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板塊“抗跌”基因 長春高新、愛爾眼科再創歷史新高

醫藥板塊“抗跌”基因 長春高新、愛爾眼科再創歷史新高

昨日(11月13日)A股市場“輕指數、重個股”行情再現,行情面維持震盪調整態勢,深強滬弱格局一覽無遺,市場觀望情緒濃厚,不過還是有個別板塊較為活躍。

從盤面上來看,醫療器械服務、生物製品、眼科醫療等醫藥產業鏈板塊午後表現較為抗跌,截至收盤,在醫療器械服務板塊之中,長春高新、愛爾眼科再創歷史新高,樂普醫療、歐普康視等個股表現堅挺,大博醫療、通策醫療等個股表現不俗。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從11月11日起,新版醫保目錄談判藥品部分已進入實質談判階段。此次談判成功的藥品,將納入國家醫保乙類目錄,且地方醫保目錄無權調出、也不能更改支付標準或限定支付、統籌地區確定支付比例。談判確定的支付標準有效期2年(2020-2021年)。此次國家醫保談判品種,主要是針對獨家或專利期保護的價高品種。從今年起,國家醫保局啟動新版醫保目錄調整工作,這也是國家醫保局成立後第一次全面調整,同時是18年來對所有藥品的一次全面梳理。新版醫保目錄分為常規准入和談判准入兩大部分。今年8月,常規准入目錄已下發。

相比常規准入部分的調整,談判准入部分更備受市場期待,尤其是創新藥企。此前國家醫保局介紹,此次目錄調整,對臨床價值高,但價格昂貴,或是對醫保基金影響比較大的專利獨家品種,根據專家評審和投票遴選結果,初步確定將128個藥品納入談判准入範圍。另據業內人士統計,本次醫保談判包括70個擬新增品種,31個2017年談判到期續品種。

渤海證券指出,隨著醫藥行業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深化,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分級診療等政策促使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仿製藥及高值類耗材價格下行大勢所趨,具有突出臨床價值的創新藥械或將長期受益,此外三季報披露完畢,建議投資者立足業績走勢,結合政策和行業格局關注以下投資主線:1)國內新藥研發環境火熱,CRO和CMO將持續保持高景氣; 2)仿製藥帶量採購的背景下,推薦優質專科製藥企業;3)隨著進口替代的進行,推薦優質醫療器械及耗材生產商;4)受益於消費升級,以及不受醫保的約束,推薦消費類服務或藥品供應商。

川財證券認為,繼續看好行業高景氣度持續的醫藥外包優質企業、產品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原料藥企業以及受益於進口替代及集中度提升的骨科耗材領域的頭部標的。

此外,華創證券分析,2020年重點看好醫藥消費板塊。在醫藥剛需背景下,醫藥零售及醫療服務等泛連鎖行業在品牌壁壘及擴張邏輯(內生+外延)推動下,擁有較高的成長性和業績穩定性,我們繼續看好這兩個板塊帶來的中長期投資機會。同時,部分精品中藥由於品牌護城河深厚,市場潛力大,因此仍保持中高速穩定增長。我們看好業績穩定的3大板塊投資機會。

醫藥板塊“抗跌”基因 長春高新、愛爾眼科再創歷史新高

等待資金配合技術反抽

早盤視點:指數調整多日後,成交量保持地量階段,整體市場的殺跌動能減弱,接下來技術性反彈應該是指數嘗試要走的行情,然而這個取決於場外資金對整理過後的行情態度,其實很多個股,只需要少量買盤,就會觸發股價的反彈按鈕,觸發這個按鈕的資金越多,市場反彈的一致性就會越強,本週最後兩個交易日是指數和大部分個股扭轉節奏的關鍵時間,資金配合和成交量配合,那麼技術反抽就有望有效展開。
從盤面上看:部分板塊和個股開始站穩是週三盤面的特徵,其中黃金、醫療器械、釀酒和生物製藥等藍籌和白馬板塊佔據板塊漲幅榜,讓指數有護盤的力量呵護,而主題上,繼續緊扣科技類方向和電子消費方向,其中電子製造和半導體元件表現突出,部分個股走出漲停的走勢,市場的人氣有所恢復,創業板指數和中小板指數收紅,週三的市場賺錢效應比周二的高,其實白馬績優方向有貴州茅臺創歷史新高拉動,而主題方向,基本上繼續圍繞消費電子和科技的方向。

從技術上看:滬指暫時守住了2891點的支撐,連續收出兩根帶有下影線的K線,一定程度說明2900點附近的支撐力度,當前技術指標KDJ當中J值已經是超賣階段,技術反抽的需求是有的,而創業板指數的K線則表現相對好一些,K線獲得了30日線的支撐而且收出陽線,終止了連陰的走勢,也沒有跌落短期的均線系統,創業板指數的上升通道依然是有望保持的,就看後市這兩天能否重新站上5日線了,也就是部分主題類個股的表現將會跟隨創業板指數的回踩反彈走勢。

醫藥板塊“抗跌”基因 長春高新、愛爾眼科再創歷史新高

從操作上看:雖然短線還沒有到真正的摩拳擦掌階段,但已經到了準備做節奏反彈的階段,其實部分個股的走勢很清晰的,充分調整後,反彈的需求是較高的,利用的就是股價的波動節奏獲利,當然部分個股可以利用趨勢獲利,其實當貴州茅臺走出新高後,一些趨勢性的白馬的階段走勢就更有保障了,也是資金敢於持股的一個因素,所以績優類個股的趨勢性持股階段問題不大,主題個股上,其實繼續跟消費電子和科技方向相關,低吸的機會已經增多,可選擇性的個股也多,專注於一個主題方向,把握其中獨立趨勢走好的個股低吸買點,主動適應十月份的行情。

市場交投的背後:主力與大眾

第一節如何看待莊家

在應用成交量進行分析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莊家行為”以及目前股市中股東的構成體系,只有明瞭這些,才能真正明白成交量背後的真實交易者是何人。

什麼叫股票莊家?什麼是莊家建倉、莊家控盤?

莊家是一個歷史的產物,現在很少提及,但是涉及“莊家”這一概念的很多內容對以下的關於主力的研究有借鑑意義。對於歷史我們應批判地吸收與繼承。

莊家和散戶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中國股票歷史中,“莊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這一歷史產物一方面是由中國股市的特點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散戶更關注於莊家而不是股票本身這一散戶的人性特點決定的。國內股市與國外股市最主要的區別之一就是國內大股東往往持有大量的非流通上市股,這就使得股票二級市場中的數量明顯地減少,這樣便給炒作二級市場的股票帶來方便,某個人或某些人,也有可能是投資者等,只需用為數不多的資金就可以吸收某隻股票二級市場中60%~70%,甚至是90%以上的流通股,手中擁有這麼多的籌碼就等於操控了這隻股票的二級市場走勢。莊家坐莊有兩個要點:一是莊家要在股市中直接參與買賣,而且是低買高賣,中國的股市不允許做空,也只有在低位買進然後再高位賣出才能夠獲利;建倉的方法因莊家的手法不同而有明顯的區別,快速集中大量地買賣可以使股價迅速漲跌,而緩慢地買賣即使量已經很大,對股價的影響仍然很小。二是莊家還得有辦法控制局面的發展,讓自己獲利出局,這樣才能算是成功的莊家。因此,莊家要把資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資金用於建倉,這部分資金買進的股票籌碼可以稱之為底倉,是莊家等炒高了股價進行拋售獲利的那部分籌碼。另一部分資金則用於控制股價。控盤是有成本的,所以,要坐莊必須進行成本核算,看控盤所投人的成本和建倉資金的獲利相比如何。這一部分資金也可以稱之為拉抬股價吸引散戶跟風盤的資金,在莊家炒作完畢打算全身而退的時候,這部分資金獲利很少甚至可能會出現虧損。如果這不影響總體獲利,就可算得上成功的坐莊過程。

莊家之所以能坐莊成功,是因為市場上存在大量對行情缺乏分析判斷能力的盲目操作的股民,這些股民的最大特點就是股價上漲時情緒狂熱,下跌或持續橫盤時會恐懼或缺少耐心等等。只要市場的這種性質繼續存在下去,莊家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獲利。隨著股民總體素質的提高,坐莊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但坐莊仍然是嬴面很大的,因為莊家掌握著主動權,市場大眾在信息上永遠處於劣勢,所以在對行情的分析判斷上總是處於被動地位,這是導致其群體表現被動的客觀原因。這個客觀因素永遠存在,因此,也可以被莊家頻繁利用。

可以說,由於莊家專業水準高,他們更敏感地發現大市發展過程中應該具備什麼特點,更敏感地意識到各種技術關口位的作用及調整的時間等。也由於莊家的資金量特別大,影響力不同尋常,因此,他們的操作只要符合大市發展規律,就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決定大市發展的主導力量。

醫藥板塊“抗跌”基因 長春高新、愛爾眼科再創歷史新高

第二節中國的股市是否已進入“無莊時代”

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實施,未來兩年內中國的股票市場將逐步進入全流通時代。目前大機構、基金、券商、私募基金、遊資等可以說是股市二級市場中的主導力量,它們緊跟政策導向、經濟形勢,可以說是順勢而為,它們的操作手法少了莊家控盤的操縱股價這一特點,卻多了一種緊隨大勢的理智。最近一兩年內,股票市場因為門檻低、操作簡單,吸引了一大批的新開戶者,這種開戶數的持續增長,是否標誌著一個全新的時代來臨,即一個由機構主導大行情由散戶推波助瀾的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在加快,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外國股市對國內股市的影響力也正逐漸加強。隨著人們文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在買賣股票時是否變得更理智了,不再盲目追漲殺跌了呢?隨著證券法的完善,證監會對坐莊行為的大力打擊,莊家是否不敢再操縱股價了呢?原來的“莊家”這個歷史產物是否消失了,還是改頭換面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了大眾投資者面前?讓我們對以上幾點逐一分析,看一看目前的市場是否還有“莊家”存在的必要,或者目前的市場是否還能容許“莊家”的存在?

股權分置改革的實施雖然會使二級市場的流通股顯著增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市場上的某些遊資、大戶、投資公司等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購買大量流通股從而充當莊家的角色。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小盤股、題材股、概念股,股票的暴利因素足以促使資金入主坐莊,漁翁得利。

目前機構所佔市場份額已經達到44%,如果加上未能列入統計的私募基金,則還將大大突破這個比例。數字表明,機構手中持有大量的籌碼。雖然,政府、大眾投資者都對機構寄予穩定市場的厚望和期待,但這並不代表機構為了自身利益或相關人的利益而採取“莊家行為”,機構在這種行動中雖然沒有像以前莊家那樣明目張膽地對股價進行操縱,但在仔細分析之後,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某些機構存在的部分坐莊行為。散戶開戶數的增長只是增加了一些股票的股東總戶數,並不足以影響到實質性的籌碼集中度。在大多數股票的交易中,散戶仍然扮演著遲到一步、在拉抬股價中出力的轎伕,而真正左右股價走勢的主力仍然是那些控制大量籌碼者。所以說,機構(主要是基金、券商)持股集中度的提高以及開戶數的持續增長不能誤認作“無莊時代”的標誌。

外國股市的冷暖的確會影響到國內的股市,但這種影響力時間跨度長,並無礙某些手控籌碼的“莊家”操縱股價。

對坐莊行為的打擊,讓莊家行為有所收斂,並不意味著莊家能徹底消亡,手持大資金者,仍能通過各種方法,買進大量流通股票,從而操縱股價。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目前的中國股市雖然大背景發生了很大改變,但並非進入了一個“無莊時代”,這並不影響某些大資金對股票進行一定程度的操縱獲利。雖然這種操縱較為隱蔽,但如果懂得方法仍可以抓住線索,按圖索驥,看出莊家行為,把握“莊家”意圖(注:莊家一詞加引號表明當前的莊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莊家)。

目前我們通常把那些具有部分莊家行為的操縱股價者(如某些機構、券商、基金、民間遊資等)稱之為“主力”,主力這個概念是一個比較適合當前市場的用語。

醫藥板塊“抗跌”基因 長春高新、愛爾眼科再創歷史新高

第三節什麼是主力

目前,股票的價格走勢不是處於無序狀態,市場仍有大資金在部分操縱著股價的走勢。對於這種有部分莊家行為,然而又同以往的莊家有所不同的介人者,我們將其稱為“主力”。即股市中的主要力量,對大盤或個股的漲跌起主導作用的力量。

大盤與個股的主力有很大不同,主力與莊家的概念也不相同,本文所述主力一般均指個股主力。主力是持股數較多的機構或大戶,每隻股都存在主力,但不一定都是莊家,莊家可以操控一隻股票的價格,而主力只能短期影響股價波動。主力更注重大勢、更講究順勢而為;而莊家則往往對外界不聞不問、入莊前制定詳細的計劃,並按計劃行事。主力與莊家最大的相同之處是,手握大量籌碼,對股價的走勢能夠產生部分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他們獲利動機是相同的,只是操作過程中會有所不同。

投資者如果研究過跟莊技巧,仍可將其部分應用到現在的市場中,因為主力和莊家的操盤手法基本是一樣的,但也應記住主力畢竟無法完全主導個股走勢、隨心所欲,個股走勢還取決於市場環境及大眾情緒,瞭解了這些,投資者才能從容應變。

本文講解成交量是從“主力”這個概念出發的,因為首先對一般散戶而言,面對盤面信息、成交量情況等是無法區分出股票背後的主導力量究竟是

“主力”還是“莊家”;其次,隨著對坐莊行為的打擊,以前那種吸籌達70%~90%的“莊家”已經很少見了,個股背後的主導力量一般都是吸籌在50%以下的“主力”。

以上內容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中所提個股不構成買賣意見,交易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如果有朋友操作不是很理想,關注筆者公眾號:小張講財(cm30099),幫你快速解決問題,選好股,把握好買賣點!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