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銷量10.46億,三隻松鼠衝100億年營收在望

文 | 張夏雨

即便超過70億規模,三隻松鼠仍然惴惴不安。它希望在今年雙十一可以恢復高增長,為了克服長達兩年的增長放緩,在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管理創新路上,其撞了一個又一個南牆。

隨著11月12日零點的鐘聲響起,10.49億的銷售額塵埃落定。這或是三隻松鼠從迎來風口到靠內生增長;從依賴環境到依賴自身;從迎接不可控到實現可控的過度時刻,一個還算漂亮的註腳。

01

11月10日22點,安徽蕪湖,三隻松鼠總部,燈火通明,人流交錯。

廣場中央,一個約3米乘1.5米的大屏幕播放著倒計時。底下一排小字寫著,“沒有保底,就是10億。”迎雙十一,這是數千名員工深夜未歸的原因。電商、企劃、產品部門的人員悉數在場,倉庫裡,一摞摞疊好的快遞盒等待安置。

屏幕底部標註的10億,是三隻松鼠對今年雙十一銷售的預判。10億,是小型食品企業一年的銷量、中型企業單品一年的銷售額,而今,這個數字有望通過一場活動達成。

據說,10億的測算來自技術部門編寫的算法,算法考量了電商平臺購物車內相關產品的金額、線下預購……

“大差不離。”同快消君一起在現場的媒體人云淡風輕,他已經多次參與三隻松鼠的雙十一了。可這種“篤定”,在倒計時結束、銷售額滾動不久後,受到挑戰。

“是不是涼了?”身後有人議論道。說話的,是個中年男人,沒有穿三隻松鼠的工裝。工作人員告訴快消君,他是員工家屬。每年11月10日-11日,三隻松鼠都鼓勵員工邀請親朋好友到廠房“玩”,受邀人士可以在辦公大樓和廣場隨意穿梭。在特定區域,擺放著官方供應的奶茶、燒烤、壽司、爆米花和零食——一個看上去足夠輕鬆的氛圍。

當天零點,不少家屬在現場觀看銷售額從0到1億的過程。零點是流量高峰期,按照經驗,這隻需十多分鐘。

現場,銷售數字開始滾動,主持人在臺上帶領所有人高呼,“1億!1億!”。可屏幕上,銷售額以每10秒數百萬的速度“緩慢”攀升。氣氛開始微變,高呼的數字迅速調整為“1千萬”。

直到零點19分23秒,銷售額定格在1億元。

人群散場,但議論未散。2018年雙11,三隻松鼠破億花了9分26秒,銷售額6.82億元。

一頗有資歷的員工收到了同事的短信,“你覺得今天怎麼樣?”。過了幾秒,他回覆:“你覺得呢?”。天,就這樣聊死了。

那天,有人一夜無眠,但也未必所有人都在忐忑中度過。11月11日10點,三隻松鼠創始人章燎原在會議室出現。在快消君看來,他精神頗好。彼時,三隻松鼠的全渠道銷售早已超過了5億元。

當時針和秒針再次同時指向12,屏幕上的銷售額定格在了10.49億——這是對算法的認可。一直監控數據的人,對最終結果,也不意外。此前,線下、線下的預熱,成就了當天的結果。

可對於橫生的波瀾,大多數人心有慼慼。有言論稱,很多品牌設置凌晨1點結款,拖緩了銷售峰期。也有人說,似乎人流太高,後臺系統出現過宕機。

“11日零點20分,銷售額同比去年減少50%;但到了凌晨1點,已和去年持平。分析看來,雙11的戰線拉長、大家對休閒食品促銷時的購物衝動不是那麼太強,均是因素之一……”章燎原說。

分析頗多,可對於今年雙十一三隻松鼠銷售峰期為何延長,終無定論。畢竟,外部不可控因素導致的變動。身處其中的商家,很難倖免。

雙十一銷量10.46億,三隻松鼠衝100億年營收在望

02



在三隻松鼠工作,每天都會經過廠房正門口的人工湖。

那是個長、寬不足50米的小湖。小湖養著兩隻鵝,它們在水邊站立,不時低頭清理羽毛。一員工介紹,這兩隻鵝是“松鼠們”的“寶貝”,有獨特寓意。其中,一隻代表著銷售額,另一隻,代表著增長額。

兩隻“鵝”反覆出現在人們腦海裡,變為實物,時時提醒著每一個員工。

銷售額是三隻松鼠成名的原因之一。2012年,三隻松鼠的第一個雙11,其投放了直通車廣告、鑽石展位的首頁廣告等,佔據了流量入口的大門,成為“休閒食品品類電商銷量第一品牌”。

之後,銷售額伴隨其名聲一同瘋長。今年前三季季度,三隻松鼠實現營收67億。四季度佔年銷售大頭,如無意外,全年銷售實現100億已成定局。

年營收從0到100億。三隻松鼠大體花了8年時間。可以說,是互聯網浪潮中,抓住了“浮木”而迅速崛起的代表。

可浪潮何時放緩,何時停下,這是個體企業無法全然控制的。高速成長中,橫亙在企業面前的疑問始終沒有消逝:高速是否可持續,得到的是否能守住,是否避開了曇花一現的結局。

尤其是,當互聯網變成常規工具後,企業如何通過內部管理維繫此前的增長,成了難題。

“2018年,我們過得不好,很焦慮、迷茫,於是,迴歸初心一直在思考:我們到底是怎麼起家的?優勢在哪兒?”章燎原說,“創業型企業的第一個週期,是在巨頭打盹的時候,尋找到了自己的機會,迅速成長;但很多創業型企業跨不到第二週期——初步形成一套管理體系。”

事實上,放緩在2017年已有跡象。2017年8 月,媒體報道三隻松鼠一款產品黴菌超標,9 月份,增長開始停滯。

之後,三隻松鼠內部進行管理創新,嘗試過一段小微經營體的模式,希望激發員工的創新精神。但這個模式最終沒能延續——積極性高的員工或因沒有實現目標的戰術而放棄;要放權給最小的業務代理人時,信息上傳下達很難。

品牌創新穿插其中。為了發展投食店,三隻松鼠開發了很多周邊,希冀實現“帶貨”。但結果是,周邊產品成本居高不下但質量一般,很多產品沒能到達消費者手裡,成了庫存。

此後,名為T9戰略的項目上馬——即以最快的速度推新,讓消費者用訂單“選”出爆款。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大批產品上馬,很多新品以較低的銷售業績草草收尾。

對企業而言,這是一個感受到焦灼,但又只能捱下去的時期。彼時,外部輿論的討論聲,也並未停止。

所幸,困難重重,但也不乏收穫。

去年,三隻松鼠攻克烘焙領域。從財務數據看,烘焙已經成為堅果外,三隻松鼠另一大優勢品類。此外,今年雙十一,三隻松鼠恢復了53%的銷售額高速增長;而全年100億營收,從行業來看,堪稱達到了一定規模,擁有了較強的抵抗外來競爭的能力。

從依靠風口,三隻松鼠向第二階段邁進——努力變革,依靠“內力”,以實現可控的高位數增長變得逐漸清晰。

雙十一銷量10.46億,三隻松鼠衝100億年營收在望

03

“打到後面,應該要變成群狼戰術。”章燎原說。

回顧2017-2018年,三隻松鼠的種種“坎坷”,有破局時的茫然。但說到底,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沒有“成行”的原因,還是要歸結到沒有精通垂直領域且戰鬥力足夠強悍的中層。車從一輛發展成了車群,可拉車的火車頭,卻數量單薄。

“2017年,我犯得最大的錯誤就是高估了組織能力,忽略了CEO的核心價值。那時,我覺得三隻松鼠已經是一家大企業了,理所當然賦予了各部門很大的權利,放手讓他們去幹。而今,在發展戰略方面,從我一個人做主要決定,進化到跟高管頻繁地碰撞。”章燎原曾說。

現在,章燎原保持著高密度的思考和輸出,對過往大戰役、小戰役心得的梳理、未來公司的戰略方向和方法論,他每週都會有相關發言,秘書會將其整理成文字,供全公司人員參考和學習。

事實上,三隻松鼠的確在探索此前較為陌生的領域。這點,在人員招聘要求上,提現的淋漓盡致。它需要:統籌門店建設的項目經理、統籌貨品計劃和庫存計劃的貨品專員、幫扶門店活動執行的經營顧問等專業人才。

然而,這些人卻因為地域,遠遠地觀望著。

蕪湖位處長三角西南部,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69.6萬人。從南京到蕪湖,乘坐高鐵只有40分鐘的車程。但於企業而言,相差甚遠。

在合肥或南京,三隻松鼠只是家食品工業領域銷售額表現較好的企業。可在蕪湖,三隻松鼠享譽頗高。對於員工來說,企業位處南京、合肥與位處蕪湖,同樣相差甚遠。

“相較於當地其他企業,三隻松鼠的薪資待遇當然算不錯。但對於那些非安徽本地的人口,他們更希望在高線城市安家(享受城市配套設施)。以此,三隻松鼠的薪資水平,會大打折扣。”一觀察人士說。

另一面,人才對於企業戰鬥力和可持續發展力的重要性,無需多言。

早期,三隻松鼠的確用自己的子弟兵打了一場場攻堅戰。可如今,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而與三隻松鼠對標的競爭對手也隨企業壯大,轉而成了根基深厚、在地面銷售網絡、數字化建設等等方面經驗豐富的老牌食企。

流量的浪潮變幻莫測,為了後路更加可控,三隻松鼠希望招攬和培養更多“掌舵手”。

近年,在南京,三隻松鼠建立了一個據點,薪資待遇頗有競爭力,招攬了在旺旺等企業磨礪過的員工。同期,其內部“腰部迭代”計劃啟動——拆小業務單元,分配給約50名總監;學習阿里,啟動“政委司令制度”,每個總監分配一個政委,後者負責組織線。

“政委可以理解為傳遞企業價值觀、調節員工情緒的崗位。”一前阿里人士說到。

一切都在進行中,於三只松鼠而言,今年雙11接近10.5億的銷售額與3.7億的增長額或許是三隻松鼠處於過度期內,一個還算漂亮的註解。

在11日走向倒計時的黑夜裡,人群聚集,隱約可見一艘大船身上繫著的3000餘名員工和百餘家供應商的繩索,隨著潮流,一起前行。章燎原帶領團隊,身著“幹一票大的”字樣的工裝,喊著“松鼠自信”,迎接著新一天的到來。

不難想象的是,未來,三隻松鼠會有更多不平靜,從“鼠爹”平靜而又猶疑的語氣或是神情裡,快消君讀到的是,他極其希望這家公司變得可控、兩隻“鵝”變得可持續;可內在的動力不足,又反覆提醒他,還有諸多不可控……

沒有人能清晰地告訴“鼠爹”,邁過這個“檻”還需要多久。好在,即便深處焦慮,他們依然堅持前行,或許東方既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