做錯了肯定會內疚,家長應該用寬容的心態,鼓勵孩子面對。

孩子犯了錯後的恐懼感越小,就越有直面結果的勇氣,也更願意承擔責任。

2.有效跟進,前後一致

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中曾指出: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應該前後一致,孩子才會尊重客觀,清晰地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如果家長和孩子商量好了要對自己的事承擔責任,就應該堅定地落實結果。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

當孩子很想養寵物時,併為此懇求了很久,家長會說:只要你能負責餵養和清理我們就同意。

一開始,孩子會盡職盡責,可新鮮感一過,就開始懈怠,家長邊幫忙邊提醒,甚至恐嚇要送人,可總是不了了之,最後徹底變成了家長的活。

孩子賴床,給買了鬧鐘,說好了以後自己起,可鬧鐘響了孩子依然起不來,於是家長按耐不住一邊叫一邊責備,無限循環。

爸爸媽媽總是開了好頭,卻沒有貫徹執行,結果孩子對責任意識越來越淡化。

不讓孩子擔責任,會毀掉孩子

其實父母應該說話算話,保持前後一致地去執行。

當孩子做不到時要嚴肅認真地和他探討解決辦法,如果效果不好就堅定地貫徹結果。

把寵物送給願意照顧的人家,孩子就懂得要對小動物的生命負責。鬧鐘響了卻不起就自己承擔遲到的懲罰,孩子才知道要對自己負責。

只有孩子真真實實地體驗到了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沒有人會替他承擔,才能更清晰地意識到應該去為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並學會承擔責任。

3.讓孩子學會分擔家務

李玫瑾老師曾分享過一個案例:

有位開出租車的媽媽辛辛苦苦掙錢培養孩子,可孩子卻不愛學習,成天沉迷網絡不回家。只好在學校門口貼告示:誰能幫孩子戒除網癮,懸賞1萬元。

李玫瑾看到後,建議她要帶孩子一起出車,讓孩子知道媽媽掙錢的不容易。

她說: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學會分擔家務,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孩子才能學會承擔責任。

當家長累了的時候哪怕讓孩子倒杯水,遞雙拖鞋,讓他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照顧爸媽也是應該的,就會越來越有責任感。

不讓孩子擔責任,會毀掉孩子

心理學上指出:一個人只有在被需要和付出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進而感悟愛併產生責任感。

生活中,家長除了不要替孩子包辦外,更要懂得適當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給孩子關心父母的機會,孩子才會懂得自己有義務去承擔家庭的責任。

05

培根曾說:責任感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種子,他若早早地播種在孩子的心田裡,將會收穫一生一世的幸福。

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就能擁有主宰生活的能力。

家長除了要保護孩子免受傷害外,更要教會他們獨立面對社會的能力。

接納、引導孩子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堅定地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還給孩子照顧他人的能力。

如此,孩子才能擁有承擔責任的能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