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什麼下場那麼悽慘?

雨霽視角


1839年5月12日,林則徐強制從英國駐廣州“十三行”商務總監督義律等煙販手中,邀獲了大量鴉片,並於年6月3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燬,銷煙一直延續了二十多天,至6月25日結束。共銷燬鴉片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

虎門銷煙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在民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讓中國廣大民眾對鴉片危害性有了深刻的認識,看清了帝國主義利用鴉片殘害國民的本質。通過這次禁菸,林則徐被國人尊為民族英雄,一直傳頌至今。



另一方面,禁菸運動大大損害了英帝國主義的利益,英國以此為藉口發動了侵華戰爭,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節節敗退,時任清帝的道光氣急敗壞,將“替罪羊”林則徐發配新疆伊梨,幻想以此來平息戰爭。可惜事與願違,英帝國還是照打不誤。

林則徐為人剛直不阿,為官兢兢業業,一心為國為民,最後還抱病應召去廣西鎮壓廣西太平天國起義,舟車勞頓之下加上嚴重腹瀉,最後落得了客死異鄉的悽慘下場。為什麼林則徐的下場這麼悽慘呢?這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和清政府的腐敗、道光帝的昏庸懦弱脫不了關係。

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說來話長。清朝從乾隆晚期開始,就已經是走下坡路了。當時清朝的政策是閉關鎖國,不搞對外貿易不搞外交。但是有一樣東西當時清朝卻不禁止,這個東西就是鴉片。

(林則徐)

當時的清朝府是允許民間種植和吸食鴉片的,也為後來的事件埋下了隱患。經過嘉慶帝,到了道光帝上位的時侯,發現國庫極度空虛,每年大量的白銀外流,甚至嚴重到影響了國內貨幣的流通,這罪魁禍首就是鴉片,而且還是從海外流入來的。

這時侯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是不假,但還是唯一保留了廣州這個對外通商口岸,英帝國將他們的一些紡織品運去印度,換來鴉片販賣給清朝子民,純度高一級,哪些長期吸食,上了癮的清朝子民當然爭相購買了。 白銀的大量流失,鴉片的泛濫也極大地摧殘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這時候,時任兩湖總督的林則徐任上書道光,痛陳鴉片的危害:

“若猶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本來道光對禁菸還猶豫不決,讀後深為所動, 於1838年12 月31 日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出使廣東去查禁鴉片。於是便出現了上述虎門銷煙一幕。禁菸之後財路被斷,羞惱成怒的英帝主義當然不會善罷甘休,想方設法挑起事端,1840年6月,英軍以林則徐銷煙為藉口,以艦船47艘、陸軍4000人發動了侵華戰爭。


(道光帝)

林則徐早有先見之明,在禁菸期間已在廣州廣築炮臺,嚴密的防守使英軍無功而返。果然是良將之下無弱兵,但很可惜,這也是鴉片戰爭中,清朝軍隊為數不多的勝利之一。

受挫的英軍炮臺一轉,先是沿海岸北上攻佔了定海,並於8月9日抵達天津港口,兵鋒直指在北京的道光帝。道光帝嚇得魂飛魄散,開始萌生了將林則徐作為“替罪羊”的想法。 這時侯輪到主和派大侫臣琦善登場了,戰爭形勢也隨之急轉而下。

昏庸道光帝和無恥小人琦善的賣力演出

琦善是妥協派的骨幹,看著心急如焚的道光帝,知道該他表現的時刻來到了,琦善向道光提議:

“英國所不滿的只是林則徐一人,只要清廷懲治林則徐,所有問題都可解決。”

本來道光帝就有這種意思,但是禁菸是自己下詣叫林則徐查辦的,冒然翻臉似乎太卑鄙了一點,琦善的這番話簡直燙貼到了心坎裡。剛巧這時林則徐上書痛陳禁菸之利害,乃是正義之舉,道光馬上大罵林則徐一派胡言,趁機下旨革了林則徐的欽差大臣職務,降為四品卿銜,速赴浙江鎮海聽候諭旨。

(琦善)

接下來接替的自然是新任欽差琦善了,新任欽差意氣風發,派出道光的族侄奕山率軍與英軍在廣州交戰,誰知道妥妥地吃了敗仗。為了開脫罪責,琦善開始造謠英方不願意議和,是他們恨之入骨的林則徐還在活蹦亂跳。琦善的意思就是必須要再次懲辦林則徐,戰爭才會平息。 於是,道光帝再次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之職, “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革除了林則徐,清朝馬上和英方進行了議和談判。接下來就搞笑了,戰敗者弱勢,以琦善為代表的清朝在談判桌上下不了面子大出血,這邊英方狼子野心,志不在林則徐,柿子好不好捏也試過了,自然是獅子大開口,導致最終議和談不攏,只能靠用戰爭來解決。

1841年1月7日,英軍向廣東虎門發起進攻,鎮守虎門的清軍提督關天培寡不敵眾,加上琦善又拒絕增援,最後關天培戰死沙場,壯烈殉國。 這時侯談判重新開始,琦善與英軍簽訂屈辱的《穿鼻草約》:

“清朝割讓香港、賠償600萬銀元給英方,恢復廣州貿易”

琦善當然沒這麼大權力作主,他得修書請示道光帝。但是,無恥的英方卻故意曲解了琦善的意思,馬上派兵佔領了香港,“坐實”了這個條約。道光帝雷霆大怒,責問琦善辦事不力,勢心遺臭萬年,於是下旨將琦善“革職鎖拿,家產即行查抄入官”。



相繼革了一個背鍋的林則徐,一個罪有應得的琦善,並沒有給清朝帶來運氣和勇氣,最終這次鴉片戰爭以英帝國的勝利而告終,清朝被迫和英方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至清朝滅亡。

林則徐於1841年7月前往新疆,途中免不了為國家命運而唏噓,憤恨之中還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他一生為官40年,憂國憂民之心始終如一日,加上後來在伊梨的三年流放生涯,導致落下了一身病根。1850年,林則徐再受清廷重用,應召抱病前往廣西平叛太平天國,就在途經廣東潮州普寧時,疝氣發作伴著連續腹瀉,加上沿途風塵僕僕舟車勞頓,徹底耗盡了他的生命力,最後醫治無效客死異鄉,享年66歲。


小刀刀說史


得罪的是外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