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園裡小松鼠多了,專家教你如何與它相處

最近有市民反映

逛公園時經常能看見小松鼠

這些年不光山區

城市裡的小松鼠也越來越多了

還真有不少朋友發了在各處看見松鼠的照片

北京公园里小松鼠多了,专家教你如何与它相处

天壇公園裡的小松鼠

松鼠為什麼會多起來?

我們又該怎樣科學地與這個小可愛相處呢?

小鮮專門採訪了動物保護專家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

聽聽他怎麼說

“全球松鼠的品種大概有200多個,北京常見的就兩種,一種民間叫五道眉花鼠,身上長著五條條紋,學名叫金花鼠,長得非常可愛;一種叫巖松鼠,灰色的,個頭比較大,尾巴大大的,很漂亮。”李理說,松鼠的棲息地主要在城市和山區的過渡地帶。近些年,北京的生物多樣性恢復的特別快,食物鏈也越來越完整,棲息地物種在恢復中,所以松鼠的數量在增加,不但山區,城市公園也能看到松鼠的身影。

北京公园里小松鼠多了,专家教你如何与它相处

海淀公園裡的小松鼠

松鼠也是生物多樣性的貢獻者。一方面它是猛禽的主要食物,另一方面,它也是傳播種子的小園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松鼠吃不完的食物如松子,喜歡挖坑埋起來,但埋完之後有的能想起來,有的就忘了埋哪兒去了。有科學研究顯示,一隻松鼠一生會埋100到300顆種子,很多都想不起來了,後來這些種子就長成了參天大樹。

棲息地在山區和城市之間的過渡地帶的小松鼠,近些年為什麼會大量出現在城市公園裡?李理介紹,松鼠屬於齧齒類動物,繁殖能力比較強,一窩可以產四五隻,最多的能達到七隻。隨著周邊山區松鼠種群的擴大,松鼠和松鼠之間也有領地紛爭,失去領地的松鼠就會另闢新天地,來到城市裡,發現這裡不但能藏身,還有遊客餵食。陶然亭、北海、地壇、天壇等市區裡一些大的公園,有水的、植被豐富的、樹上還有很多果實的,就會留下一些松鼠居民,這是生態環境好的體現,食物鏈豐富,生物多樣性會慢慢完善。“松鼠也比較喜歡和人打交道,經過我們這麼多年的巡護和監測,發現小松鼠經常去村裡找食物,在垃圾站裡翻。”李理介紹。

北京公园里小松鼠多了,专家教你如何与它相处

頤和園裡的小松鼠

黑豹隊員們發現,在香山公園,經常有市民帶著家裡的剩菜剩飯來喂小松鼠,還有的人專門買一些核桃、松子,最常見的是花生,松鼠特別喜歡。巖松鼠比較膽怯,五道眉花鼠膽子大,時間長了,它們和遊客零距離接觸,遊客可以手遞手餵食,小松鼠經常把嘴兩側的嗉囊吃得鼓鼓的。

這樣做,其實有很大的安全隱患。“雖然小松鼠長得好看,但它也是鼠類,和所有鼠類一樣,會傳染鼠疫、人畜共犯疾病等,松鼠的牙齒很長,一旦咬到手很危險。”

李理在此提醒廣大市民,喜歡小松鼠,要在野外觀看、欣賞,不要過於親近松鼠,更不能在家裡飼養。

現在,不但松鼠,城市裡還能看到黃鼠狼、刺蝟。“天冷的時候,松鼠和黃鼠狼都特別喜歡躲在汽車裡取暖。所以冬天著車之前,最好打開前蓋看一看,如果出現一窩一窩的小骨頭什麼的,要及時清理。它們都喜歡嗑一些東西,所以也要檢查線路、剎車什麼的,防止啃斷了有安全隱患。”李理說。

北京公园里小松鼠多了,专家教你如何与它相处北京公园里小松鼠多了,专家教你如何与它相处
北京公园里小松鼠多了,专家教你如何与它相处

朋友圈裡的小松鼠,拍攝自世界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