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作《我的祖國》《英雄讚歌》,毛主席周總理對他讚譽有加

1963年,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在訪華期間,被一首由中央樂團演奏的富有柬埔寨韻味的《阿布阿薩德》深深吸引,搖首擊節,笑眉頻展。當聽完《祖國頌》時,西哈努克親王更是對歌曲誇讚連連,趕忙問周總理,創作者是否在北京?

他創作《我的祖國》《英雄讚歌》,毛主席周總理對他讚譽有加

資料圖:正看報的劉熾

周總理笑了,指了指坐在身後那位朝氣蓬勃的青年人:“這首歌和《阿布阿薩德》的作者就在我們後面,他是延安長大的孩子,現在是我們的作曲家。”西哈努克轉過身,向他點點頭,雙手合十了許久。
這個“青年人”,就是我國著名作曲家、著名電影音樂人——劉熾。在77年的人生中,他創作了大量的歌曲,如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電影《英雄兒女》主題歌《英雄讚歌》、校園兒童故事片《祖國的花朵》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等,都是傳唱不衰的經典之作。


叫啥劉德蔭,就叫劉熾吧

1921年3月10日,劉熾在陝西西安降生了。起初他被取名為劉德蔭,後來因機緣巧合才改了名字。要說起來,改名還有這麼一段故事。
據說,劉熾從小就隨民間藝人學習鼓樂。九歲時,因父親失去了銀行職員的工作,家庭生活變得十分艱難。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到西安三仙廟打掃佛堂,以此解決溫飽。而恰好廟裡有一隻古樂隊,劉熾便藉此開啟了唐代古樂的學習之旅。


在三仙廟,劉熾不僅向古樂界大師富振中學習了簫、雲鑼等樂器和佛曲領唱,還向作為古樂界笛子權威的王六爺大師學習笛子技巧。這促使了劉熾成為古樂隊中的“全才”,雲鑼、笙、笛、記工尺譜的演奏不在話下,為後來的音樂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維生,12歲的他考入了西京印書館,在鑄字車間當童工。不料,西安事變突發,整個西安動盪起來。劉熾有感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大義,聽說西安雲陽鎮有一支紅軍隊伍,便偷偷從家裡跑出來,步行90裡參加了伍修權將軍帶隊的工農紅軍。

他創作《我的祖國》《英雄讚歌》,毛主席周總理對他讚譽有加

資料圖:劉熾在尋找創作靈感

伍修權將軍見他氣質不凡,生氣勃勃,高興地親自為劉熾戴上了紅軍帽,併發了紅軍裝,還把他送進紅軍大學當學員,而後又將其轉到“紅軍劇社”當小演員。從一個鑄字的童工到中國工農紅軍的一名小戰士,劉熾倍感驕傲,欣喜不已。
在北上延安的途中,劉熾難掩興奮,一路上又跳又唱。一位東北軍的軍官說:“這娃像顆小火苗,一張能唱歌的嘴,兩撇又粗又重的眉毛,活像個熾熱的熾字組成的人,叫啥劉德蔭麼,就叫劉熾吧!”到延安後,劉德蔭的名字就漸漸被人們遺忘了,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劉熾。
好,很好,非常好!
來到延安的劉熾,憑藉過人的天賦和後天的苦學,考入了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音樂系第三期,成了冼星海的學生,開始了作曲和指揮的音樂學習生涯。
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是由毛澤東、周恩來領導,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揚等共同發起創辦的一所專門為革命培養文藝人才的學校。魯藝音樂系的教師陣容也非常強大,有教自由作曲的呂驥,教和聲的向隅,教作曲與指揮的冼星海,教聲樂的杜矢甲……音樂系打從成立那天起就吸引了許多從祖國四面八方投向“革命聖地”的青年。


很快,劉熾就開始了第一學期的樂理學習。然而,對於音樂概論、音樂運動、普通樂學、視唱、練耳、作詞法、指揮、自由作曲、作曲法、合唱、器樂等講義的學習,他感到枯燥無味,並時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意外的是,在第二學期分組研究時,劉熾突然迷上了作曲。枯燥的音階在他的組合下變得浪漫異常,簡單的音符在他的編織下產生出許多陌生又迷人的音響,一種新的語言從他心裡如小溪般流淌出來。

他創作《我的祖國》《英雄讚歌》,毛主席周總理對他讚譽有加

資料圖:劉熾珍貴合影

當時,冼星海要求學作曲的學員每週交一首習作。劉熾的第一篇習作是劉御作詞的《陝北情歌》,冼星海在他的作業本上批:好;第二篇交的是一首兒童歌曲《叮叮噹》,冼星海批:很好;第三篇劉熾交了一首混聲二部合唱《打場歌》,冼星海為這孩子的靈氣激動了,興奮地在曲譜旁批道:“非常好,我希望它能在全國傳唱!”
冼星海的青睞,激起了劉熾更大的熱情。為了讓劉熾在創作道路上走得更遠,作為老師的冼星海時常教導劉熾:小劉,搞作曲,既要以民族音樂為創作主體,也要向歐洲的歌劇、交響樂學習,還要兼收幷蓄,從文學與其他藝術中吸取養料……
在冼星海的引導下,劉熾開始接觸巴赫、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開始拜讀《安娜·卡列尼娜》《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羅米歐與朱麗葉》等名作。
1940年5月,冼星海啟程前往蘇聯。面對恩師的離去,劉熾萬分戀戀不捨。他一路跟隨,將老師送到汽車上,並捧上手中的《聯共(布)黨史》請老師題字。冼星海落筆疾書——“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我們中華民族的文藝是為人民大眾的”。這珍貴的題詞,劉熾一直銘刻在心,化作他音樂創作的靈魂。


放心,明早準給你稿子
1950年,周總理訪印,受到了印度人民盛大而隆重的歡迎。印度作曲家為迎接周總理還寫了首優美的曲子。後來,為了歡迎印度總理尼赫魯回訪我國,周恩來總理交給中央戲劇學院一項任務,為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創作一個新舞蹈。
當時,已經調任中央戲劇學院作曲、藝院委員會委員的劉熾被指名擔任作曲,並由胡沙、吳堅協助劉熾擔任編舞。對於以“荷花”作為創作主題,他們在思想上達到了契合。荷花完全稱得上是中印友好的象徵。在中國,荷花出汙泥而不染,一直是無比聖潔的象徵;而印度信奉佛教,釋迦牟尼同樣禪坐在荷花上。很快,《荷花舞》就應運而生了。
此時《荷花頌》的歌詞也已定稿,但曲譜卻還沒有確定。而劉熾似乎不慌不忙,每天吃飯後照例打幾小時的乒乓球。這時他迷上了小小的塑料球,正學拉弧圈,劇務黃山催他:“快拿曲子啊,等你的音樂排練呢!”劉熾邊發弧圈球,邊回答道:“放心,明早準給你稿子!”
一直到夜晚十多點鐘,劉熾才放下球拍坐下來譜曲。可不到一小時,舞曲就完成了。原來,劉熾幾日以來都在琢磨舞蹈的音樂,他從民歌《揚燕麥》中找到靈感,一直在默默哼唱著《荷花頌》。等到伏案工作時已是水到渠成了。午夜一點,他將全部曲譜抄清,次日凌晨交付排練。一週後,《荷花舞》就在懷仁堂舞臺上向中央領導獻演了。

荷花仙女們舞姿翩翩,《荷花頌》音樂悠揚婉轉。坐在觀眾席上的毛澤東主席高興地鼓掌:“好,這個舞編得好!” 當尼赫魯總理率印度政府代表團訪華觀賞這個舞蹈時,面對象徵祥瑞的荷花,欣賞仙姿仙態的藝術,全團的人雙手久久“合十”。後來,中國青年代表團的藝術家把這個舞蹈帶到了第二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為中國爭得了舞蹈與音樂兩項金獎。
當《祖國頌》紅透全國
有一年,劉熾在開國大典的觀禮臺上,立下了為祖國創作一支頌歌的目標。1957年,實現目標的契機出現了: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攝製完成大型彩色寬銀幕文藝紀錄片《1957年國慶》,並邀請劉熾譜寫電影音樂。
當拿到喬羽所作的《祖國頌》時,劉熾若有所思,同時興奮不已。他想起了1948年,在哈爾濱為迎接全國工人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趕寫《工人大合唱》的情景。
當年,為了謳歌工人階級為解放全中國日夜奮戰的豐功偉績,他與胥樹人深入到車輪廠、紡織廠、鐵道工人一、冶煉廠……在轟鳴的馬達聲中,他寫完了《工人大合唱》。
如今,他終於有機會得以完成自己又一人生目標了。回想祖國這些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劉熾油然生起對祖國的熱愛與自豪,大筆一揮,一首後來廣為傳唱的《祖國頌》就此誕生了!

他創作《我的祖國》《英雄讚歌》,毛主席周總理對他讚譽有加

1958年元旦,電影《1957年國慶》更名為《祖國頌》在全國獻映,由劉熾創作的同名主題曲更是強烈地扣動了億萬人民的心扉。從喀拉崑崙哨所到東海之濱,從烏蘇里江畔到“天涯海角”,到處迴旋著《祖國頌》這雄偉遼闊、優美動人的歌聲。至今,這首依然是國家重大節慶活動的必選曲目之一。
劉熾的一生精彩而傳奇,國家領導人對他讚譽有加。毛主席評價他的作品“很有中國氣派”;周總理也誇他的《祖國頌》“有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美國著名女記者海倫·斯諾還稱讚他是“少年天才”,是“最受歡迎的童星”。


劉熾曾說:“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歌頌中華民族,是我一生永久的主題。”《我的祖國》《英雄讚歌》《讓我們蕩起雙槳》……歷經漫長歲月,依舊耳熟能詳;他對音樂充滿好奇,其不斷探究的精神更讓人由衷佩服;他的人生故事和眾多的經典作品,是留給後人的一份彌足珍貴的巨大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