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話的兒化音是完全無規律的嗎?

蘇健朋


應該是河北人的兒化音,不光是北京。兒化音的產生,侷限在極少數地區,有點特殊,無法解析原因。河北到底有多少人講話有兒化音,沒有準確答案。兒化音,是習慣語音,可能是少數民族土話轉化為漢語的結果。


手機用戶52103914249


要說兒化音,不僅北京話有兒化音,四川話、湖北話、揚州話都有兒化音。不過,無論哪裡的兒化音都不如北京話的兒化音更準確,更有規律可循。

有些南方人不懂北京話兒化音的用法,於是,到北京後為入鄉隨俗,也在語言里加入了兒化音,可是,當他們帶著兒化音跟北京人說話時,把北京人聽得笑痛了肚子。比如北京話中的“今兒個、明兒個”就是今天明天的意思,南方人不懂兒化音的用法,就說“今天兒,明天兒,天天都在下雪兒”聽起來還很壓壓韻,實際上這種用法是錯誤的。因為北京話中的兒化音該用的時候用,不該用的時候不能用,今兒個、明兒個是北京方言中固定的詞彙,絕不能說成今天兒明天兒。

在北京話中,同一個詞加了兒化音和不加兒化音,意思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沒勁”和“沒勁兒”,說的就不是一回事兒。“沒勁”是指沒意思,比如看了一場電影,覺得不好看,沒意思,北京人就會說,“這場電影真沒勁。”這裡是不帶兒化音的。假如一個人病了,餓了,沒力氣,就會說“我今天沒勁兒。”這裡必須帶兒化音。

北京話中的兒化音還有語言修飾作用,凡比較精緻、小巧、可愛的事物,都要加兒化音,反之則不加。比如一朵花,為了表示可愛,就說一朵花兒,包子或餃子裡面的肉餡就要加兒化音,讀作包子餡兒,餃子餡兒。一個小夥子姓王或姓張,老年人會稱呼他為“小王兒或小張兒”,這裡的兒都是輕聲。

北京話根據事物的大小來決定是否加兒化音,比如米粒兒、豆角兒、面片兒,凡覺得小的都可以加兒化音。當然,這是鑑於口語而言的,很多兒化音在書面語言上是體現不出來的。因此,南方人和北京人同時捧著一篇文章朗讀,南方人沒有一點兒化音,而北京人就會讀出兒化音。而普通話也是一樣,要想說好標準普通話,一些詞彙也需要加兒化音,畢竟普通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北京話發音為標準音的現代漢語。當然,標準的普通話並不等於北京話。



若愚趣談


我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生長在天子腳下,對北京話不敢說懂,還是知道一點的對於兒話音,那不是說隨處可用的,它有一定的規律,比如說等我會兒,在這加上兒話音讓人聽著順耳,再如前門大街,簡稱是前門,如果說成前門兒那就不對了,所以兒話音不能到處用,它是非常有規律的,好了就說這樣多吧,供大家參考


用戶16702708153


應該是有規律的。外地人尤其是南方人語言習慣裡少有兒化音,我是江蘇人,雖然學中文出身,也弄不懂兒化音的規律,總覺得“京片兒”很好聽。囉嗦兩句,南方人講兒化音往往多讀一個音節,比如“花兒”,北京人讀是一個音節,南方人讀是兩個音節。


南山牧雲578


首先北京人最喜愛用兒化音,把不同的發音念成相同的。其次北京兒化音沒有規律。然後北京兒化音有多種來源,其中3種由音的訛變形成;另外是由說話過快形成,還有情緒成分在裡面。最後兒化音跟場合、區域有關,正式場合用的最少,南城比北城更重。


杜若花盛開


首先北京人最喜愛用兒化音,把不同的發音念成相同的。其次北京兒化音沒有規律。然後北京兒化音有多種來源,其中3種由音的訛變形成:另外是由說話過快形成,還有情緒成為在裡面。最後兒化音跟場合,區域有關,正式場合用的最少,南城比北城更重。


吾是四五六


廣東人表示好搞笑[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