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體向上主要測試上肢肌肉力量發展水平,是自身力量克服自身力量的懸垂力量的練習,是最基本的鍛鍊背部的方法。現實生活中,引體向上得零分的男生比比皆是,更有甚者,連努力去完成一個引體向上的勇氣都沒有。引體向上堪稱體質測試中男生最難過關的科目。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定)》規定引體向上是從初中到大學男生的必測項目。為什麼學生手無“縛雞之力”呢?
1、中小體育課,體操類課形同虛設
單槓、雙槓、跳馬(跳箱)以及墊上的技巧運動是教材必修項目,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僅能改善和提高前庭分析器的機能,提高人體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它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學生的上肢力量。但這些內容課上基本不上,這是造成了目前大部分學生引體向上一個也拉不起來的原因之一。
現在體育課,稍微有點危險的活動都不做了,為什麼?最害怕是出現傷害事故,一但出現傷害事故,最惹不起是家長。為了結家長說法,學校就會拿老師開刀,什麼評優、評先啦,甚至連評職稱都受影響。老師寧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教育是一個弱勢群體,學校是一個弱勢群體,老師更是。最後的“埋單”者並不是強勢的家長們,而是我們可愛的孩子們。
2、體育中考,引體向上可以合理規避
體育中考的“指揮棒”對推動中學生身體素質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三學生因為體育中考,體質測試成績相較其他年級來說數據比較好看。按理說,在中考指揮棒下,引體向上,理應能推動男生上肢力量的提高,可惜的是,學生利用選項規則成功避免了引體向上(南京中考,實心球和引體向上可以二選一,男生幾乎全選實心球項目)。
社會對體育課對不理解、不支持;政策上打“擦邊球”······,就算剛剛出臺了關於整治8種校鬧的行為,對應試教育下的體育課來說也是杯水車薪。體育課堂,引體向上,難道束手無策了嗎?!
當然不是。
引體向上種類多種多樣,主要分為靜力引體向上和借力引體向上(可以擺動身體)兩大類。在做靜力引體向上時:要用腹肌力量,手臂瞬間發力同時腹肌力量要有向上挺的過程。做借力引體向上時:腰往前挺藉助向後擺的趨勢手臂要突然發力,腰肌要有積累一個瞬間爆發向上的力量。合理的用力順序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中,體育老師不妨嘗試如下辦法——
1、發展相應力量。
學生不喜歡引體向上的直接原因就是他們的腹直肌、腹橫肌、腹內外斜肌、豎脊肌等骨骼肌,肱二頭肌、肱肌、背闊肌、三角肌等等肌肉的力量弱,大部分學生一個也做不起來,沒有成就感。體育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各種練習發展這些肌肉力量,循序漸進,而不是直接上槓,讓學生失去信心。
2、先進行斜身引體
教學中,應該先斜身引體練習——用高度適宜的低單槓,使槓面高度與受試者胸部齊平。受試者面向單槓,自然站立,兩手分開與肩同寬,正握槓,兩腿前伸,兩腳著地並由同伴壓住兩腳,保持兩臂與軀幹呈90°,身體斜向下垂;然後做屈臂引體,當下頜能觸到或超過橫槓時,伸臂復原,為完成一次(百度百科)。
3、重視反手引體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聽到好多學生說:“老師,引體向上我正手不行,反手我可以拉幾個”。所謂反手引體 ,就是手臂內旋使手心向後,由於肱二頭肌短頭近固定向心收縮有使手臂內旋的功能,在反手引體向上時整個肱二頭肌能夠得到充分收縮,所以,在做反手引體向上的過程中,運動的主要動力由背闊肌和肱二頭肌共同提供。同時它也提高了上肢懸垂力量、肩帶力量和握力。這些小肌肉練習也是正手引體向上不可或缺的素質。
4、要有成功體驗
學生在有一定的力量儲備後,可以使用彈力帶輔助練習,或請人上託助練。同時做直臂懸垂、屈臂懸垂、低槓斜身引體、懸垂擺動、低槓仰臥引體(有一人抬腿)、屈臂引體等多種練習。總之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覺得我能行,從而提高學習的動力。
其實,引體向上是有市場的。“向上吧,中國”比賽項目(點擊藍字查看),目前在高校悄然興起,引發社會關注,引起大學生鍛鍊熱潮。男女競速引體賽、男女計數引體賽、團體排名賽等等項目設置讓引體向上內容由單人走向集體,由男生走向女生,由健身走向競技。期望,高校的開展可以產生“蝴蝶效應”,讓更多的中小學學生也能動起來。
總之,要徹底改變引體向上“全軍覆沒”現象,只有社會支持,政策保障,學校擔當。做好體育老師的堅強後盾,要開足開齊體育課,真正為學生著想, 引體向上“遍地開花”的景象不是夢。
閱讀更多 大白老師不姓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