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農民夫妻脫貧攻堅中遞申請:請黨組織考驗我

11月11日,入冬的天氣透著絲絲涼意,納雍縣龍場鎮犀牛洞村米堆包組的苗族村民馬光志,正組織村民或搬運培育用於明年栽種的佛手瓜苗,或用儀器實地測量規劃流轉用於明年發展產業的田土面積。該村第一書記張瑜在進村入戶指導發展產業的同時,還特意為馬光志、顧敏夫妻倆送來一本《黨章》,併為他們上了一堂黨的知識“輔導課”,讓他們進一步提高對黨的思想認識,鼓勵他們不僅要帶頭勤勞致富,還要帶動周圍群眾發展產業,用實際行動接受黨支部的培養考察,爭取早日成熟向組織靠攏。


​納雍農民夫妻脫貧攻堅中遞申請:請黨組織考驗我

犀牛洞村第一書記張瑜(中)在輔導馬光志夫婦學習黨的知識

脫貧致富不忘本,入黨念頭早已生。今年4月,馬光志萌生了申請加入黨組織的念頭,他專門跑到犀牛洞村村“兩委”辦公樓,找到第一書記張瑜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一次,張書記專門給我講了黨的政策知識,還教我從手機上下載黨的知識進行學習。”馬光志說,那次他真的跑得值,回家後有空就按張瑜書記教給他的辦法用手機從網上下載學習資料,不斷加深對黨的認識和了解。

馬光志的微信名叫“為家庭努力”,為了一家5口人的生計,今年35歲的他,曾經帶著妻子顧敏一起到海南幫別人種香蕉,“運氣好,不遇颱風,每年還有萬把塊錢的收入,運氣差點,餬口都成問題。”其妻顧敏說,後來又跟著馬光志跑到廣東、浙江進廠,每月有兩三千塊,由於自己身體不爭氣,打工掙的辛苦錢都交給醫院頭(治病)了。

在外闖蕩了多年也長了些見識的馬光志,逐漸明白了文化知識的重要,2013年,他確定帶著妻子回家找點出路,也能撫育孩子上學唸書,不要再讓他們吃沒有文化的苦頭。同年,鑑於他們一家確實困難,被識別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管理。在充分享受各種惠民好政策扶持的同時,馬光志去年當上了護林員,媳婦顧敏成為了保潔員,每月均有穩定的工資收入。“現在黨的政策確實好得很,如果還埋怨共產黨,那真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囉。”馬光志心存感激地說。

馬光志一家在一系列惠民政策扶持下,加上自己努力,於2018年年底摘掉戴了五年的貧困帽子。脫貧不脫政策的延續解除了馬光志的後顧之憂,今年他家養殖的140頭大小豬因疫病原因造成損失,政府又給予8700元的補助。說起黨和政府對他們一家的扶持關懷,馬光志如數家珍。他說,“只有黨才能帶領我們過上好日子。”

馬光志這個倔犟的苗家漢子,於今年10月17日正式向犀牛洞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申請書的最後,馬光志莊重提出,“請黨組織在實踐中考驗我。”

​納雍農民夫妻脫貧攻堅中遞申請:請黨組織考驗我

馬光志夫婦在查看培育佛手瓜苗情況

自己才遞交《入黨申請書》沒多久,有一天,馬光志又特意跑到犀牛洞村“兩委”辦公室,再次向第一書記張瑜請教,諮詢一家兩口子是否都可申請加入黨組織,他想動員妻子也寫入黨申請書。在獲得明確的答覆後,他立即回家勸媳婦顧敏也一起申請加入黨組織。“馬光志那天像檢到一大坨金子一樣高興得不得了。” 顧敏說,“我當時這樣想,他馬光志都申請,我也照樣可以申請,跟著黨走不後悔。”11月5日,馬光志代妻子顧敏將《入黨申請書》遞交給村黨支部負責人。苗族夫妻倆去年才脫貧,今年雙雙申請加入黨組織,在當地傳為佳話。

​納雍農民夫妻脫貧攻堅中遞申請:請黨組織考驗我

馬光志在實地測量產業發展土地面積

幾年來,馬光志實現了由脫貧戶變成致富帶頭人的華麗轉身。今年,馬光志積極響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政策號召,與其他人一起流轉400畝土地種植優質辣椒,涉及農戶83戶,其中貧困戶24戶。一季辣椒下來,用工高峰期有80多人務工,群眾收入多的高達2.6萬元,周圍一些群眾跟著馬光志搞起了養雞餵豬、種植辣椒等產業,初步嚐到了甜頭。

“今年我們帶頭試種的幾百畝辣椒成功後,周圍群眾都比較相信我,說我今後種啥子,他們就跟著種啥子。”馬光志說,目前,他們正按照鎮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的規劃開始流轉土地,計劃明年發展500畝佛手瓜和栽種1000畝訂單辣椒,現在他們培育的佛手瓜苗可保證600畝種植面積。接受採訪結束,馬光志立即與妻子走進育苗室,仔細觀察培育用於明年春季栽種的佛手瓜苗長勢,並安排人員幫助轉移瓜苗確保安全越冬。

這對苗族夫妻倆,正用實際行動一步一個腳印向黨組織靠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