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越簡單,越豐盛

電影《海上鋼琴師》中的有句經典臺詞:鋼琴有88個琴鍵,音樂是在有限的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綿延的城市應有盡有,卻唯獨沒有盡頭。”

物質化時代,我們想要的東西很多:房子、車子、金錢、名與利……物慾無邊界,我們墜入更為空虛的世界裡,卻更加痛苦不堪。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嗎?擁有就等同於幸福嗎?內心的虛空我們該用什麼來填滿呢?

《極簡》這本書的作者喬舒亞·貝克爾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在你擁有的一切之下,發現你想要的生活。越簡單,越豐盛。

《極簡》|越簡單,越豐盛

01 什麼是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是關於給予什麼,而不是帶走什麼?它竭力倡導對我們最有價值的生活,並清除任何阻礙我們獲得它的東西。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少,即是多。

馬克·吐溫曾說:

你整個生命中有兩天最為重要,你出生的那天,以及你明白自己為什麼出生的那天!作者還加上了第三天:你捨棄一切阻礙和干擾,決定全身心地追求個人目標的那一天。

《極簡》|越簡單,越豐盛

02 極簡物品

喜歡的衣服,買買買;李佳琦推薦的口紅,OMG,趕緊剁手;別人推薦的書,立刻下單……

結果呢?衣櫃裡永遠少一件衣服,一堆衣服穿過一兩次就壓箱底了。口紅過期了、書蒙灰了,也不見得翻過一次。

互聯網時代,我們無時無刻不被“買買買”的聲音包裹著。商場裡,會員積分、限時特優、誘餌定價等充斥眼球;街道上、建築裡無處不在的企業標識、社會名流推薦。五花八門的物品、屏幕上的閃動一次次刺激著我們的購買慾。我們每個人都要認清並抗拒消費主義的誘惑,將目光轉向自己的內在,從而獲得一種美好的解放 。

如何做到極簡物品呢,這裡提供4個小技巧:

1️⃣ 買東西時記住“三我”原則:我需要,我適合,我喜歡,只買最合適最好的

2️⃣ 買東西時用“搬家炸裂法”,如果現在搬家,問問自己是否會帶走它

3️⃣ 定期整理,掃除,把買了很久卻沒用過的東西清理出來,重複的物品只留下最好的

4️⃣ 看過的書、沒穿過的衣服等可以賦予它們新的生命——贈與他人,在給予中變得更加慷慨,修煉感恩之心。

《極簡》|越簡單,越豐盛

03 極簡工作

“忙”是現代人的工作常態。

曾任寶潔中國零售渠道銷售總監,有著12年人才培養高管經驗的湯君健老師卻說,“忙”是分兩種的,一種是“內卷化忙碌

”,一種是“自趨式忙碌”。

“內卷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指的是一個組織,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的自我重複的狀態,像捲心菜一樣,原地卷自己,看似忙碌無比,但卻停滯不前。

很多人就陷入這種“內卷化忙碌”裡,工作忙到加班加點,忙到沒時間去陪家人、去學習,忙到沒時間去想怎麼提高效率。如此循環,被鎖死在永無止境的忙碌裡。

“自趨式忙碌”,指的是不再被動接受,而是自己驅動自己去做事,去優化的一種狀態。這類人能夠想辦法提高工作效率,學會給工作做減法,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還給自己留出充電學習的時間,加快成長速度。

學會極簡工作,捨棄無足輕重的瑣碎小事,專注真正重要的事情,我們才能從雜亂不堪、重複忙碌的工作狀態中解脫出來,投身到有意義的工作中,滿足自己最大的熱情。

《極簡》|越簡單,越豐盛

04 極簡社交

前段時間,黃磊因有“兩幅面孔”被罵上了熱搜。

《嚮往的生活》的一期節目中,蘑菇屋來了一堆選秀明星,但黃磊一個都不認識,於是他只能尷尬但又不失禮貌地點頭微笑打招呼,然後躲進廚房做飯,還對何老師感慨:今晚你們玩,我就先睡了。

而當他的多年好友老狼來了時,黃磊表現得異常興奮,酒過三巡,更是直截了當地說:“因為我跟你們不熟,我也沒必要和不熟的人瞎掰扯,所以你們進來和我打招呼,我也沒那麼熱情。但老狼來了我就不一樣了,我就開心了。”

網友抨擊黃磊不懂得人情世故,不尊重沒什麼名氣的流量小生。我倒覺得黃磊的“減法”社交人生好爽呀。沒什麼交集的人,就不用費心思去討好,對好朋友就不一樣了,喝酒唱歌,嘮嘮嗑,多幸福。

有段時間,我頻繁地加入各種社交圈,參加線下聚會,對每一個人都笑臉相迎,主動加我的人一律通過,還在社群裡手動一個個加人,想著鏈接到更多的人脈,拓展交際圈,可當看著社群每天鋪天蓋地的信息,滿屏的朋友圈廣告,我卻發現遇到的人越來越多了,真心的朋友卻越來越少了。

俄羅斯方塊告訴我們,如果你合群,就會消失。

每個人都有必要去合群,但不是要去合所有的群。

放棄無營養、無結果的社交,轉而去維持真正對你重要的關係:家人、朋友、導師、客戶。打一通電話、寫一封信,或者是單純的陪伴。極簡社交,我們才能享受深度鏈接帶來的更多充實感和幸福感。

《極簡》|越簡單,越豐盛

05 極簡信息

  • 看到好文章,果斷收藏;
  • 看到別人推薦好書,趕緊加購下單;
  • 看到朋友圈推薦好課、社群,趕緊去買;
  • 看到有人在群裡分享學習資料,默默地保存……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儲備的這些東西卻沒有發揮出該有的作用,屯得越多,你反而愈發焦慮。

上面的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呢,如果符合2條以上的話,說明你得了“信息松鼠病”了。

什麼是信息松鼠病呢?就是像松鼠喜歡拼命囤積大量堅果一樣,很多人喜歡拼命地囤積各種有用的信息,然而並沒有卵用。

信息爆炸時代,囤積不是目的,使用才是王道。“信息松鼠病”如何治呢?很簡單,就三個字:斷舍離。

  • 斷——拒絕新的,學完有的

要學會放棄,不要盲從跟風,不要怕錯過。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最缺的是對於有用信息的獲取及整合。

  • 舍——定期清理,盤點資源

微信收藏夾、千聊、網盤裡的東西該清的清吧;

微信裡的殭屍粉,閒聊灌水的社群該刪的刪吧;

相信我,你不必擁有那麼多東西。東西屯著是沒用的。

  • 離——從網絡信息化中抽離出來,給自己創造閱讀和思考的空間

比如比爾·蓋茨就會經常性地從日常工作中抽出一個禮拜時間,僅僅是為了閱讀和思考;頂級投資人張穎呢,則喜歡在工作之餘去徒步、騎摩托車。

你也可以試著每天抽出時間,置身於無網絡的環境中,看書、釣魚、跑步、游泳、獨自漫步、冥想等,從中找到自我和價值。

《極簡》|越簡單,越豐盛

極簡生活,是減法,更是加法。

通過極簡物品、極簡工作、極簡社交、極簡信息,我們擁有了更少壓力、更少焦慮、更少比較,擁抱了更多時間、更多精力、更多金錢、更多滿足感、更多幸福感。

越簡單,越豐盛。

願你我過上擁有更少的生活,擁抱更富足的人生。


我是小倩,懷孕六個月的寶媽,從教五年。讓我們一起讀書、寫作、享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