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東營#【青年榜樣】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久病床前有孝子”:記新時代東營最美青年王偉

母親癱瘓九年,兒子兒媳床前盡心照料

從2011年至今,王偉的母親已經躺在床上九年了,癱瘓、高血壓、思維不清、情緒不穩定……腦出血後遺症一直在折磨著這個可憐的老人。無論工作再忙,生活壓力再大,遇到多麼不如意的事,回到家後,王偉都會換上樂呵呵的表情,親親媽媽,對媽媽說一句“媽,我回來了”。

2008年,王偉父親因病去世,之前為治病四處借債,家庭生活舉步維艱。2011年,王偉的母親因意外突發腦出血,王偉辭掉了穩定工作守在母親床前,專心照顧母親。如今,九年過去了,母親雖然依舊癱瘓,生活不能自理,但有了王偉夫妻倆和王偉岳母的照顧,精神狀態越來越好了。一大家子生活得和樂幸福,王偉十分感恩,能在母親有生之年,陪伴她左右……

#i東營#【青年榜樣】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久病床前有孝子”:記新時代東營最美青年王偉

母親生病,他悉心照料

每天清晨,王偉和妻子崔燕便早早地起來做好飯,一口一口地喂母親吃完,再去上班。崔燕在孤島採油廠上班,有時喂完婆婆吃飯,時間來不及了,她便在坐車途中隨便吃點。晚上下班回來後,崔燕總會主動幫著照顧婆婆。

王偉說,2011年2月,母親董玉娥在洗手間不慎滑倒,腦袋磕到了馬桶上,突發腦出血。在重症監護室待了一個多月後,醫生告知“回家養著吧,能維持多久不好說”。從此,王偉便開始了日復一日照顧母親的生活。

剛出院時,母親兩個多月都處於植物人狀態,身上插著導氣管、胃管、導尿管,為了方便照顧,王偉便和母親在一個房間睡覺,他始終面朝母親側著睡,從此王偉還養成了可以一個姿勢睡到天亮的習慣。在王偉的悉心照顧下,母親雖無法說話,但漸漸右手可以活動了。王偉擔心自己睡得太沉聽不見母親的動靜,他便專門給母親買了個塑料小鴨子,一捏就可以出聲。王偉告訴母親,如果不舒服就捏小鴨子。“最多的一次晚上起來了17回,我記得很清楚,最長的一次睡了20分鐘,然後天就亮了。”王偉笑著說,母親有時手稍微一動,碰著小鴨子,他聽到後會立馬起來查看,看到母親沒事才放心。

“由於吸收營養機能弱,媽媽每隔3小時左右就要喂一次飯,因為體內鎖水功能差,喝下水後1小時40分鐘要小便,每隔2天半要大便。每天晚上要1個小時的按摩,然後擦洗身體,清潔隱私部位,中間要不斷和她說話聊天,讓她儘量出聲說話、思考問題,避免腦萎縮。”在這些年的陪伴中,這些事情王偉做的越來越得心應手。

#i東營#【青年榜樣】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久病床前有孝子”:記新時代東營最美青年王偉

他的善良,感動了岳母

董玉娥剛生病時,王偉和崔燕還沒有結婚。董玉娥剛住院時,王偉便給崔燕母親朱玉鳳發消息,說不能拖累崔燕了,自己知道崔燕不肯分手,就求朱玉鳳幫忙勸勸崔燕和自己分手,這感動了朱玉鳳。“這孩子很善良,也很可憐,咱再不幫幫他,以後可怎麼辦啊!”善良的朱玉鳳後來成了王偉的岳母,還幫著照顧起了董玉娥。

朱玉鳳今年62歲,就比董玉娥小一歲,經常有朋友、親戚勸她“這什麼時候是個頭啊!”可她卻總是開玩笑地說:“誰讓我有個傻姑娘呢,就當我是個傻娘吧。”餵飯、吃藥、按摩,王偉夫妻倆上班時,朱玉鳳便一人承擔起家裡的大事小情,不僅要照顧董玉娥,還要照顧3歲的外孫,有時著急了累了,也會向夫妻倆抱怨一下,但她總是把生活料理的妥妥帖帖。如今,鄰居們碰見她,總是誇她照顧得好。雖然日子苦點兒累點兒,但家人們在一起,生活也總有希望。

#i東營#【青年榜樣】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久病床前有孝子”:記新時代東營最美青年王偉

懷揣感恩,帶著希望前行

看到母親的病情漸漸有了好轉,辭職一年後的王偉便開始打零工賺錢。剛開始是小時工,或者是幹半天,後來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忙的時候常常加班到晚上十點鐘。為此,他還專門在母親的房間裡安裝了攝像頭,方便及時查看母親的身體狀況。

週末天氣好的時候,夫妻倆常常會帶著母親出去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因為住在六樓又沒有電梯,全靠王偉揹著、抱著母親上下樓。每次王偉一手從身下攬住母親的肩膀,一手搭起她的膝蓋時,她便像個小孩子一樣,把頭偏過來靠在王偉的胸膛上。

由於無法正常刷牙,加上早前愛吃甜食,母親上牙床牙齒基本掉光了,她最愛吃的食物也變成地瓜粥或蜂蜜南瓜粥,所有硬點的菜王偉都要給她用飯勺鏟碎,或者用牙齒嚼碎後用口喂她,王偉第一次喂她時候問媽媽,你覺不覺得噁心,媽媽說不噁心,王偉說你就當自己是個小孩吧。《初學記·鳥賦》裡寫道,“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自然界中也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現象,從古至今,中華傳統文化中歷來將“孝道”看的很重要,王偉沒有想到自己做的有多好,只是覺得不盡心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平常,王偉經常會摩挲媽媽的臉,盯著她的眼睛告訴她,媽媽我愛你,我很想你。媽媽會問他,你在我身邊怎麼還想我,王偉說我就是在你身邊還是特別想你。王偉親親媽媽的臉,她也會盡力探過頭來親親王偉。

九年來,雖然多次接到過母親的病危通知,但每次都能轉危為安,這種闖鬼門關的心境,讓王偉更加懂得陪伴的意義。陪伴在母親身邊,除了排遣王偉的愁緒跟不斷壓抑的、對媽媽的心疼,王偉更希望這份彼此陪伴的回憶能帶給媽媽生存的力量,這份堅守從此也有了溫度和意義。

一天一天,歲月在母親身上刻畫出了越來越深刻的印記,皮膚逐漸粗糙起皺,眼角的紋路在逐漸加深,大小便失禁、嘔吐的次數增多,但王偉還是珍惜每天都能看到母親熟悉的面孔,傾聽母親熟悉的聲音,撫摸親吻母親那雙熟悉又蒼老的手……

每次到了飯點,王偉3歲的孩子也會催著爸爸媽媽去給奶奶餵飯。王偉相信平時家人對母親的照顧,能讓孩子耳濡目染,也能讓他理解到“養老孝親”的含義。

王偉說,他比一般人都要不幸,因為命途多舛,無法像正常人一樣享受父母相伴、全家團聚之樂,他又比一般人都要幸運,能在母親有生之年,待在身邊侍奉她,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更幸運的是能遇到自己的愛人,她們一家人無怨無悔的辛勤付出,讓自己擁有了一個更大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