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違建不見了 瀋陽老舊棄管小區變模樣

多年的違建不見了 瀋陽老舊棄管小區變模樣

別看出生於1988年的和平區馬路灣街道振興社區居民委員會副主任張超年紀輕輕,可是他從事社區工作已經有7個年頭了。

振興社區是和平區的老城區,區域面積大,社區內大部分是老舊棄管小區。多年來,這裡外來人口多,環境衛生差,鄰里糾紛多。社區裡,幾乎每個樓院的下水管道都存在堵塞問題,樓道里亂堆亂放現象也很嚴重,居民這裡搭個棚,那裡搭個偏廈,違建非常多。

自從上任後,張超首先就從加大治理環境監管力度上下起了功夫——除了當好社區工作者,他同時兼任了振興社區環境保護志願者服務隊的副隊長。從此,他每天都要挨個到社區內所有樓院進行巡查,幾年下來,社區環境得到了很大改觀。

去年是瀋陽市創城的關鍵一年。張超心知振興社區環境“底子”不好,便決定“笨鳥先飛”,在社區環境改善方面進一步加大了力度。他先是組織了環境保護志願者服務隊、黨員義務奉獻志願者服務隊等六支社會組織,聚焦創城組成志願者大聯盟,然後舉辦了文藝演出活動,讓社區居民在看節目的同時,都瞭解到了創城到底是咋回事,並藉著活動發出凝神聚力創城攻堅的錚錚誓言,通過文藝演出的方式讓居民們達成思想共識。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他以社區為家,放棄了週末休息時間,沒白天沒黑夜地在社區裡忙活。創城期間,他廣泛動員社區黨員、居民群眾、物業公司及駐街單位的志願者們,成立了由環衛工作者、社區居民以及駐街單位組成的25人環境保護志願者服務隊加強班。無論早晚,只要加強班發現衛生問題,肯定第一時間處理,並開展清理轄區清根整治工作,著手徹底清除衛生死角、拆除違章建築。

那些多年的違建,旁人看來都應該拆了。可是搭建違建的社區居民可不這麼想。為了防止搭建違建的社區居民鬧情緒、有意見,張超耐心等到這些居民下班回家,挨家挨戶去做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多年的違建一一拆除,拆除違建的工作順利進行,曾經髒亂差的老舊棄管小區也真的變了模樣。

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 韓冰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