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前言:很多朋友希望有一個好的指標來輔助選股,現有一份“抄底神器”指標(附使用說明),如需領取該指標可留言,工作人員看到後會及時回覆!

股市給那些缺乏經濟基礎的人帶來了以小錢賺大錢的機會。對那些才高志大者來說,股市簡直就是一塊經濟福地。然而這個“有經驗的人獲得很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地方殺機四伏,偶有斬獲雖然不難,要頻頻得手並非易事,而以此為生則更是對自我和人性的挑戰。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解釋何以一般股民敗多勝少,那就是:人性使然!說的全面些,就是這些永遠不變的人性--討厭風險、急著發財、自以為是、趕潮跟風、因循守舊和耿於報復--使股民難於避開股市的陷阱。說得簡單些,就是好貪小偏宜、吃不得小虧的心態使一般股民幾乎必然地成了輸家。

俗話說,掙錢只有三個方法:用手,用腦,用錢。用手掙錢掙的是辛苦錢,用腦掙錢的已算是人上人,真正的掙錢是用錢掙錢。用錢掙錢,聽來多來吸引人,誰不想用錢掙錢?但用錢掙錢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有錢,其次是你有相關知識來用這些錢掙錢。股市就提供了這種完美的機會。炒股不要求你有很多錢,大有大做,小有小玩。它也不要求什麼了不起的知識,非要學上三年五載才能買股票。股票市場給了所有像我一樣窮人家的孩子一個用小錢就能用錢掙錢謀生的場所。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深人骨髓的逆向思維

任何一個做投資的人都會說一句話:“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確實如此,在投資的世界裡,“乘人之危”和“趁火打劫”都是美德。很多投資大師們最津津樂道的案例幾乎都是在某個公司碰到了大麻煩的時候下的手。當然,逆向思考不僅僅是隻盯著公司危機的發生,它幾乎是投資者深入骨髓的一種行為習慣。

芒格說:“把事情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有時候對一個問題苦苦思索無法得出一個完滿的答案,但反過來思考卻可能讓人豁然開朗。比如我們可能很難說清楚怎樣才能獲得幸福的生活,但我們至少都可以列舉出來一些生活不幸福的例子。就像當對於投資中的一些問題無法充分證實的時候,試著從相反的方向看看能否證偽,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逆向思維並不總會帶來正確的結果——特別是當某種趨勢遠遠未到達轉折點的時候。“為了逆向而逆向”的傾向更是容易招致主動性的錯誤。但從更普遍的角度和更長的時間週期來看,逆向思維確實能夠幫助投資者更好地規避風險和發現機會。


9張思維導圖明白中國股市

1、股市導圖總綱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2、k線基礎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3、均線基礎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4、切線基礎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5、指標分析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6、選股方法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7、板塊輪動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8、統計分析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注意:導圖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


雙共振指標背後原理:

那麼金融市場中,當兩個以上指標出現共振時,說明市場上的資金出現了同向性,個股小能量匯聚到了一起,最終出現了強大的共振,引發了一波行情。共振是一種合力,是發生在同一時間多種力量向同一方面推動的力量。這樣的標準參數被大量運用到EA系統裡,為大機構帶來穩定的盈利。

MACD與KDJ組合的操作技巧:

1,主次之分: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經講到很多MACD和KDJ的單獨操作技巧,我們知道MACD屬於趨勢性指標,KDJ雖然叫做隨機指標,但是我們在實際的操作中,是以震盪指標(又叫擺動指標)的方式來使用的,所以,在MACD與KDJ的組合中,以MACD的方向為主,以KDJ為輔助尋找*點。

2,單邊行情:在上升趨勢中,MACD均線在零軸線上方運行,當KDJ運行到低位超跌時進行做多,下降趨勢中,MACD均線在零軸線下方運行,等待KDJ運行到高位超買區域進行做空。

3,橫盤震盪:在橫盤震盪的箱體中,MACD均線無論是在零軸線上方還是在零軸線的下方,都會特別的貼近零軸線,或者直接與零軸線重疊,這個時候重點關注KDJ,高位超買做空,低位超賣做多即可。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4,背離:重點關注MACD背離,MACD頂背離形成時,等待KDJ指標高位超買時做空,當MACD底背離時,等待KDJ低位超跌時做多。在個別的情況下,MACD與KDJ同時形成背離,這種信號的可靠性更強。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MACD+KDJ需注意的特點:

1,當遇到強勢的單邊行情時,KDJ很難打到超買或者超賣區域,關注KDJ的三根線的發散程度,快線大幅偏離慢線的時候,即使沒有達到超買或者超賣區域,也可進場。

2,在股市中,在使用指標共振的時候,依然要重點參考成交量。

3,MACD與KDJ組合的指標共振,可以把握進場點,但是不能預測獲利空間。

4,MACD與KDJ組合的指標共振,不適合過小或者過大的週期,例如:1分鐘走勢過小,MACD的趨勢性優勢凸顯不出,例如:月週期走勢,週期太大,KDJ的超買超賣優勢凸顯不出。


學會結合MACD與KDJ選股

指標KDJ和MACD是股票交易中最常用也是最好用實戰型最強的指標,這點毫無疑問!無論新手還是老手,好好研究就對了。

KDJ和MACD確實存在著很明顯的滯後性,尤其是MACD,作為一個趨勢性指標,和均線系統其實是一個道理,趨勢確立後才發出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盤整週期效果很差),而KDJ是一個比較靈敏的隨機指標,發出信號的次數也明顯較多,錯誤信號也很多,這一點要有清醒認識。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但是二者結合應用具有很強的實戰性!

二者結合的應用給出三點建議供實戰參考(只給出買入例子,賣出做反向思考即可):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1、週期適當拉長,建議至少60分鐘級別以上,日線、周線、月線、季線,尤其是後三者成功率特高;

2、在MACD即將金叉,或者稱為有金叉傾向(綠柱子成縮短趨勢)的前提下,KDJ先行金叉,即可買入;

3、建議只做MACD0軸以上的金叉;

4、放棄買在最最最低的價格上的想法吧。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大豐實業是我在26日早盤結合KDJ與MACD選出來的,不同的指標在某一種行情下就會發揮出它特有的專長,所以在使用方式上都是值得研究的。在股票的分析上不能單一的靠某一指標去分析,而是多個指標配合確認信號的可信度。

講了這麼多,可能會有人說我是馬後炮,甚至說我是莊託,這裡也不想過多解釋,今天,筆者也是同樣用此法,選出了一隻接下來有望從底部爆發的短線股。看下圖:

中國股市致1.8億股民:不是錢越來越難賺,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此股屬於上升回檔類型的股票,前期KDJ與MACD指標一波上漲之後,底部放量拉昇,如今也是回踩支撐線,再次放量上漲,符合KDJ與MACD結合的標準。

當然,這些只是本人操作的一部分個股,操作上,還老規矩,我會在圈子 CBD099,分,享,早盤一次三隻,仍舊每天有漲停,本人的操作理念從不打無準備之仗,精確買賣點把握,不追漲,不殺跌,緊跟主力步伐,提前潛伏有機會爆發的個股。

任何指標都有滯後,但是不同的指標在某一種行情下就會發揮出它特有的專長,所以在使用方式上還是值得研究的。在股票的分析上不能單一的靠某一指標去分析,而是多個指標配合確認信號的可信度。在我的操作習慣裡,我是分別設置了KDJ和MACD分別設置了不同的參數,加上均線配合使用,這三個只要有兩個發生了共振就基本可以確定信號了。


投資,如何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巴菲特的那句“別人恐慌的時候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

那麼,當一個投資者擁有價值投資的性格,並且在比較長的歷史投資經營中明白這種做法是可行的,形成自己的體系時,他就能逐漸做到知行合一。當他看到白馬股因為黑天鵝事件暴跌後,會不由自主的買入。並且在不斷下跌中,他會保持樂觀和耐心(可能會買入更多),直到公司基本面重新被市場認可,股價回升後賣出。而沒有這種交易體系的投資者,可能會在股價暴跌時想“要不要買入”,但當股價走勢圖讓所有人感到恐懼時,我們也會同樣感到恐懼,又會說“再等等吧”。而當股價回升後,我們許多人又會懊惱說,那時候想買,為什麼沒有下手呢?

而在價值投資的另一邊是成長股投資。顧名思義,成長股投資就是尋找市場成長最快的好公司。在這種體系下,估值從某種意義上被淡化。一個高速增長的公司,在一開始也往往會有比較高的估值。同樣道理,一個擁有完善成長股投資體系的投資者,發現到市場上增速很快,行業大爆發的好公司時,會不由自主的買入。而當你的體系不完善時,即使發現這是一個好公司,卻因為高估值而膽怯,希望股價回落到合理的水平。而往往,優秀的公司在股價的主升浪中,估值很難合理化(有時候,真的合理了,股價就跌了)。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又會想“為什麼那時候沒下手,我心理想著要買的。”同樣的道理,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體系並不完善。

所以一直認為,知行合一的最終形式讓我們的投資體系機械化。這種機械化來自於我們內心對於市場的理解(當然,這種理解是要正確的),同時對於我們自己的認知(不同的性格,生活經歷,適合的投資方式也不同),以及不斷嘗試之後給我們的反饋。

當我們的體系機械化後,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因為投資體系成為了我們的一部分。

當我們看到符合我們體系的變量後,我們自然而然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做到行動和思想一致。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二十年來,量化基金大行其道。其背後的邏輯也是希望將優秀投資者的思維模式程序化,在資本市場獲取超額收益。然而量化基金的問題是,市場由於投資者結構,宏觀基本面,流動性,甚至投資者年齡等變化,會導致市場風格,審美觀不斷變化。這也可能導致量化的程序無法長期在市場保持有效。

而優秀投資者最核心的技能是其學習能力,以及對於投資者人性的理解。畢竟,當塵歸塵,土歸土後,一切都是哲學。投資的最終也是一種哲學。

總結而言,投資/交易中的知行合一是建立於自己完善的投資體系和方法論,並且能夠將這種體系機械化的基礎。這種體系是建立於非常複雜的多因子之上,包括性格,對市場的理解,風險偏好等等。

朋友們好,感謝你的閱讀,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風險自負。更多股票技巧分析和操作方法,可關注公眾號越聲策略(ysw88876)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