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分段、橫移、智能……哪種斑馬線,您覺得最方便

在城市的一些路口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為了更快地過馬路,行人會站在便道之下的斑馬線上,有時還會擋住右轉車輛。這其中有行人安全意識的淡薄,也有路口設計不合理,導致斑馬線過長的原因。

為了改善問題,北京的一些路口開始對斑馬線進行改造。有的斑馬線調整了方向,有的變換了位置,還有的在旁邊增加了行人闖紅燈的“監督設備”。在各種高招之下,行人過馬路變得更加方便,也更加安全。

全向斑馬線

分流通行更安全

全向、分段、横移、智能……哪种斑马线,您觉得最方便

石景山區政達路與銀河東街交叉十字路口,行人過馬路的方式有些與眾不同。除了正常的南北向、東西向通行,還有人直接走起了斜向的“對角線”。

這個路口是石景山區改造的第二個“全向十字路口”,目前已運行了5個月。與普通十字路口只有四條斑馬線不同,這裡還多施劃了兩條斜向的斑馬線,同時配置了斜向的紅綠燈。剛剛從西南角走到東北角的範先生表示,如果是在別的路口,他得先從南走到北,再從西向東才能過來,而在這裡走一趟就夠了,確實挺方便。

了增加斜向斑馬線,全向路口的另一大特點是人與車完全的分流通行。當馬路上有車行駛時,所有的行人都需要站在便道上等待。而在某一時刻,各方向的行車道都會亮起紅燈,所有車輛停住,路口內只允許行人通過。過路學生小姜表示,這樣的設計對行人更安全,走的時候不用擔心哪邊竄出來一輛車。

相比於全向路口的秩序井然,在相隔不遠的銀河大街與魯谷路交叉口,行人過馬路則是另外一番景象。這裡是常規的十字路口,指示行人和機動車的信號燈會同步變紅變綠。當行人看到綠燈準備過馬路時,機動車道上的轉彎車輛也會同步啟動,行人與車輛經常會發生交織。記者現場看到,有一名行人還差點與一輛左轉車發生碰撞。

【美中不足】

唯一的不足是綠燈時間有點短。記者看到,無論往哪個方向過馬路,行人的通過時間都只有短短20秒,以普通成年人的常規步速,走斜向過馬路甚至都不太夠用,更不必說年歲較大的老人。而且斜向的斑馬線沒有中間等候區,如果行人走到一半發現變了紅燈,會出現進退兩難的情況。

分段斑馬線

行人過街更從容

今年55歲的劉華,一年前剛剛搬到位於大興金科嘉苑的新房。原先住在東城的她,每次過一些大路口都得緊邁步子,“距離太長了,不快點走都走不過去。”

全向、分段、横移、智能……哪种斑马线,您觉得最方便

劉華入住的新小區位於新源大街與永興路交叉口的東南角,她十分驚喜地發現,小區門口的這個路口有些不太一樣——路口內設置了四片可供停留的區域,過一條馬路的斑馬線也被分為了三段。首先從便道起步,沿第一段斑馬線走上停留區;到達停留區後,等信號燈變為綠燈就可以沿第二段斑馬線向對面的停留區前進;最後再沿第三段斑馬線走就能登上對面便道。

“將斑馬線分段”不僅僅在新源大街上進行,目前大興已有近百個路口完成了類似改造。路口開闢出來的停留區被稱為“導流島”,既有分離右轉車道與直行車道的作用,也可以讓行人過馬路更加安全。以新源大街與永興路交叉口為例,改造之前,行人過馬路需一口氣跨越南北向的8條車道和2條自行車道。而在改造之後,兩座導流島之間的距離只有6條車道,行人過馬路更加從容了。

在劉華看來,這樣的改造對於行人遵守信號燈也有一定幫助,“原來過馬路,燈沒變就得走,其實是闖了紅燈。”而在導流島上,面前是快速通過的直行車輛,根本沒有闖紅燈的空間。

【美中不足】

雖然這樣的改造讓行人過馬路更有秩序,但改造方案不一定適用於市區其他大路口。記者看到,無論是新源大街還是永興路,都是直行車輛居多,走右轉車道的車輛非常少。行人過第一和第三段斑馬線時,都需要跨越右轉車道,而這段距離並沒有紅綠燈,行人必須等待車輛通過後才能前進。如果改造的路口有大量右轉車輛,行人過馬路反而會更加困難。

橫移斑馬線

等燈路人更規矩

全向、分段、横移、智能……哪种斑马线,您觉得最方便

家住崇文門的老胡,平時經常和家人去附近的搜秀商城吃飯。每次走到崇文門外大街與東興隆街的交匯路口,老胡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路口車多,人多,感覺特別亂。”

老胡表示,以前過馬路時,總會有一大堆人站在便道之下的斑馬線上,“也不知道誰帶的頭,就為了貪那一兩步。”站在斑馬線上的行人如果過於靠前,還可能會擋住右轉車輛的行進路線,造成擁堵。

就在半個月前,老胡再一次路過這裡,突然發現變了模樣。西向東行的機動車道停止線往後錯了十幾米,斑馬線也隨之橫移,來到了東興隆街當中。原先位於路口的舊斑馬線已經消失,過馬路的行人都被引導到了新斑馬線旁。

“這樣人都避開路口了,顯得不那麼亂了。”原先總是站到便道下的行人,在新斑馬線旁倒是挺守規矩,都站在便道上等待。究其原因,是舊斑馬線被設置在了路口的曲線拐彎處,這使得行人過馬路的距離被拉長。橫移之後,斑馬線長度被縮短,行人也沒有了“貪步”的必要。

【美中不足】

記者近日來到崇文門外大街與東興隆街的交匯口,發現行人過馬路秩序良好,與右轉車輛也不會發生衝突。但在馬路對面,崇文門外大街東側,同樣進行了斑馬線橫移改造的西花市大街卻存在一些問題。新斑馬線旁邊的便道完全被共享單車所佔據,幾乎無法站人,過路行人也因此被擠回了路口,通行情況依然比較雜亂。

智能斑馬線

搶行闖燈更明顯

除了調整斑馬線的方向、位置,還有的路口在智能設備上做起了文章。在朝陽區金桐東路與兆豐街的交叉口,路邊的一扇大屏幕輪番播放著行人闖紅燈走過金桐東路的影像。記者看到,在下午4點半至5點的時間段內,有四名行人闖紅燈的行為被大屏幕抓了個正著。

全向、分段、横移、智能……哪种斑马线,您觉得最方便

金桐東路雖然車流量不算大,但因為路中間有綠化帶遮擋視線,闖紅燈確實有很大危險。到了5點20分左右,一名外送員由西向東騎著電動車闖了紅燈,身邊甚至還有直行的汽車經過。不一會兒,他剛剛的闖紅燈的全過程就呈現在了大屏幕上,騎行者的面部清晰可見。可惜的是,這時電動車已經騎走,大屏幕並沒有對其起到警示作用。

由兆豐街往北走大約80米,臨近景華北街的一處過路口也安裝了智能設備。如果說大屏幕起到的是監督作用,這裡的設備則更具保護意義。面向便道的一側有一根警示樁,會隨著行人信號燈同步變紅變綠。警示樁的正下方還有一條亮光的線,如果紅燈時有人越線,喇叭會馬上報警:“您已闖紅燈,請退回安全線內。”當綠燈亮起時,喇叭則會發出通行指示:“現在綠燈,可以通行,請注意安全。”記者在路側觀察了二十分鐘,沒有發現行人闖紅燈的行為。

類似的智能設備,在通州區喬莊北街也可以找到。在喬莊北街小區南門外,一處過路口沒有設置紅綠燈,取而代之的是路側的兩根方形柱子,上面寫著“多元智能斑馬線”。

全向、分段、横移、智能……哪种斑马线,您觉得最方便

面向行車道的一側有一扇LED屏,時而顯示綠色的“禮讓行人”,時而顯示紅色的“減速讓行”。

全向、分段、横移、智能……哪种斑马线,您觉得最方便

當亮起“減速讓行”時,斑馬線兩側嵌入地面的道釘也會閃爍黃白色燈光,方形柱子還會向斑馬線上打光,並亮起“注意安全”的投影。從遠處看,這種亮光在缺乏照明的夜晚十分有用,可以幫助司機更好地確認斑馬線上的情況。

【美中不足】

記者發現,通州區喬莊北街的系統在識別是否有行人過街上還不準確。半個小時的時間裡,大部分行人過街時,系統都沒有啟動,有時行人已經過了馬路,各種燈光才會亮起來。記者經過試驗發現,只有當行人站在路北側便道的一個特定位置上,並且要停留至少一兩秒,系統才會觸發感應。如果等待時站的位置靠左或靠右,系統則完全“不予理睬”。而在路南側的便道,無論站在哪個位置上,系統都沒有任何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