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魏、晉,5453個常用漢字簡史

第一次“認識”徐無聞先生,是十年前,在成都,無意間路過一家飯館,卻被飯館門前的一副對聯吸引,甲骨文書體——“

從來高文多出西蜀,茲有美食猶傳古風”。十六個字,當時大概只認出來十四五個。落款“徐無聞”,未曾聽說。《莊子》雲“目無所見,耳無所聞,神將守形,形乃長生”,對這個名字印象極深。

秦、漢、魏、晉,5453個常用漢字簡史

回到家後,強迫症發作,把十六個字都查全了。隨手又查“徐無聞”,被徐先生的大名、學問、著述、書法、篆刻所震驚。也最喜歡徐先生的一方“尋章摘句老鵰蟲”閒章。

徐無聞先生(1931—1993)是蜀中耆宿,西南師範大學教授。原名永年,三十耳聾後更名“無聞”。繁體字書寫時,如徐先生自署、啟功先生題簽等,也多寫作“徐無聞”。在文字學、金石學、碑帖考證、書法、篆刻、詩詞、繪畫、教育、收藏等領域,均成就卓著。曾任《漢語大字典》編委,撰著有《甲金篆隸大字典》等。楊明照《文心雕龍校注》、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的隸書題簽,也都是出自徐先生之手。

秦、漢、魏、晉,5453個常用漢字簡史

徐無聞先生

徐無聞先生主編的《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最早由四川辭書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流傳較少,曾一度在孔夫子舊書網被炒到數千元價格。《字形表》前言,也是徐先生以褚體小楷手書。

《字形表》用表格的形式,簡明地展現了5453個常用漢字簡史。收錄字形共計21780多個。表格分為三欄,上欄為秦,中欄為西漢,下欄為東漢魏晉,呈現了秦漢魏晉漢字演變的歷史。

秦、漢、魏、晉,5453個常用漢字簡史

秦以前流傳下來的篆文體系的文字,我們稱之為古文字;我們今天通行的正體字稱為楷書,是從漢末魏晉南北朝開始發展,到隋唐時繁榮極盛。秦漢魏晉是篆書和隸書盛行的時期,也是漢字從古文字發展演變為今天通行正體字的關鍵時期。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較為全面地收錄了從秦代至西晉的篆書和隸書字形,字形材料來自帛書、竹簡、木牘、碑刻以及銅器、璽印、磚瓦等器物,清晰地反映了漢字從秦代開始定型之初到西晉的歷史演變軌跡,使我們對楷書形成的過程也一目瞭然,可為了解文字演變、臨習書法、從事篆刻等的案頭工具書。

秦、漢、魏、晉,5453個常用漢字簡史

一般的字形表,只平面地羅列漢字字形的演變,而脫離漢字所在的語境,僅見其形,不明其義,不獲其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借鑑《隸辨》《隸篇》的優長,下冊專闢《文句》一目,將《字形表》收錄的每一個字形所在的文句,全部摘出,一一對應,在語境中展現漢字的應用生態,是一部會說話的字形表,一部字典,一部訓詁、聲韻材料集成。(查詢方法,請參考文後拉頁部分。)

裘錫圭先生評價本書說:“《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彙集了豐富的資料,其中七十年代以來發現的秦和西漢前期簡帛上的字形,是同類工具書裡從未收錄過的新資料,尤其值得重視。全書的體例也相當完善,對研究漢字的人來說,這是一部很重要很有用的工具書。

秦、漢、魏、晉,5453個常用漢字簡史

當然,裘錫圭先生也撰寫了《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讀後記》一文,對本書的一些疏失之處,逐條進行了訂正,收在《古文字論集》中(中華書局1992年版)。此次出版,也將該文附錄在了本書之後,前後參考,更便讀者利用。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是徐中舒先生主編的《漢語古文字字形表》的姊妹篇,2010年也曾在中華書局再版,字頭都是按《說文解字》的順序編排,始一終亥,後附筆畫檢字表。兩書一同參讀,並把文字代入《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下冊《文句》對應的語境之中,再與《說文》、段注互相發明,相信對文字之學定會有不一樣的體悟。

秦、漢、魏、晉,5453個常用漢字簡史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秦、漢、魏、晉,5453個常用漢字簡史

本書目錄

前 言

凡 例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一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二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三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四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五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六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七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八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九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十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十一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十二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十三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十四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補遺

文 句

附 錄

引用參考書目

本表引用散見期刊部分器物目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讀後記(裘錫圭)

檢字表

秦、漢、魏、晉,5453個常用漢字簡史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中華書局2019年9月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