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担责任,会毁掉孩子

01

今年5月份,王源因在公众场所吸烟被曝光,引起了网友和媒体的集体“炮轰”,还被央视点名批评,一时间人设崩塌。

虽然王源第一时间出来道歉,但事件依然在持续发酵。

最近,王源在节目《巅峰·高光者》中接受专访时首次正面回应吸烟事件,引起网友热议。

不让孩子担责任,会毁掉孩子

王源说:这件事让我一夜之间长大了。虽然疼,但我明白了成长就意味着承担责任,意味着做任何事前都要看到行为对应的结果,并为此负责。

面对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王源没有为自己辩驳,在疼痛中完成了成长的蜕变,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是这一跤摔得有点猛,代价有些大。

不让孩子担责任,会毁掉孩子

正如主持人所说:有些成长是缓慢的,而有些成长是瞬间的。

这次事件对于王源来说显然是后者。

而快速成长带来的必定是剧烈的疼痛,这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得起的,作为家长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提前做好准备,早早地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

丹尼斯·韦特利博士曾说:

只有从小就具有责任意识,孩子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对组织、社群尽职的人。

承担责任是孩子成长的必备能力,为了他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家长应该从小培养。

02

舍不得让孩子承担责任是害不是爱

最近,被电影《少年的你》刷了屏,很多人对霸凌者魏莱的父母印象深刻。

女儿在学校为非作歹,闹出人命,可他们却很笃定地对警察说:我们的孩子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是那孩子太脆弱。

他们不仅在警察面前无条件包庇,事后也没有对女儿过多地询问和追究,哪怕是简单的叮咛和提醒。

看着父母为自己高高筑起的围墙,魏莱更是露出了坦然的神色,继续我行我素。

最后,魏莱虽逃过了法律的制裁,却逃不过命运的安排,永远定格在了那如花般美好的年纪。

不让孩子担责任,会毁掉孩子

父母以为不让孩子承担责任,是替她挡住了危险,殊不知却葬送了更长远的未来。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愿意充当孩子的挡箭牌,可挡得了一时却挡不了一世。

前两天,河北某大学在官网上发布公告:40名大学生因旷课太多被退学。

消息来的太突然,连商量和申诉的余地都没有。

网友纷纷支持:人生不可能躺赢。

教育部也曾对此现象表态:对自己,家长,和社会不负责的人就应该付出代价。

十年苦读,一朝放纵,却换来了一纸退学,令人唏嘘。

罗斯福夫人曾说过: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不断修正我们的生活,修正我们自己,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而我们的选择,即我们的责任。

生命只有一次,而成长则是在不断的修正中让生活越来越好,如果孩子从小没有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意识,将会摔得很惨。

不让孩子担责任,会毁掉孩子

03

学会承担责任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孩子懂得承担责任无论做任何事都会更负责。

凯叔曾经分享过他的育儿心得,他说:我从来不督促女儿做作业。

只是告诉她:今日事要今日毕,如果你写不完,就要自己承担明天被老师批评的后果。

只要她考虑好了,我就不会去干涉她。

不让孩子担责任,会毁掉孩子

凯叔把利弊先讲给孩子听,然后再放手。

相信孩子在深思熟虑后自然会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因为孩子知道选择的后果,学习起来也更积极、主动。

懂得承担责任的孩子,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中都能比别的孩子更优秀。

如果你看到别人乱扔垃圾会怎么办?

前段时间,甘肃一公交车上,乘客走后,留下了一地垃圾。三名小学生见状主动上前默默地清理,直到把所有的垃圾都捡完后才下车。

视频被发到网上,引起了大家的热赞。

孩子的行为让很多大人看了都相形见绌,纷纷表扬:这么小就有社会责任意识,我们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

别人做了不该做的事,孩子不仅没有模仿,甚至主动为他们的行为付出劳动,因为她们懂得:美好的环境需要靠你我来维护和创造,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如此有担当的孩子将来走到哪都不会差。

不让孩子担责任,会毁掉孩子

04

这样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

为人父母终究是要望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好的养育是为了将来能和孩子更好地分离。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家长可以从小这样培养:

1.允许孩子犯错,引导孩子承担责任

心理学大师菲利普·津巴多说过:人对于当下有威胁的事会产生恐惧。

孩子犯了错逃避责任,多半是因为家长喜欢用责骂和吓唬的方式教育。

记得网上有一段视频,国外的一位爸爸带着孩子去超市,他的儿子偷拿了一块巧克力。

爸爸知道后,很平和地跟他说这样不对,并希望他能亲自还给店员。

孩子踌躇不决,但爸爸还是坚持陪他一起去还,孩子大概是感觉到了羞愧,最后捂着脸将零食还给了店员。

爸爸全程没有说教也没有责骂,更没有惩罚,孩子就意识到了错误,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压力,相信以后他就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了。

不让孩子担责任,会毁掉孩子

孩子不是生下来就完美的,需要在各种错误中学会成长。

当他意识到做错了肯定会内疚,家长应该用宽容的心态,鼓励孩子面对。

孩子犯了错后的恐惧感越小,就越有直面结果的勇气,也更愿意承担责任。

2.有效跟进,前后一致

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曾指出: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应该前后一致,孩子才会尊重客观,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如果家长和孩子商量好了要对自己的事承担责任,就应该坚定地落实结果。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当孩子很想养宠物时,并为此恳求了很久,家长会说:只要你能负责喂养和清理我们就同意。

一开始,孩子会尽职尽责,可新鲜感一过,就开始懈怠,家长边帮忙边提醒,甚至恐吓要送人,可总是不了了之,最后彻底变成了家长的活。

孩子赖床,给买了闹钟,说好了以后自己起,可闹钟响了孩子依然起不来,于是家长按耐不住一边叫一边责备,无限循环。

爸爸妈妈总是开了好头,却没有贯彻执行,结果孩子对责任意识越来越淡化。

不让孩子担责任,会毁掉孩子

其实父母应该说话算话,保持前后一致地去执行。

当孩子做不到时要严肃认真地和他探讨解决办法,如果效果不好就坚定地贯彻结果。

把宠物送给愿意照顾的人家,孩子就懂得要对小动物的生命负责。闹钟响了却不起就自己承担迟到的惩罚,孩子才知道要对自己负责。

只有孩子真真实实地体验到了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没有人会替他承担,才能更清晰地意识到应该去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并学会承担责任。

3.让孩子学会分担家务

李玫瑾老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有位开出租车的妈妈辛辛苦苦挣钱培养孩子,可孩子却不爱学习,成天沉迷网络不回家。只好在学校门口贴告示:谁能帮孩子戒除网瘾,悬赏1万元。

李玫瑾看到后,建议她要带孩子一起出车,让孩子知道妈妈挣钱的不容易。

她说: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分担家务,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孩子才能学会承担责任。

当家长累了的时候哪怕让孩子倒杯水,递双拖鞋,让他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照顾爸妈也是应该的,就会越来越有责任感。

不让孩子担责任,会毁掉孩子

心理学上指出:一个人只有在被需要和付出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进而感悟爱并产生责任感。

生活中,家长除了不要替孩子包办外,更要懂得适当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给孩子关心父母的机会,孩子才会懂得自己有义务去承担家庭的责任。

05

培根曾说:责任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他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就能拥有主宰生活的能力。

家长除了要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外,更要教会他们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

接纳、引导孩子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坚定地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还给孩子照顾他人的能力。

如此,孩子才能拥有承担责任的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