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瀋陽將新建擴建7座汙水處理廠

明年瀋陽將新建擴建7座汙水處理廠

11月13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局瞭解到,從今年至2025年,瀋陽將依託渾河、蒲河兩大流域,基本形成“一南一西”兩大汙水處理中心框架,城市汙水收集處理問題將得到根本解決,達到全國先進城市水平。至2025年,瀋陽將新建、擴建13座汙水處理廠,其中,明年先期啟動建設7座汙水處理廠。

現狀:中心城區14座汙水廠滿負荷運行

據瞭解,瀋陽市城市汙水收集處理設施現狀存在諸多短板,中心城區87%匯水區域的14座汙水處理廠現已滿負荷運行,管道滿管運行,無法滿足日常汙水處理和設備檢修維護的需求;城市外圍15座汙水處理廠均獨立運行,應急和事故處理的轉輸調配能力不足;部分排水泵站進出水管道管徑不足、老化破損嚴重,排水管網存覆蓋不足、支線缺失或存在瓶頸,泵站和管網缺乏清淘疏通、管理養護、運行監測等問題。汙水設施與收集處理需求的嚴重不匹配,造成局部地區汙水外溢,特別是雨季來臨時,合流制地區進入管網的雨水加重了汙水系統負荷,溢流汙染對環境的破壞更加嚴重。

瀋陽市城鄉建設事務服務中心水體治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對城市發展預測,至2025年,瀋陽中心城區面積將達到660平方公里,人口約640萬人,汙水總量將達到340萬噸/日。瀋陽市將科學確定汙水處理系統總體規模和佈局,新建、擴建汙水處理廠以提高處理能力,構建應急調配系統,通過構建佈局合理、安全高效的汙水設施及管網系統,全面提升城市汙水設施承載力。

規劃:

2025年實現城市汙水全處理

按照計劃,至2025年,全市共形成萬噸以上汙水廠29座,旱季汙水全部處理,消除汙水直排現象。雨季混合水處理能力得到增強,老城區合流制地區溢流汙染得到有效控制,實現城市汙水全處理。

為此,瀋陽市汙水系統治理將從“廠站網控安運”6個方面重點開展23項工作、實施53項工程。汙水處理廠建設方面,共計新建、擴建汙水處理廠13座。其中,明年先期實施新建、擴建7座汙水處理廠,包括建設南部汙水處理廠三期工程、擴建北汙二期工程、擴建永安二期、擴建朱爾二期、擴建道義四期、新建紅菱汙水處理廠、擴建新民屯汙水處理廠。2025年前再建設6座汙水廠,根據區域發展和目前實際情況,明年計劃開展擴建新建6座汙水廠前期工作,根據區域汙水量增長情況陸續啟動建設,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

明年,瀋陽還要建設應急調配管線,實施怒江北—道義應急調配管線建設,長1.2公里。2025年前再建設虎石臺南—虎石臺北—蒲河北、桃仙—蘇家屯、道義—北汙二期3條應急調配管線。此外,至2025年,瀋陽還將改造泵站29座,改造泵站進出水管線3.45公里;新建改造管線85公里;編制雨汙混接改造計劃,全面開展雨汙混接改造,逐步消除雨汙混接現象;啟動汙水系統智能監控平臺建設,實時監測管道內汙水流量、水質變化,對汙水系統突發事件進行追根溯源,為汙水處理廠間的應急調配提供依據。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劉宏偉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