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一個區,人口超100萬,名字取“大豐大足”之意

重慶市,簡稱“巴”或“渝”,位於中國西南部,是四大直轄市之一。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餘年歷史,亦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簡稱“渝”;又因宋淳熙十六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由此得名。重慶市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自治縣)。其中,就大足區來說,人口超100萬,位於重慶時西部,西距成都市155公里。在歷史上,大足縣建於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取“大豐大足”之意而得名。

重慶市一個區,人口超100萬,名字取“大豐大足”之意

首先,大足區隸屬於重慶市。在地理位置上,大足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市西部,地處重慶丘陵與平行嶺谷交接地帶。介於東經105 °29′-106 °02′,北緯29°24′-29°52′之間。東鄰銅梁,北與潼南接壤;南與永川、榮昌毗鄰,西連四川安嶽。大足區西距成都市155公里,幅員面積達1436平方公里。就大足區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巴國的疆域。巴國,周朝時期位於長江上游地區的一個姬姓國家,子爵,國都為江州,即今重慶市江北區。到了戰國時期,秦國消滅巴國,今重慶市大足區一帶改屬秦國。

重慶市一個區,人口超100萬,名字取“大豐大足”之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大足區一帶屬巴郡這一建制。進入到漢朝時期,該地區屬益州巴郡墊江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大足區一帶成為蜀漢的疆域。在三國時期,該地區仍屬益州巴郡墊江縣。東晉、南北朝時期,今大足區一帶先後屬梁州巴郡墊江縣、宕渠縣、合州墊江郡石鏡縣、普安郡永康縣。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南北朝時期,今大足區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今大足區一帶的東北部為涪州石鏡縣地,西南部為資陽郡隆康縣地。

重慶市一個區,人口超100萬,名字取“大豐大足”之意

唐朝建立後,該地區東北部先後為合州石鏡縣、銅梁縣、巴川縣地,西南部為普州隆康縣地。乾元元年(758年),也即唐朝中期,正式設立大足縣,名字取“大豐大足”之意。由此,對於大足縣這一縣名,名字具有比較美好的寓意。在建縣之後,大足縣隸屬於昌州。大曆六年(771年),昌州州治被焚,撤昌州。大曆十年(775年),西川節度使崔寧奏準再次設立昌州,昌州州治移到靜南縣。光啟元年(885年),昌州州治又遷移到大足縣。景福元年(892年),撤靜南縣,雙橋境域歸屬大足縣。

重慶市一個區,人口超100萬,名字取“大豐大足”之意

最後,宋朝時期,大足縣為昌州府和潼川府治地。元代,至元十七年(1290年),大足縣併入合州。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恢復了大足縣這一建制。洪武十年(1382年),大足縣改屬重慶府。清朝取代明朝後,大足縣屬四川省重慶府。到了1913年,大足縣屬川東道。1928年,大足縣直屬於四川省。2011年10月,撤銷雙橋區和大足縣,設立大足區,隸屬於重慶市。截至2018年底,大足區總面積達143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06萬人。對於大足區,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