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牌遮羞布還能蓋多久?

輕研發重“貼牌”,藥品質量安全不過關,涉嫌虛假宣傳甚至被疑傳銷式銷售……仁和藥業羞不羞?

多年來,憑藉鋪天蓋地的“洗洗更健康”“誰用誰閃亮”“家有兒女常備優卡丹”等廣告語,“仁和”牌家喻戶曉,仁和藥業也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在醫藥行業進入創新驅動的新形勢下,“一句廣告語打天下”的時代正成為過去。仁和藥業的好日子很可能也不多了。

仁和藥業近日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2.93%,淨利潤1.15億元,同比下跌21.88%。從仁和藥業過去兩年的業績曲線看,單季度淨利潤出現超20%的跌幅,還是首次。從今年前三季度環比增速看,仁和藥業的營收從一季度的11.52%降到二季度的6.01%,再至三季度的-12.57%,呈現持續下滑態勢。

結合近年來仁和藥業輕研發、無節制貼牌、頻登質量黑榜、涉嫌虛假宣傳甚至被疑傳銷式銷售等情況看,這樣的結果並非偶然。再不改變,更差的情況可能還在後面。

啃老本、輕研發、屢登質量黑榜

仁和藥業主要生產銷售中西藥、原料藥及健康相關產品,主營產品包括仁和可立克、優卡丹系列、婦炎潔系列、大活絡膠囊、閃亮滴眼液、清火膠囊、正胃膠囊等。

2018年,公司營收44億元,主要來源於藥品和健康產品。其中,藥品實現營收38.6億元,毛利率為41.7%,健康相關產品實現營收4.97億元,毛利率為48.8%。公司藥品板塊是其主要的營收和利潤貢獻點。

在藥品板塊,仁和藥業旗下子公司江西仁和藥業、仁和中方醫藥貢獻了大半收入,兩家合計營收25.2億元,淨利潤3.31億元,分別佔總營收、淨利潤57%、65%。

江西仁和藥業產品主要為婦炎潔、優卡丹、仁和可立克,仁和中方醫藥主要產品包括克快好、閃亮系列、腎寶膠囊等。

不過,這幾款主力產品均已上市多年。婦炎潔於1999年上市,距今已有20年;優卡丹品牌則誕生於2002年,上市已有17年;仁和可立克和閃亮系列品牌均誕生於2003年。

而在這之後,仁和幾乎沒有重磅知名品牌推出。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鼓勵創新藥發展、推行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醫保控費等大環境下,大多傳統藥企紛紛加快轉型、進軍新藥研發領域。

同樣作為傳統藥企,仁和集團董事長楊文龍在官網致辭中稱,“‘打造高科技為內涵的核心競爭力’是仁和重點的戰略方向。”

但結合仁和近年來在研發創新上的投入和進展,這樣的表態看上去更像是一種“自黑”。

“仁和”牌遮羞布還能蓋多久?

仁和藥業近年銷售費用及研發支出情況,數據來源:仁和藥業財報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整理仁和財報數據發現,今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研發費用約2550萬元,佔營收比重約0.7%;2017年、2018年,仁和藥業花在研發上的錢也微乎其微,佔營收比重都不超過1%。

仁和藥業宣稱,公司十分重視工藝技術和新產品研發,但創新藥研發卻幾乎沒有涉足。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產品研發及註冊方面,公司僅有3個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品種,分別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格列齊特緩釋片及葉酸片,以及3個化藥4類品種,多處於臨床前藥學研究階段。其餘均為中藥品種,均處於物質基準研究階段。

研發吝嗇,但在營銷方面,仁和出手闊綽,銷售費用在過去四年間翻倍。2018年的銷售費用高達7.78億元,約是同期研發費用的26倍。今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也已高達6億元。

“仁和”牌遮羞布還能蓋多久?

仁和藥業2018年度人員構成

在人員配置上,仁和同樣以銷售為中心展開。根據仁和藥業2018年年報,公司員工總人數7362人,其中銷售人員有4523人,佔比超過62%。

比起研發不力、連年吃老本,仁和更嚴重且無法推脫的問題,是在質量把控上多次出現漏洞,屢登“黑榜”。

近日,江西省藥監局發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仁和旗下江西江制醫藥因銷售劣藥“克拉黴素分散片”(批號1804062)被沒收違法所得約18.8萬元。

旗下產品出現質量問題,這不是首次。根據《財經國家週刊》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以來,仁和藥業旗下重要子公司至少8次因藥品質量不合格,受到監管部門處罰。

“仁和”牌遮羞布還能蓋多久?

2018年以來,仁和藥業多次因質量問題受到監管部門處罰

人命關天,對於一家藥企來說,藥品質量安全不過關,這實在說不過去了。

消字號宣傳近乎“神藥”

由於多年洗腦式廣告的轟炸,在消費者心中,“仁和”牌一定意義上依然代表著可信賴的知名大牌。仁和藥業也在想方設法開發這塊招牌的價值。

代工貼牌(OEM)就是一招。在電商平臺上,從中西藥品到面部護膚,從保健器械到滋補用品,從女性護理到面部護膚,“仁和”牌無處不在。

——這也或許能夠解釋,即便沒有研發支撐,沒有新藥產出,“仁和”牌的產品此前為何“屹立不倒”。

“事實上,公司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新的產品上市,這主要得益於OEM產品。”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仁和藥業董秘如是回覆投資者提問。

OEM本身無可厚非,但仁和藥業及其母公司仁和集團對供應鏈質量、銷售渠道把控不嚴,導致產品質量、口碑稂莠不齊,甚至涉嫌虛假宣傳,就有很大問題了。

由於貼牌產品種類龐雜、銷售渠道混亂,不少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對貼牌產品資質提出疑問。

例如,一款名為“魔婭仁和泉色調理貼”的產品就藉由社交電商廣為傳播。

根據產品包裝及介紹,調理貼其實就是女性用衛生護墊,由仁和藥業旗下子公司江西康美醫藥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微商機構廣州魔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負責銷售,12片一盒,單盒零售價198元。

在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代理對產品的相關描述中,這款產品能“調理”多囊卵巢綜合徵、子宮肌瘤、盆腔積液等婦科問題。

“仁和”牌遮羞布還能蓋多久?

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的提問留言

由於貼牌產品種類龐雜、銷售渠道混亂,不少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對貼牌產品資質提出疑問。

例如,一款名為“魔婭仁和泉色調理貼”的產品就藉由社交電商廣為傳播。

根據產品包裝及介紹,調理貼其實就是女性用衛生護墊,由仁和藥業旗下子公司江西康美醫藥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微商機構廣州魔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負責銷售,12片一盒,單盒零售價198元。

在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代理對產品的相關描述中,這款產品能“調理”多囊卵巢綜合徵、子宮肌瘤、盆腔積液等婦科問題。

“仁和”牌遮羞布還能蓋多久?

還有代理發出的產品相關群聊天記錄稱,調理貼能解決患者輸卵管堵塞的問題,幫助患者成功懷孕。

“仁和”牌遮羞布還能蓋多久?

諷刺的是,這樣一款神奇的產品卻不是藥品。從生產許可證看,調理貼外包裝標註“浙衛消證字(2013)第0054號”,屬於消字號,是一款外用消毒殺菌產品。

根據原國家衛計委2018年發佈的修訂版《消毒管理辦法》第31條規定,消毒產品的標籤(含說明書)和宣傳內容必須真實,不得出現或暗示對疾病的治療效果。

此外,在互動易平臺,一款名為“益陽春”的男性產品也被投資者多次問及。

“仁和”牌遮羞布還能蓋多久?

據瞭解,這是一款抑菌噴劑產品,其推廣和招商文章充斥各大社交平臺。

“仁和”牌遮羞布還能蓋多久?

作為一款抑菌噴劑,益陽春公開宣傳物料上描繪的出身相當高大上: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制……

至於這款產品的“療效”就更神奇了:不僅有延時的基本功效,還可以壯陽壯腰、恢復疲勞,甚至補血益氣、增強免疫、強腎補元也不在話下。

“仁和”牌遮羞布還能蓋多久?

質疑聲隨之而來:一款抑菌噴劑,說白了就是消毒液,怎麼還扯上新藥了?還有這麼多連一般藥品都難以達到的奇效?

對這些質疑,代理商有一套說辭。“這不是西藥,是純中藥製劑,不會有副作用,仁和出品的,大品牌,外面小作坊不能比。”負責招商的任先生向《財經國家週刊》記者介紹,建議先用一個療程,也就是兩盒,“中藥,都講究使用加鞏固,要按療程使用。”

記者查詢國家藥監局官網發現,“益陽春”沒有批准文號,既非藥品,也非醫療器械。

為了求證這款益陽春的血統,記者聯繫了仁和集團旗下大健康產業營銷主體江西仁和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其工作人員表示,益陽春確實是仁和授權貼牌的產品。

那麼,對於此類涉嫌違規的產品宣傳,仁和藥業是否知情,對於經銷商的管理又是否缺位?《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向仁和藥業證券部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不過,遺憾的是,即便通過涉嫌違規的大尺度宣傳推廣,仁和藥業的“貼牌”大健康產業發展也並未有所突破。仁和藥業財報顯示,2018年,健康相關產品銷售收入約4.97億元,佔營收比重為11.3%,相較於2017年,增速僅為1.5%。

其中原因,恐怕離不開仁和藥業對“仁和”這一招牌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開發。

微商代理打“傳銷式擦邊球”?

宣傳推廣上跑偏,銷售方面,仁和也不走藥企的尋常路。醫院、藥店、電商等銷售渠道之外,仁和還格外看重微商的帶貨能力。

例如,益陽春就主要通過微商渠道銷售。公開招商信息顯示,單盒規格為10ml的益陽春零售價為498元。記者查詢電商平臺發現,同類產品零售價大多在30-150元之間。這樣看來,益陽春的價格並不低,它是如何“打動”代理和消費者的呢?

益陽春招商人士在推廣產品時,一方面宣傳產品獨特“療效”;另一方面,以財富、賺錢為導向,“千億級市場”“新風口”“躺賺”“百萬富翁”等極具誘惑力的語言成為吸引代理加盟的口號。

任先生介紹,益陽春代理沒有門檻,只要拿貨就可以,按首次拿貨量分為聯合創始人、城市合夥人、總代三個級別,不同級別,拿貨價格不同。

“仁和”牌遮羞布還能蓋多久?

益陽春代理政策

每個級別的代理,拿貨價差分別為100元、70元,最低級別的總代零售一盒產品可以賺到170元差價,最高級別的聯合創始人則可以賺到340元。

任先生還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成為益陽春的總代,將得到授權成為仁和藥業旗下人參瑪咖五寶茶、人參瑪咖片的代理,分別享受代理價25元/盒、35元/盒,而這兩款產品的電商零售價分別是69元/盒、138元/盒。

相較於面向普通消費者銷售產品,代理們更傾向於扶持新代理。任先生說,一個城市合夥人,如果招到一個總代,一次就能賺到不菲的產品差價,並且是一條可持續的銷售渠道,因為新加入的代理只能通過自己的上線拿貨。

根據我國《禁止傳銷條例》,要求被髮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或通過對被髮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等行為,屬於傳銷。

益陽春的營銷模式中,代理以認購商品的名義變相交納入門費,三層代理,差價計酬,是不是在打“擦邊球”?

而從電商平臺看,益陽春並不像宣傳文案中說的那麼廣受歡迎、銷售火爆。銷量排在首位的淘寶店鋪,月銷也僅7盒。那麼,這樣的產品,到底是賣給消費者,還是為代理而設計?

除了益陽春,魔婭仁和全色調理貼、仁和小紅膏、小綠瓶等諸多產品都採用類似“層層分銷+獎勵”的微商營銷模式。在產品貼吧及公開投訴平臺,多位代理稱,仁和的產品比同類產品價格高得多,銷售困難,退貨渠道不暢,“信任仁和大品牌,結果上當受騙”。

為核實具體情況,《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在對仁和藥業證券部發去的採訪函中明確提問此類問題,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巧的是,今年1月,天津市公安機關對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和虛假廣告罪立案偵查;同一時期,不少網友在仁和藥業的投資者交流平臺發帖提示股民注意仁和涉傳被查的風險。

“仁和”牌遮羞布還能蓋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