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農工黨中央副主席、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農工民主黨陝西省委主委、曾任陝西省政府的女副省長朱靜芝從紮根鄉間的農藝師到農牧局副局長,從漢中市政府副市長到陝西省政府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農工黨中央副主席等,變化的是職務,不變的是為振興科教、為百姓謀福祉的執著信念。她像所有平凡的普通百姓一樣,有困苦也有坎坷,有歡樂也有舒暢。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開發陝西“第二糧倉” 在試驗田堅守12年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漢中大地,憑藉漢水,自古便是兵家的糧倉,當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在這裡屯兵養息。千百年來,漢中就像是無私的母親,用她那綿綿不絕的乳汁,養育著四方的庶民百姓。但到上世紀80年代初,陝西省漢中市地由於山多田少,人稠地狹,人均耕地不足一畝,糧食安全問題擺在了陝西省和漢中市政府面前。

  朱靜芝懷著改變漢中地區面貌的志向來到這裡,她深知大事業要從小事情做起。因此,當1982年朱靜芝從西北農學院(現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分配到陝西省漢中地區農技中心做農技員時,機遇與理想便在她身上撞出了火花。當時朱靜芝的丈夫可以留在省城西安,但為了妻子的事業也義無反顧地隨她調到了距漢中市區30裡的一所高校任教。

  一年後,適逢陝西省提出建設漢中“第二糧倉”的計劃,朱靜芝便帶領課題組對漢中6個縣、近50個鄉鎮的百萬畝待開發荒坡地、水利資源進行了廣泛深入調查。隨後,她執筆寫出了詳細的調查報告。在報告中朱靜芝明確提出:漢中的百萬畝荒坡地不僅可以開發,而且可以建成陝西省的“第二糧倉”。

漢中市領導對這位青年農技員的科研和領導能力充滿了信任,在朱靜芝工作的第三個年頭,她便被任命為副縣職的農技中心副主任、技術主管。而此時,為了開發“第二糧倉”,朱靜芝已帶領農技課題組,在漢中農村的試驗田裡奮戰了整整一年。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朱靜芝坦言:“試驗田必須建在農業推廣區的農村,科研人員必須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試驗才有真實性、代表性,技術參數才能符合推廣區的情況。”朱靜芝離不開農村,襁褓中的孩子也離不開母親。就這樣,朱靜芝遠離丈夫,守護著“兩個孩子”:試驗田和兒子,櫛風沐雨,披星戴月,在試驗田一干就是5年。

 有一次,漢中市的領導到試驗區考察,見朱靜芝還帶一個弱小的孩子,感動地說:“靜芝同志,給你換個環境,到縣裡去工作吧。”朱靜芝搖搖頭說:“不行,我不能帶著孩子坐辦公室,還是這裡方便些。”朱靜芝無法割捨成為她創業奮鬥的“試驗田”,因為她已將自己的事業根植在腳下這片堅實的土地上。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5年後,朱靜芝領導的課題組向政府部門遞交了一份完整的開發陝兩省“第二糧倉”的報告,政府部門根據這份報告,在漢中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開荒墾田。1990年,朱靜芝調任漢中地區農技局副局長,她前後用了12年,在更大的範圍內指導這項工作。如今,漢中地區新開墾的百萬畝荒地.已成為稻浪翻滾、果林蔥鬱的富裕之鄉。

 當朱靜芝帶著豐碩的科研成果和漸漸長大的孩子回到漢中市後,由於建設“第二糧倉”的計劃仍在加緊實施,使她無暇顧家。朱靜芝又將孩子送到30裡外的丈夫身邊。每逢週末下午,丈夫騎著自行車帶著孩子到市裡與她短暫團聚;第二天下午,丈夫又帶著孩子與她分別。但夫婦倆無怨無悔。

瞭解了農業,瞭解了農村,瞭解了農民。這是朱靜芝對這段難忘歲月的總結。十幾年艱苦的歷練.也為她的遠大理想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步入政壇 給了她實踐信念的廣闊舞臺

1986年,朱靜芝被破格評為農藝師;1990年,鑑於她對漢中市農業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農林口評定高級職稱和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時,將她第一個報了上去。而就在此時,朱靜芝被任命為漢中地區農牧局副局長。

  雖然按照一般規定,擔任行政序列職務的幹部,不再評定專業技術職稱,但朱靜芝在全省農業科技領域成就顯著,貢獻突出,完全可以按照相關政策享受國家級專家待遇,但朱靜芝卻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這樣的機會。面對榮譽,朱靜芝卻說:“我不能搞特殊。”在她看來,為官從政只是提供了一個實踐人生信念的舞臺。

1996年,朱靜芝以她在農業科技領域的突出貢獻,當選為陝西省漢中市副市長。分管農林、水利、土地、民政等工作。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她必須從單純的農業技術思維,轉向大農業服務的思維。朱靜芝很快便完成了角色上的轉換,因為她懂得農業,更瞭解中國農村和農民。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朱靜芝上任之初,漢中市接連發生了糧食、蔬菜、水果賣不出去的情況,這引起了她的高度關注。經過深入農戶認真調研,朱靜芝瞭解到,由於漢中農村信息閉塞,以往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大都處在相對盲目的狀態,農戶種植糧食、蔬菜習慣於跟在別人後面照葫蘆劃瓢,市場需求一旦發生變化,農產品就會滯銷,風險便自然落到了農民頭上。

 朱靜芝認為,政府有責任向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指導農民有目的地組織生產。為此,朱靜芝率先在漢中地區搞起了“訂單”生產。當有關部門瞭解到一種黑米的市場需求量很大,她便果斷拍板以政府的名義與農民簽訂收購合同,並由技術部門提供黑米的種植技術,農民按照訂單生產,政府按照訂單收購。這種“訂單”生產模式,實質上就是新世紀我國農業信息化、產業化的雛形。

 在陝西省漢中市全面推廣水稻“兩段育秧”種植技術,是朱靜芝上任後的又一大手筆。漢中地區是早稻種植的北緣地區,自古就有種植,但由於早稻有長達160多天的生長期,很難大面積推廣。當時漢中農民習慣一年種兩季莊稼,小麥在每年的4月份灌漿時,也正是水稻種植的最佳時節。為了充分利用當地的光熱資源,達到不爭地、奪高產的目標,當地農民只好選擇種植晚稻。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朱靜芝主持試驗成功的水稻高產模式“兩段育秧”恰到好處地解決了這個種植難題。如今,漢中市已經普遍推廣了“兩段育秧”技術。每年播種期,首先在溫室大棚裡育稻種,待秧苗長出一週後,再移到秧田裡繼續育秧;等到小麥收割後,及時將稻種秧苗移到田裡種植。這項技術使晚稻的種性得到充分發揮,有效稻穗大幅增加,每畝水稻可增產三四百斤。漢中地區180萬畝水稻推廣這項技術,水稻產量獲得了大幅增長。該項技術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國家“豐收計劃獎”。

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國家農業結構調整政策的m臺,朱靜芝對如何放開農民的種植經營範圍,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努力提高農民收入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她提出,要在漢中地區建設“六個一百萬畝”的奮鬥目標,即水稻、小麥、油菜、水果、蔬菜、藥茶各一百萬畝,以此拉動漢中地區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推廣橘樹種植是朱靜芝直接參與的項目。她組織科研人員從溫州引進樹種進行改良,成功攻克了橘樹“高節換頭”技術,培育出陝西漢中地區獨有的橘種。在她的任內推廣種植了20萬畝。如今,漢中市周邊隨處可見橘樹的海洋。

漢中亦是茶葉的北緣種植地區,自古便有茶園,但產量少,品質不佳。朱靜芝卻認定這是大自然對漢中的恩賜,應努力做大這份天賜之寶。她帶領科研人員從全國各地引進茶種進行改造,培育出適合漢中種植的獨特優質的茶葉品種,並已推廣種植50萬畝。香醇醉人的茶葉不僅成為特供茶,而且遠銷海外。

漢江是南水北調工程中線的重要水源,漢中又是漢江上游流經的關鍵地區。朱靜芝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大力興修水利,才是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她說,漢中人民有責任保護漢江水源,要像治理長江一樣治理漢江。連續多年,她組織各方力量修築漢江江堤60公里,退耕還林300多萬畝。每到汛期,她都要到漢江防洪一線親自指揮防洪。2002年,漢江發生特大洪水,朱靜芝和護堤大軍一起守在江邊五天四夜,直到洪水回落。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朱靜芝沒有辜負漢中人民的期望,在她主政漢中農林口的7年裡,漢中農民的人均收入增加了1800元。
坦陳諫言 破解科教發展的三大難題

2003年,朱靜芝當選為陝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主管科技、教育、知識產權、婦女兒童和中藥現代化。這雖然是—個全新的執政領域,但在基層錘鍊出來的堅毅性格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朱靜芝能夠從容應對迎面而來的—個個難題。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上任以後,她走遍了陝西的各市縣,遍訪全省重點科研單位和高校,足跡也踏遍陝南的中藥材產地,經過深入調研,摸清家底,朱靜芝開始深入思考全省未來科技教育的發展方向。

10個月後,一套完整的調研報告呈現在省政府主要領導面前。報告中朱靜芝對陝西省作為全國四大科教大省的地位提出了隱憂。當時陝西省共有100餘所高校,其中民辦高校50多所,共有在校大學生100萬人。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基地;全省共有科研單位1000多個,科技人員100餘萬人。但在這些驕人的數字背後,卻掩蓋不住一個西部省份的欠發達經濟對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

  朱靜芝提出了全省科教發展面臨強大的高等教育與薄弱的基礎教育並存、先進的科技教育與落後的經濟社會發展並存、雄厚的科教實力與單薄的財力支撐並存這三個突出的矛盾,並坦言:如果這些矛盾得不到解決,陝西科教大省的地位將下滑。與此同時,朱靜芝又針對今後陝西省科技教育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想法。省主要領導對朱靜芝嚴謹縝密、不迴避矛盾、不飾弊端,見解深刻、敢於直言的思想作風讚賞不已。

 清晰的思路,縝密的思維,落實在她對工作條分縷析的安排上。朱靜芝提出,基礎教育要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做好“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工作;職業教育要突出為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職能;高等教育要穩步發展、提高質量,要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多元化的辦學格局。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成熟的思考結出了豐碩的成果:三年時間,陝西省“兩基”覆蓋率從2003年的89.88%提高到2005年的97%,並於2006年底提前一年完成“兩基”任務;職業教育引進致富項目164個,完成實用技術培訓204.8萬人次,勞動力轉移培訓185.6萬人次,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高等學校數量從2003年的52所增加到2005年的72所,新成立獨立學院9所,有7所本科院校更名為大學,3所專科院校升格為本科,陝西省高等教育群體辦學優勢進一步凸顯。

  面對陝西省社會各界提出的“經濟發展與科教實力兩張皮”的問題,朱靜芝注重從戰略和規劃上入手,從體制和機制上解決問題,提出要密切關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轉化。三年來,全省高校累計爭取科研經費突破100億元,先後創建3個國家級和2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大學科技園與科技產業園區、5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成為帶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龍頭,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有力地支持了陝西經濟的發展。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在我國起步較晚,面對陝西知識產權工作落後的現狀,朱靜芝連續主持召開高校、院所、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座談會,動員科研人員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與運用的能力,增強自主創新和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在她的強力推動下,陝西省專利的年申請量已突破5000件,專利產業化取得初步成效。


巍巍秦嶺,綿綿山脈,生長著無數的奇花異樹、珍禽異獸,陝南是中草藥材的王國。在熟稔陝南農民種植習慣的基礎上,朱靜芝結合現代中藥發展的趨勢,提出了中藥現代化四個體系建設的構想:即規範化的種植體系,現代化的加工體系,完善的銷售體系和創新醫藥的研發體系。

當朱靜芝向全世界推介秦巴藥谷的時候,一位政府的老領導也悄悄走訪了藥農,當他了解到農民種藥比種莊稼年收入有了顯著增加時,他深信朱靜芝這位專家型的女省長實實在在為陝南人民的福祉而努力。以中藥為依託的陝南產業發展得到了省政府的關注和支持,產業發展資金從5000萬增加到1個億。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胸懷坦蕩  不忘群眾是自己的根

朱靜芝從基層來,對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都是她下決心要解決的問題,出發點都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

2003年7月,陝西關中遭遇暴雨、洪水襲擊,大批校舍和教學設施被毀,近10萬學生不能正常上課。朱靜芝緊急動員和組織教育系統開展抗災自救工作,並親自帶隊赴災區學校實地察看災情,籌措落實救災重建資金8950萬元。9月份開學之際,聽到學校教室裡傳出了琅琅的讀書聲,她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為了根治教育亂收費,從2003年起,陝西在全省50個國家貧困縣推行了“一費制”政策;2005年秋季,全省對農村義務教育貧困家庭的學生全面實行了“兩免一補”政策,惠及農村貧困家庭學生158萬人;2006年春季,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全省513萬農村學生享受-到了公共財政的陽光。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朱靜芝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公辦高中“擇校”收費混亂問題,及時完善了普通高中擇校生的“三限”政策。她指導協調省屬高校與銀行簽訂銀校合作協議,僅2005年省屬普通高校中就有4.7萬名困難家庭的學生得到了2.7億元的國家助學貸款,有力地解決了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入學問題。

一個時期以來,招生工作中招辦有壓力,學校有壓力,政府形象不好,社會輿論反應強烈,簡單的問題難辦的事,關係盤根錯節,多年沒有得到根治。


朱靜芝坦言,一個有作為的人,首先應堅持自己的信念,而不是想著如何取悅他人。她提出在陝西省教育系統率先推行“陽光工程”,以正社會風氣,樹政府形象,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此給予了堅決的支持。

“陽光工程”招生網站建起來了,現在除了必須保密的試題以外,其他涉及陝西省招生工作的所有政策、程序、辦法、結果等均進行全方位公開,並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高考招生監督約束機制。此舉使招辦和學校松心了,百姓高興了,社會輿論也好轉了。新華社、《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對此給予了專題報道,2005年教育部將陝西省實施“陽光工程”的經驗向全國進行了推廣。

 在那些日子裡,朱靜芝耳邊責備聲不絕,讚揚聲也不斷。好心的朋友責備她不會保護自己;一部分有權、有錢人罵她堵了他們的路;可大多數老百姓發自內心地讚揚她是真正為民辦事的好省長。

朱靜芝,在積極推進陝西省科教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配合省委努力抓好基礎教育工作。許多人認為基礎教育費時費力不見效益。而朱靜芝認為,“大力推進基礎教育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培養,必將對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長遠的支持。”面對好心人的勸告,朱靜芝總是平靜地說:“20年後,人們會看到我努力的成效。”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成績顯著,作用獨特

朱靜芝是中國農工民主黨的骨幹成員,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是以醫藥衛生、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領域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具有政治聯盟特點、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組成單位。

中國農工民主黨具有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自1930年8月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農工黨中央領導人帶領廣大成員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團結奮鬥,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走過了不斷追求進步和國家富強的光輝歷程。在民主革命時期,以鄧演達為代表的一大批農工民主黨革命先驅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農工民主黨為鞏固人民政權、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從2012年至今,朱靜芝連續擔任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副主席。她經常參加脫貧攻堅、醫藥衛生行業的基層調研工作,身體力行,提出了很多意見與建議。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2011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朱靜芝體察民情民意寫成的探索建立適應就地入學的管理服務機制的提案,受到全國政協重視。

2012年以來,朱靜芝作為農工民主黨中央領導與農工黨陝西省委領導,立足自身特點和優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成績顯著,作用獨特,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

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朱靜芝提出了《關於制定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標準的提案》,建議國家在制定標準時充分借鑑地方已有的先進經驗,並進一步加以完善統一。特別要做好地方規範與國家規範的銜接,避免出現行業部門之間、區域之間標準混亂、各自為政的局面。此提案受到國家教育部高度重視,教育部及時出臺了《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規範英文》國家標準的研製工作正式啟動。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和課題組,開通了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網站。經過一年的努力,目前該標準已在國家標準委立項,《規範(通則)》的研製工作已經完成,交通、旅遊等領域分則的研製工作也已全面啟動。根據教育部、國家語委的工作規劃,當前我國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標準將包含英、俄、日、韓四個語種。研製發佈該標準對規範公共服務領域外文使用、提升國家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2015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朱靜芝針對徵收農民的土地必須付夠補償,但由於各地發展水平不一樣,縣與縣之間、市與市之間不一樣,補償標準也不一,因此她建議今後可以以省為標準,允許各省在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很不發達的地區有不同的標準。

2019年1月,陝西省“兩會”召開。朱靜芝等5名農工黨員中的省人大代表出席了陝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他們分別在西安、寶雞、渭南市代表團中,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認真參加各次會議和代表團討論,積極提交建議案,切實履人大代表職責。在會議上,他們提出了7件建議案。其中包括《關於大西安臨空經濟發展的建議》、《關於支持優質資源向絲路科創谷集聚的建議》、《關於叫響大西安科技創新大走廊的建議》;《進一步加大對縣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的建議》、《關於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建議》;《關於應由省級政府主導,大力推進陝西省養老體系建設的建議》;《關於強化陝西關中片區霧霾治理聯防聯控長效機制的建議》,受到大會重視。

2019年8月29日下午,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靜芝率部分省人大代表、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選舉工作委員會的相關負責人到省教育廳督辦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工作並召開人大建議辦理工作座談會。朱靜芝指出,教育問題是基礎問題也是全局性問題,是人民群眾永遠的期待。她要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教育作為人民最需要的事業來抓,努力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要高度重視“辦結率”和“滿意率”,確保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的質量;要建立建議辦理工作臺賬,確保按類型、按時限落實到位;要按照“非涉密、盡公開”原則,及時向社會公開辦理結果。

相關鏈接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朱靜芝簡歷

朱靜芝,女,漢族,1955年8月生,陝西武功人,1982年7月參加工作,2004年11月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技術推廣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高級農藝師。現任農工黨十六屆中央副主席、陝西省委主委,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人物履歷

1978.09——1982.07,西北農學院農學系農學專業學習;

1982.07——1985.11,陝西省漢中地區農技站技術員、站長;

1985.11——1991.07,陝西省漢中地區農技中心副主任;

1991.07——1996.06,陝西省漢中地區農牧局副局長;

1996.06——2003.01,陝西省漢中市政府副市長,市殘聯理事長、市工商聯會長(1998.09—2000.12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班學習 );

2003.01——2005.03,陝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2005.03——2012.12,陝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農工黨陝西省委主委;

2012.12——2013.01,農工黨十五屆中央副主席、陝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農工黨陝西省委主委;

2013.01——2017.12,農工黨十五屆中央副主席、陝西省委主委,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2017.12——2018.03,農工黨十六屆中央副主席,陝西省委主委,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2018.03——,農工黨十六屆中央副主席,陝西省委主委,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擔任職務

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陝西省十二屆人大代表。

朱靜芝:從農村“試驗田”走出的女省部領導

傳媒新銳盧劍利,男,1973年4月生,西安市長安區人。從事新聞文化與書畫傳媒事業30年,中國當代新聞文化傳播新銳人物,資深新聞媒體人。中國致公黨黨員。迄今為止已經在中央、省、市新聞媒體發表各類稿件6000餘篇,先後榮獲了中國新聞獎、中國晚報新聞獎、中國晚報西北協作區新聞獎、全國副省級城市黨報新聞獎、陝西新聞獎、西安新聞獎、陝西日報社社級新聞獎等,著作有散文集《大美秦嶺》、雜文集《硯邊雜談》。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致公黨陝西省委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鎏金銅蠶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陝西省職工作家協會理事兼網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員、西安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寧陝縣核桃產業協會秘書長、西安市文史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人民傳媒通訊社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餘偉安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法律責任。信息創造價值,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人民傳媒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