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活,人們不外持兩種態度:其一,我想怎樣;其二,我該怎樣

面對生活,人們不外持兩種態度:其一,我想怎樣;其二,我該怎樣

面對生活,人們不外持兩種態度:其一,我想怎樣;其二,我該怎樣。

“想怎樣”的人歌頌自由,遵從內心的召喚;“該怎樣”的人恪守規矩,信奉禮法。

“想怎樣”的人永遠在路上,直到死時,他目光的最後一瞥還是遠方那一片天空;“該怎樣”的人永遠在舞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博得別人的掌聲。

“想怎樣”的人知道自己該怎樣時就去怎樣,“該怎樣”的人想怎樣時仍然想的是該不該怎樣。

“想怎樣”的人常常頭破血流,因為他總是在摔跟頭,因為路從來就沒有平的;“該怎樣”的人常常面帶笑容,因為他從不摔倒,因為臺上有別人為他鋪就的地毯。

面對生活,人們不外持兩種態度:其一,我想怎樣;其二,我該怎樣

“想怎樣”的人總覺得“該怎樣”的人的笑很做作,他對他說:“要當心,地毯下面可能有陷阱”;“該怎樣”的人總覺得“想怎樣”的人有些傻氣,他對他說:“聰明點,總是在路上,何必呢?”

“想怎樣”的人在不斷放棄中度過一生,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怎樣”的人在不斷選擇中度過一生,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什麼。

“想怎樣”的人總在歌唱,因為他有孤獨作伴;“該怎樣的”人總在化妝,因為他有光環相隨。

“想怎樣”的人是海上一朵歡騰跳躍的浪花,“該怎樣”的人是桌前一楨靜雅端莊的照片。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想怎樣”的人與“該怎樣”的人在上帝的會客室裡不期而遇。

面對生活,人們不外持兩種態度:其一,我想怎樣;其二,我該怎樣

“想怎樣”的人問:“你是誰,從哪裡來?”“該怎樣”的人反問:“你是誰?從哪裡來?”

“我是我,從夢想國來。”“想怎樣”的人隨口答道。“該怎樣”的人想了想說:“我是人,從現實國來。”

“你是人?人有你這樣活的嗎?”“你是你?你簡直辜負了前輩師長、聖人先哲對你的期望。”

二人話不投機,爭吵起來。上帝含笑擺手,止住二人的爭論。

上帝沒有做誰是誰非的評價,只給他們提了一個問題:“假如再讓你們到塵世上去活一回,你們會怎樣?”

二人沉默,許久,無人做答……

面對生活,人們不外持兩種態度:其一,我想怎樣;其二,我該怎樣

李東輝,大學畢業後不久因病導致雙目失明,此後開始文學創作,發表小說、散文三百多篇,百餘萬字。出版個人作品集兩部。曾獲首屆中國盲人優秀文學二等獎,河北省散文大賽第一名,首屆“浩然文學獎”二等獎,四次獲得“廊坊市文藝繁榮獎”,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