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南昌」百花洲——湖中蓮荷盛開 洲上奼紫嫣紅

「故事南昌」百花洲——湖中蓮荷盛開 洲上奼紫嫣紅


百花洲,百花齊放、百花爭豔,千姿百態、繁花似海。

百花洲是東湖中的小洲之名。我們現在常說東南西北四湖,但是,在明朝之前,古人統稱之為東湖,因為它地處古城的東部。南北朝雷次宗曾在《豫章記》文中記述:“東湖,郡城東,週迴十里,與江通。”

古時候的“豫章十景”中,有兩景是百花洲的風光:東湖夜月、蘇圃春蔬。東湖四周是連綿十里的垂柳,湖水因和贛江相通而清澈,湖中蓮荷盛開,洲上奼紫嫣紅。

「故事南昌」百花洲——湖中蓮荷盛開 洲上奼紫嫣紅


古時候,凡是來到南昌的達官顯要、騷客文人,沒有不慕名來盪舟東湖、漫步百花洲的。唐代的著名詩人李紳曾寫詩讚道:“菱歌罷唱鷁舟回,雪鷺銀鷗左右來。霞散浦邊雲錦截,月升湖面鏡波開。魚驚翠羽金鱗躍,蓮脫紅衣紫摧。淮口值春偏悵望,數株臨水是寒梅。”

南宋時,豫章節度使張澄在百花洲上建“講武堂”,演習水軍。況志寧有詩寫道:“講武亭前水四流,遊蜂飛蝶滿芳洲,西風戰艦知何處,贏得斜暉伴白鷗。”明代戲劇家湯顯祖也曾賦詩一首:“茂林修竹美南洲,相國宗侯集勝遊,大好年光與湖色,一尊風雨杏花樓。”

「故事南昌」百花洲——湖中蓮荷盛開 洲上奼紫嫣紅


清乾隆年間,江西布政使彭家屏書“百花洲”三個大字,鐫為石碑。我們現在看到的“百花洲”石碑是前些年重新複製的。我國曆史上曾經在不少地方有“百花洲”,比如說山東濟南,但是唯有南昌的百花洲最為出名

現在的百花洲是南昌八一公園的一個組成部分。南昌八一公園的前身是清代的貢院。清朝末年科舉制度廢除,原來的貢院一分為二:蘇圃路東側成為體育運動場,蘇圃路西側成為湖濱公園。1946年,公園曾經更名為“介石公園”,1950年,命名為“八一公園”。

「故事南昌」百花洲——湖中蓮荷盛開 洲上奼紫嫣紅


因為百花洲的名聲,所以百花洲附近有幾條路也先後以百花洲命名。一、“百花洲街”。中山路上自百花洲電影院至南昌市少年宮這一段,在1928年以前,叫作百花洲街。1928年,城市改造,把從東往西的席公祠、石公祠街、百花洲街、萬子祠街、府學東街、府學中街、府學西街、書街、甲戌坊、五把公所拓寬拉直。為紀念孫中山曾經騎馬沿此路檢閱南昌市民眾,這條路被命名為中山路。二、“百花洲橫街”。南起羊子巷、北至中山路,長79米、寬3米。因為和“百花洲街”垂直相接,所以得名“百花洲橫街”。1966年曾經改名為“茨坪北街”,1973年恢復原名。三、“百花洲路”。南起中山路、北至民德路。長427米、寬9.7米。因為此路正是東湖西岸,所以在1934年以前叫作“沿湖路”。建國初期,因為此路濱臨百花洲,所以更名為“百花洲路”。1966年,曾經改名為“建軍路”,1973年又恢復“百花洲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