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理學:17名高中生致他人死亡,請讓青春期孩子認識漣漪效應

01 17名高中生犯下嚴重罪行,背後是心理上的漣漪效應

在撫州臨川區某中學附近的小巷子裡,有人發現一名十幾歲的男青年躺在地上,已經失去生命體徵,當地派出所調取監控錄像發現,死者祝某是被人毆打致死,而毆打他的人,正是附近中學的17名高中生。

育兒心理學:17名高中生致他人死亡,請讓青春期孩子認識漣漪效應

“這些人(祝某)經常到學校對學生們進行敲詐勒索,後來公安機關抓到,但因為沒到年齡放了。”參與毆打祝某的其中一名學生小全描述到。

小全回憶到:剛開學的時候,同學宋某因一些小事和祝某一夥發生摩擦,自此祝某等人就經常到學校附近找宋某的麻煩,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事發當天,這些社會青年再次來到學校附近時,宋某的同學陳某,就邀集同年級的學生,想跟這些社會青年來一個了結。

小全在路上碰到了(陳某),出於“哥們義氣”...小全,就是這樣捲入這場事情。

育兒心理學:17名高中生致他人死亡,請讓青春期孩子認識漣漪效應

最終,考慮到未成年人因已教育為主,而且存在自首情節,也對受害人家屬進行了賠償獲得了諒解,法院判處了宋某3年零6個月實刑外,其餘小全等16名情節較輕的同學則判處了緩刑。

在隨後法院派遣的心理輔導中,被問及為何要參與其中的小全,說出了兩個原因:

  1. 哥們義氣
  2. 其他人都去,(自己)不去不好

在這起實例中,害慘了孩子們的“哥們義氣”和“不去不好”,背後隱含的是心理學上的“漣漪效益”效應。

02 漣漪效應是什麼?

說起漣漪效應大家或許會一頭霧水,但說起漣漪效應的另一個名稱:情緒感染,大家並不陌生。

  • -團隊合作時,一位同事今天心情不好,全程低氣壓,團隊氣氛就會變得壓抑,也更容易產生衝突。
  • -這天你心情不好,但是和朋友聚會時,歡聲笑語可以將你心中的不快一掃而光。
  • -鼓舞士氣,古代戰爭爆發之際,無論勝率大小,君王或者將領總要站在城門上,對千萬士兵說一番激勵的話,齊聲大喊口號知識,士兵們覺得自己彷彿渾身充滿了自信和力量。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Sigal G. Barsade將群體中的情緒感染成為漣漪效應。

育兒心理學:17名高中生致他人死亡,請讓青春期孩子認識漣漪效應

03 漣漪效應是怎麼起作用的?

在群體中,一般會發生兩種傳導:

  • 認知傳播:主要通過語言傳導,可以不面對面進行(可通過網絡溝通工具、電話等進行);
  • 情緒感染:主要通過非語言傳導,需面對面進行,例如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語氣語調等;

通常我們日常所說的情緒,是一個模糊指向的名詞,但在心理學上,情緒被細分為三個方面:

  • 傾向性影響:長期性、較穩定的變量,不容易傳播給他人,但能影響傳播過程。

例如父母有某個好習慣,要傳導給孩子,需要父母長期的言傳身教,具有非即時性的特點。

  • 情緒:短期內對特定環境刺激的強烈情感反應。
  • 心情:較微弱的情感反應,會引起短期的個體生理反應。

而在群體中,心情的短期影響更具有代表性也更為普遍。

在小全的案例中,在與同學陳某的短暫接觸中,他被陳某的情緒感染,心情變得激昂,認為要“講義氣”。

育兒心理學:17名高中生致他人死亡,請讓青春期孩子認識漣漪效應

04 漣漪效應的作用力大小

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認為,情緒可以歸結到環狀模型中——X軸代表情緒效價(例如開心的程度高低),Y軸代表能級(可理解為情緒傳播的力度)

育兒心理學:17名高中生致他人死亡,請讓青春期孩子認識漣漪效應

由此看來,情緒感染可以由兩方面因素影響:

  • 其一是個體的情緒類型及其強度;
  • 其二是該情緒傳播力度水平;

情緒感染力度主要取決於注意力水平,即你越注意某個人,你越容易被TA的情緒感染。影響注意力水平的外部因素是情緒的種類和能級;

這就如水滴墜入平靜的水面一般,越在中心處的漣漪越大,距離中心點越遠的漣漪越小。

內部因素是個體差異,例如性別、對他人情緒自發模仿的傾向、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等。

實際上,情緒傳播存在機械性的特徵——無意識性和自發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會不由自主的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說話方式和語調。這種模仿其實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

情緒傳播的另一個助手是同理心——個體會設身處地的感受他人的情緒,並作出合時宜的反應,情緒感染由此而生。

小全等人的同理心使然,他們感受到了邀約者的情緒,並作出反應參與其中;

而隨著參與的人數越多,彼此之間關係越親密,被傳導的情緒就越強烈,在這種情緒的作用之下,小全等人做出了合時宜的反應,認為“不去不好”。

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激起漣漪效應:

在青春期,孩子的荷爾蒙激增,除了影響孩子的身體性徵發育,還會影響孩子的情緒,使其產生較大的波幅。

而青春期的孩子,同樣處於群體中,而且這個群體都是一樣的有較大情緒波幅的同學所組成。

育兒心理學:17名高中生致他人死亡,請讓青春期孩子認識漣漪效應

05 預防漣漪效應可以怎麼樣做?

在明白了“漣漪效應”的傳導機制和作用方式後,我們怎麼樣把這部分知識學以致用,讓孩子不至於捲入其中?我們可以教會孩子以下三點:

  • -做積極情緒的傳播者

漣漪效應須有一個誘發者,即激起漣漪的水滴。

當我們用積極情緒,成為集體中的“水滴”時,多進行眼神接觸、提高語調、笑容、肢體語言等信號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被我們積極情緒所感染的人就越多,這些積極情緒能把對方的負面情緒弱化。

  • -合理表達消極情緒

人不可能一直保持著良好正向的情緒,當情緒低落時,我們不能憋在心理,同樣也不適宜向身邊的人進行傳播。

及時用正確方式發洩消極情緒,例如得到他人的安慰和開解、一次狂奔、一場遊戲乃至唱一首歌。

保持對自己情緒的觀察,可以有效避免給群體帶來衝突和不利。

  • -警惕總是瀰漫消極情緒的群體

當進入到一個群體時,如果感受到氣氛壓抑導致群體的合作和效率受影響,那麼就需要找到根源,改善它。

是某個成員成為負能量的“水滴”,還是成員之間的矛盾所致?

如果無法調和,那麼就需要衡量處於這個群體的利益和風險。

例如小全中的那些個被負面情緒所感染的孩子,當他們懂得幫助宋某、陳某合理表達他們的消極情緒,用自己的積極情緒反哺對方,幫助對方用正確的途徑發洩他們的情緒,而不是被對方的消極情緒所吞噬,那麼這起悲劇就不會釀成。

又或者,他們懂得衡量參與這個臨時組建的小群體的利益和風險,那麼他們或許就不會被“不去不好”所控制。

育兒心理學:17名高中生致他人死亡,請讓青春期孩子認識漣漪效應

淅爸有話說:請教會孩子正確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培養一個積極向上的孩子,讓他們成為群體中的“正能量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