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米Q3營收增長超7成,智能手錶下半場來了嗎?

華米Q3營收增長超7成,智能手錶下半場來了嗎?

文 | 王小胖

LVMH 集團鐘錶部門前任總裁,有瑞士鐘錶業教父之稱的 Jean-Claude Biver 曾說,「看時間是手錶最不重要的功能」。

對奢侈品行業有著深刻洞察的 Biver 自然明白,手錶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但老先生或許沒有想到,自己的論斷放到智能手錶上倒也意外地貼切。

2014 年蘋果推出第一代 Apple Watch 時,不少輿論認為智能手錶是一種「偽需求」——人們不會想要一塊需要經常充電的手錶。

但情況的發展再一次證明,消費者只能想到一匹更快的馬,而不是汽車。

北京時間 11 月 12 日,全球出貨量最大的智能可穿戴廠商華米科技(NYSE:HMI)發佈了 2019 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該季度華米營收達到 18.625 億元人民幣(約合 2.606 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 73.3%。出貨量方面,華米第三季度出貨量達到 1370 萬,相比 2018 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 67.1%。

華米增長的原因是什麼,智能手錶賽道的未來發展又會如何?

01 Amazfit 的提前卡位

華米此次財報的數據超出了外界預期。之前預計該季度,華米的營業收入介於 16.4 億元至 16.7 億元之間,對應同比增長在 55% 左右。

淨利潤方面,本季度華米淨利潤達到 2.033 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 1.138 億元增長了 78.6%,環比上一季度增長 128%;經調後歸屬於華米科技的淨利潤為 2.098 億元人民幣(合 2940 萬美元),同比去年也增長了 56.3%。

華米同時還在季度報後發佈了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綜合數據,2019 年前三個季度的營收總和達到 37.008 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 52.9%,並且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營收。考慮到四季度是電商銷售旺季,預計華米今年的全年營收成績也將大幅超過去年。

主要經營及財務數據均有顯著提升,受財報消息提振影響,華米 11 月 12 日盤前漲幅超過 6.5%,如果以 10 月 30 日開盤價 8.95 美元計算,華米科技股價在今年的雙十一週期已經累漲 24%,得到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肯定。

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黃汪認為,華米專注於產品多樣化、品牌提升和國際擴張的戰略舉措,帶來了持續的回報。

華米目前的主要產品是智能手環與智能手錶兩大條線,其中智能手環以小米手環為主,在今年發佈了第四代產品;而智能手錶業務線,所指的正是從 2016 年正式推出的 Amazfit 自有品牌。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報告,Amazfit 品牌已經成為全球排名第五的智能手錶品牌。

如果說是小米手環將華米帶入公眾視野,那麼 Amazfit 則承載了華米的未來。

具體動作上,華米在今年 6~8 月連續發佈了多款自有品牌 Amazfit 產品,我們將這些產品的基本信息進行了梳理:

華米Q3營收增長超7成,智能手錶下半場來了嗎?

外界不少聲音認為連續召開發佈會是搞「表海戰術」,容易讓市場失焦。但是從結果上來看卻並非如此,Amazfit Q3 單季度出貨量突破百萬,今年雙 11 當天,Amazfit 也同時在天貓和京東獲得多項銷冠,特別是在天貓上僅用一小時便超過了去年雙 11 的全天銷售額。

在我們看來,華米在今年 6~8 月的密集產品發佈至少達到了兩個目的。

首先是徹底建立起完整、細分的產品條線。

上圖中僅列出了標準版本的售價,結合此前 Amazfit 已經在售的智能手錶青春版以及米動手錶青春版來看,Amazfit 已經完成了 200 元至 1500 元檔位的細分卡位佈局。

更重要的是,這種劃分並非單純依靠價格,而是同時在產品功能、受眾人群、外觀設計等方面全面細分,實現戰略合圍。

比如在 Amazfit 米動健康手錶上就搭載了 ECG 心電傳感器,能夠對房顫進行有效檢測及提醒,滿足用戶的健康需求。而 Amazfit 智能運動手錶 3 則針對運動相關功能進行了全面升級優化,支持 GPS、北斗、格洛納斯、伽利略定位。

第二點是,通過概念款式和新旗艦款式上探更高單價。

承擔這一任務的主要是 Amazfit X,華米將大量「黑科技」塞到一款產品裡並不只是「秀肌肉」,更重要的目的是提升品牌價值,繼續對更高單價上探。

華米Q3營收增長超7成,智能手錶下半場來了嗎?

擁有華米「黑科技」的Amazfit X

這種嘗試當然有其必要,在消費者中形成中高端產品的認知將使得企業有更大的利潤調整空間。事實上,正是因為 Amazfit 品牌的快速增長,華米淨利潤率已經從 2016 年的 1.5% 提升到了今年的 9.9%(前三季度)。

在 Amazfit 的有力帶動下,華米「駛入」快速路。

02 一步快,往往步步快

智能手機市場進入飽和競爭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根據 IDC 的統計數據,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出現了連續兩年的下滑,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為 9890 萬臺,同比去年下降 3.6%。

但智能手錶賽道卻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IDC 在去年發佈了一項有關於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規模預測,根據其所發佈的數據,2018 年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約為 7240 萬,而在 2022 年智能手錶的出貨量將達到 1.21 億,在這份預測中,智能手錶也是可穿戴設備中絕對增長量最高,佔全部設備比重最大的品類。

在另一家調研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日前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中,2019 年 Q3 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同比增長 42%,達到了 1400 萬。儘管不同機構的統計數字存在出入,但對於智能手錶賽道的快速增長有著一致共識。

因此便不難理解,最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和科技巨頭,都開始涉足智能手錶業務。

而華米的優勢在於,Amazfit 是在智能手錶還是一個邊緣戰場的時候就入場,搶佔了先發優勢,並且在今年通過豐富的產品線完成了全面卡位。

華米Q3營收增長超7成,智能手錶下半場來了嗎?

華米 Amazfit 智能運動手錶

財報中有一組數據值得引起關注,華米在第三季度的研發支出達到了 1.24 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 0.6 億元增長了 107.7%,翻了一倍還多。同時,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總研發支出為 2.91 億元人民幣,也去年同期的 1.78 億元人民幣高出了 63.2%。前三季度研發支出在營業費用總額的佔比,也從去年同期的 45.0% 增長至 50.5%。

這說明,華米仍然在不斷加碼技術研發投入,試圖擴大其在智能手錶賽道的先發優勢。

要知道硬件研發投入有一定的滯後效應,華米該季度在研發支出上的大額投入,實際上是在為明年(或更往後)上市產品的銷售及服務收入提供支撐。

研發支出以及市場品牌費用的增長並沒有影響華米的盈利能力,原因在於,華米通過內部運營效率的提升,將整體營業費用增速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第三季度華米運營費用佔收入的比例為 13.5%,環比下降了 4.3%,同比下降了 1.4%。

持續盈利、加大研發投入、提高運營效率,「結硬寨」的華米步步為營。

03 重新審視智能手錶的未來價值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日前宣佈將以 21 億美元全資收購 Fitbit。消息一出,Fitbit 股價應聲大漲接近四成。

谷歌瞄準的顯然不是 Fitbit 的產品本身,而是以其作為突破口,切入到健康管理領域裡來。知名投資機構 CraIG Hallum 的分析師在相關分析報告中指出:「豐富的健康和健身數據,加上 Fitbit 平臺上 2800 萬活躍用戶,將為谷歌提供巨大的價值。」Fitbit 只是小菜,十萬億規模的健康產業是正餐。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數據時代,而手環與手錶是唯一可以貼近用戶的皮膚、採集人體數據的設備,這一點,即便是手機也無法做到。

按照黃汪的規劃,售賣硬件只是華米科技的階段性任務。通過其「芯(芯片)+ 端(可穿戴終端)+ 雲(健康雲服務)」的整體佈局,華米是在給未來打下基礎——賣出更多設備,積累更多數據,企業也可以因此獲得更強的服務能力。

趨勢是明顯的,北大醫院最近公佈了一項基於華米設備的心臟健康研究成果,通過智能手環的 ECG 和 PPG 功能判斷房顫的準確度分別高達 94.76%和 93.27%,與專業醫師的人工判讀結果基本一致。

據 Business Insider 報道,美國一對夫婦在新澤西州徒步時不慎跌下懸崖,掉入河中,但因為 Apple Watch 的跌倒檢測功能自動撥打了 911,二人最終及時獲救。華米目前也已經在 Amazfit 米動健康手錶中上線了這一功能,這在國內也是首家。

拼數據、拼服務,這才是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之間真正的「未來戰爭」。

對照來看,華米當下的股價很可能被低估了,按硬件企業常用的市銷率計算,按 11 月 13 日股價計算,華米當前的 PS 為 1.21,而標普 500 平均了各行業的 PS 約為 1.7,Fitbit 作為一家仍在虧損的企業,PS 也有 1.1 兜底。智能硬件「老大哥」的蘋果 PS 則高達 4.4。

當然,企業發展離不開歷史的進程,隨著 5G、IoT 時代的到來,智能硬件企業的價值有望得到資本市場的重新審視,華米也將有機會釋放更大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