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科舉狀元劉春霖如何靠書法逆襲人生?

娟花兒


劉春霖的文化造詣之高,可以說是自古以來非常少見的,他博學多才,興趣廣泛。對古文學、史學和金石學造詣深邃,並對訓詁學、文字學、音韻學研究有素,頗多見解。他不但是中國的最後一個狀元,他還是中國最早一批精通中西文化的大學者。尤其對日本很有研究。要了解他,我們還是大體瞭解一下他的人生吧。


劉春霖(1872—1944),字潤琴,號石雲。中國晚清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人,清德宗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所謂“第一人中最後人”。

劉春霖狀元及第後,授以翰林院修撰,不久被派往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深造。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回國,歷任諮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法政學校提調、北洋師範學校監督等職。

劉春霖家道貧寒,世代為農,其父先後在濟南、保定府衙當差。 其母亦在知府家中做女僕。

幼年的劉春霖跟隨父母在濟南,因生活困難,6歲時被送回老家河北,依託哥嫂撫養,8歲時入私塾讀書。

劉春霖天資非常聰穎,學習非常刻苦,深受老師喜愛。後來,父親把他帶到保定,送入蓮池書院讀書。在蓮池書院十餘年中劉春霖的學業長進很快,頗得院長吳汝綸賞識。

這個蓮池書院的院長,可不是一般的一個院長,近代中國瞭解西方的一大批人物都出自他的門下。

吳汝綸(1840-1903),字摯甫,一字摯父,安徽省桐城人,晚清文學家、教育家。同治四年進士,授內閣中書。

光緒十四年(1888年),張裕釗轉任江漢書院教習,吳汝綸向直隸總督李鴻章毛遂自薦,辭去冀州知州,接任蓮池書院山長之職。

當時住在北京城的日本和西方文人學者也常往保定向吳汝綸請教,相互切磋。

特別是日本教育界人士與他來往頻繁。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促進了吳汝綸對西學的瞭解,萌生了興辦新式學堂的主張。

1889年,吳汝綸到蓮池學院之後,銳意改革,不拘一格,他聘請日本教師教授外文,改進教學方法,對西學極為重視。因此,國內慕名求學的青年很多。福建的嚴復、林紓、馬其昶、安徽桐城的姚永概、李光炯、房秩五等人都受過教益。

劉春霖能夠進入吳汝綸主持下的保定蓮池學院,就是進入了晚清中國最開放的一所薪式學堂。

他的校友嚴復就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西學大師。劉春霖後來留學日本,也是與他的蓮池學院這個背景分不開的。

辛亥革命後,劉春霖曾出任袁世凱大總統府內史。1917年12月,任中央農事試驗場場長。在徐世昌、曹錕當大總統期間,被授予總統府秘書幫辦兼代秘書廳廳長。後又任直隸省教育廳廳長、直隸自治籌備處處長等。曾兩次代表徐世昌到山東曲阜主持孔子大成節典禮,並因此名噪一時。

劉春霖在大總統府和直隸省任職期間,目睹了當時軍閥混戰、內部爭鬥、政治腐敗的局面非常憤慨。他把自己在總統府任職比作“執戟郎官”。

終因對腐敗官場不滿,於民國十七年(1928)憤然辭官,在上海、北京以詩書自慰。

他在“群玉山房”中,收藏各類書籍1萬餘冊,古籍以明清刻本居多,其藏書印有“劉春霖印”、“石雲鑑藏之章”、“石雲收藏”、“潤琴劉春霖”等。可見他對做學問有多熱愛。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佔領北平。大漢奸王揖唐和劉春霖是同科進士、日本留學時的同學,王揖唐多次邀請他出任北京市市長,都被劉春霖嚴詞拒絕。日偽惱羞成怒,第二天即派日偽軍抄了劉的家,用刺刀把全家人趕出家門。後經重資買動和託人說情,才讓家人進門,把抄去的財物送還。此事對劉的打擊很大。

劉春霖生於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雖然潔身自好,但是,也看不到中國的希望在哪裡,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貧達”觀,成為主要的精神支柱,在無力改變中國的路上,他只能盡一些自己的微薄綿之力。

抗戰時期,劉春霖贊助興學。除了在本村興建小學一所,房屋和學校設備均由其資助,並贈匾額一方,上題“鑄才爐”懸於門庭。他還贊助過河北省知名人士倡辦的北京燕冀中學,並任該校董事會董事。他還為救助河北災民,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幫助災民安置生活生產。

1944年因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享年72歲。

劉春霖的狀元之名,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據說主考大臣經過認真挑選,把入選殿試的試卷按名次排列,呈請慈禧太后“欽定”。

當時慈禧太后正準備做七十大壽,想從科舉之中看到一點吉兆。於是本來選好的狀元,卻悄悄發生了改變。

慈禧首先翻開奪魁的舉子是廣東人叫朱汝珍。慈禧一見“珍”字,便想起了珍妃,因為珍妃支持光緒皇帝改良,太后十分不悅,又加上朱汝珍是廣東人,使慈禧聯想到太平天國洪秀全,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高舉反清大旗的孫中山……這些大清朝的“首逆”都出自廣東,於是將朱汝珍的試卷扔到一旁。當慈禧翻開第二份試卷時,高興起來了。

原來第二份試卷是直隸肅寧人劉春霖。“春霖”二字有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之意,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場春雨。加之直隸地處京畿,“肅寧”又象徵肅靜安寧的太平景,於是,大筆圈定,名列榜首,發榜時劉春霖由原來的第二名而成了頭名狀元。為照顧社會輿論,慈禧雖然沒有把朱汝珍的名抹掉,但是卻屈居劉春霖之後了。

1905年9月2日,一紙清帝諭令宣佈廢除科舉考試。自此之後,科舉制度被正式廢除。當時袁世凱,張之洞等人在內的一批高官,聯名上書朝廷,明確建議光緒帝在全國範圍內廢除科舉考試,建立學校。

劉春霖在高舉狀元后的第二年,清廷就廢除了在中國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劉春霖便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

如果單純說劉春霖的書法成就,千里馬以為,劉春霖的書法學習趙孟頫參以黃庭堅,多溫婉蘊籍,如春花爛漫,自然平和。以沖和平淡求絢爛之不朽,流露出一種不急不躁的自在與坦蕩。

作為官宦出身的劉春霖,他的書法既沒有館閣體的腐儒氣,也沒有狷士的張揚,確實是一個淬鍊有素雅士。

例如,他的小楷儘管也沒有為館閣體的桎梏所囿,但是,他的書札對聯還是有一定的自我抒發的。

如果我們能夠從劉春霖的人生作為和他的書法風格精神聯繫起來,我覺得他的平和人生的修為,在書法裡可以看得更形象一些。古人云“字如其人”,對劉春霖來說,這是恰如其分的。


千千千里馬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科舉狀元劉春霖如何靠書法逆襲人生?

劉春霖,確為人不逢時,清朝滅亡,民國成立,後來遇上了中國的軍閥輪番執政,作為一名清末最後一個狀元,保持了一個儒家人的節操,正直,不與滿清為伍,不為日本做事。後期歸鄉辦學。從事家鄉教育事業,成為一名真正的放棄榮華而做自己力所能及之善事。

其書,善小楷,無與倫比,精妙,為當時第一。時人云,明代有文徵明,清末有劉春霖。在當時題匾較多,求字盈門。

據說也會畫畫,非常才氣的狀元。

楷書嚴正清勁,獨步一時。其字寓學問之氣,知其劉春霖一肚子學問,從文字書墨可見一斑。作詩寫文,都是垂手可得。實乃真才實學。否則這狀元也不是輕鬆得來。

身遇逆境,而心懷不亂,依然從容淡定,演繹了一名中國史上科舉狀元的最後人,明明白白做人做事。贏得了後世的讚譽。


狂喜淡墨a


1904年7月,中國舉行了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此後,在中國大地上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考試製度正式宣告壽終正寢。關於科舉考試,歷來都是譭譽參半。可是客觀來說,科舉制度在人類歷史上,仍然是功大於過的。

清末狀元劉春霖書法

本來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應該莊重嚴肅才對。可是這次科舉考試,不但形式不嚴肅,連最後取狀元,看的也不是有才無才,而是純憑當政者的個人喜好,鬧著玩一樣信手欽點了狀元。

慈禧太后

歷史上所有的狀元、榜眼、探花都要由皇帝御筆欽點。這次考試也不例外,當考官把選好的考生試卷呈報給慈禧太后時,她不管文章好壞,先看考生姓名。當她看到第一名叫朱汝珍時,心中老大不爽。因為明朝是朱姓的天下,而且清朝一直有各種反清復明的勢力在活動,搞得當權者不勝其煩,所以一看到姓朱的就覺得不吉利,堅決不能當狀元。

隨後再一看,這個朱汝珍還是廣東人,那就更犯忌諱了,因為慈禧最恨的康有為、孫中山就是廣東人,所以直接把卷子就扔了。看來慈禧是現在地域炮的鼻祖啊!

清末狀元劉春霖

然後再看第二名,字跡娟秀,名叫劉春霖,那年正好中國大旱,慈禧一想;“春霖就是下雨的意思,現在天下大旱,這名字祥瑞”,於是直接就點了狀元。於是,這個本來是榜眼的劉春霖,竟然憑藉名字成功逆襲,變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


小魚挑燈讀歷史


中國3000多年的科舉考試是在1905年被清朝廢除的,而最後一位科舉狀元叫劉春霖。

劉春霖狀元及第後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後被派往日本進去東京法政大學深造。辛亥革命爆發後,受邀出任袁世凱大總統府內史,接著被任命為中央農事試驗場場長。曾兩次代表徐世昌到山東曲阜主持孔子大成節典禮,名噪一時。

“七七事變”後,日本佔領東三省,日本人極力拉攏,對其許以高官,劉春霖嚴詞拒絕,日本人惱羞成怒,抄了劉春霖的家,後經過重金以及拖人說情,才將家產還回。

經過此事之後,劉春霖深受感觸,開始贊助興學,捐資贈書。黃河氾濫之時,到處奔走號召募捐救援災民。

劉春霖博學多才,書法圓勻平正,尤其擅長小楷,在書法界有著“大楷學顏,小楷學劉”的說法,書法作品留布甚廣。

劉春霖雖是滿清最後一位狀元,書法造詣了得,為世人所推崇,但最主要的還是他那不做“賣國賊”的氣節以及一顆愛國愛民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