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整合優勢再出發 構築區域醫療高地

汕頭:整合優勢再出發 構築區域醫療高地

在汕頭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實踐中,區域醫療高地是重要一環。《汕頭市關於貫徹落實〈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侷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實施方案》就指出,要打造區域醫療高地,提升沿海經濟帶東翼中心城市發展能級。

事實上,打造區域醫療高地一直是汕頭努力的方向。相關文件中出現汕頭“構築粵東醫療衛生高地”的表述,可以追溯到2013年甚至更早。在這一方針指引下,近些年來,汕頭把打造粵東區域醫療中心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來抓,統籌規劃,整合區域內優質醫療資源,不斷提升城市醫療服務功能。

在打造區域醫療高地的背後,是汕頭推動自身醫療服務水平躍升的需求,也是推動衛生工作從市域層面向省級區域層面升級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汕头:整合优势再出发 构筑区域医疗高地

增投入真金白銀

政府是建設區域醫療中心的領導力量,唯有明確各級政府在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中的地位、責任和作用,把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作為民生工程來抓,提供財力保障和政策支持,統籌推進,才能最終實現構築粵東醫療衛生高地的目標。

近日,汕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汕頭市支持創建區域醫療中心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拿出了“真金白銀”打造高水平醫院集群的舉措。

方案提出,汕頭支持市級公立醫院改擴建、易地重建、升級改造,對市級公立醫院建設項目,按總投資20%給予補助,同時給予建設期內銀行貸款三年貼息補助(按銀行同期基準利率)。汕頭大學醫學院系列附屬醫院建設,同等按照以上標準給予支持,這就意味著近日啟動易地擴建的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將獲得該項資金支持。

同時,納入省高水平醫院建設“登峰計劃”的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汕頭市中心醫院,汕頭市財政每個補助6000萬元,從2020年至2022年分三年列入預算,每家每年安排2000萬元。

為推進區級公立醫院建設,對省原確定的11家區級公立醫院升級建設中已啟動的項目,按省原擬補助額度的50%給予補助。

積極組建以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汕頭市中心醫院和汕大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為核心單位其他市直屬醫院、汕大醫學院附屬專科醫院和較強實力的區縣級醫院為協作單位的“3+N”粵東疑難危重症診療中心聯盟,開展疑難危重病例診療技術攻關,財政安排90萬元,作為補助經費。

2019年至2022年,將安排專項經費1.5億元,用於汕頭市級醫院,以及“120”急救中心、汕頭市中心血站等公共衛生機構的設備維護更新購置,提升服務能力建設,進一步保障粵東群眾生命健康。

汕头:整合优势再出发 构筑区域医疗高地

抓重點

全力推動醫院建設,是打造粵東區域醫療中心的重要內容。目前,汕頭已有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下稱“附一院”)入選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建設“登峰計劃”首批重點建設單位。

在入選“登峰計劃”的一年半里,附一院以提升學科建設、打造科研平臺為抓手,在臨床疑難急危重症救治、臨床醫學研究、優秀拔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醫院管理等方面取得建設成效。

今年7月,汕頭市中心醫院入選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此後,中心醫院將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建設項目為抓手,配套人才培養、設備購置、課題研究和資金投入,著重“提升兩大能力”,即“解決疑難複雜重症的醫療技術水平”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並“聚力四大目標”,縮短和省級醫院的差距、帶動基層醫院技術發展、提升科研教學水平和推動新醫院建設。

強基層

下沉優質醫療資源

織就“幫扶網”

2017年,汕頭市濠江區作為全省15個縣鎮一體化醫共體改革試點區域之一,在全區範圍內逐步推行縣鎮一體化醫療聯合體建設。

經過兩年多的摸索與實踐,依託附一院醫聯體總醫院的技術資源優勢,大力扶持濠江區人民醫院的專科建設,濠江區人民醫院實現做大做強,已形成集七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N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成熟一個納入一個,目標60個)的緊密型濠江醫共體。

今年內,濠江區人民醫院還按計劃整合合併河浦醫院,逐步實現“六個統一”——即統一人力資源、統一財務資產管理、統一醫療質量管理、統一藥品耗材採購、統一信息平臺和統一醫保支付的戰略目標。

同樣在2017年,汕頭市中心醫院正式託管南澳醫院。2017年4月,醫聯體單位正式揭牌後,首批12名包括外科、內科、婦產科、兒科、康復醫學科在內的醫療專家和管理人員正式進駐。

萬事開頭難,即使路途遙遠,託管之初醫護人員交通、住宿條件較為艱苦,但客觀條件的不足並沒有放慢南澳醫院蝶變的腳步:2017年5月,南澳醫院外科成功開展第一例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隨後,康復醫學科揭牌成立,新住院大樓投入使用,南澳縣殘疾人康復中心投入使用,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改擴建工程動工,啟動信息化建設,引進先進的64排螺旋CT,建設醫學影像中心,南澳縣120急救指揮中心投入使用,“遠程醫療中心”投入使用……

2019年,南澳縣被國家衛健委定為“緊密型醫共體試點建設單位”。為提升南澳縣基層醫療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高島內居民及遊客醫療保障水平,在醫聯體的基礎上,南澳縣同時致力於構建縣鎮村一體化醫共體,進一步優化整合島內醫療衛生資源,落實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制度。

5月,以雲澳鎮中心衛生院為試點,汕頭市中心醫院選派醫學專家入駐,並擔任衛生院院長,成立醫共體管理委員會、醫共體辦公室,聘請外院專家擔任顧問兼醫共體辦公室主任,共同商榷制定有關方案,並設秘書職務,日常統籌推進南澳縣基本公衛工作,切實探索市縣鎮村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

此外,醫共體辦公室創新實施“公衛助手”方案,由各鄉鎮衛生院定期派人到縣醫院,配合開展高血壓和糖尿病登記和隨訪,以提高南澳縣兩病的面訪率和檢出率,多措並舉,為強基層織下一張幫扶的網。

案例

將建汕頭市醫學科學院

按照部署,汕頭市中心醫院將圍繞高水平建設的六大任務發力,重點開展比如機器人手術、雜交手術、幹細胞治療、基因檢測、精準治療和器官移植等一批前沿技術。

汕头:整合优势再出发 构筑区域医疗高地

為打造高水平科研平臺,搭建粵東地區臨床研究轉化平臺,將建設汕頭市醫學科學院,引領粵東疾病臨床研究,實現研究成果臨床應用轉化,並擴建中心實驗室、搭建公共實驗技術平臺。同時,推進生物樣本庫建設。利用隨訪平臺,建設臨床科研數據中心,加強醫療健康大數據挖掘、應用和共享。並利用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圍繞粵東地區特色、常見、多發病,搭建特色專科疾病臨床研究平臺,推動臨床科研轉化。

在人才引進上,計劃依託“鳳凰計劃”“匠心計劃”“引智計劃”“納賢計劃”等優惠政策,引進國內外知名專家團隊,培養出能夠解決實際看病就醫需求的臨床專家隊伍,打造創新科研團隊。並利用國家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的優勢,創建國家級示範醫學模擬中心,培養高端教學人才,提升基層衛生人員臨床水平。

在學科建設上,中心醫院將以提升急危重救治能力為目標,以疑難病、多發病、地方病為引導,重點做好“聚焦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及新生兒救治中心等五大救治中心的建設”,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培育10個優勢學科,打造10個特色學科。深入研究區域內外流疾病譜,有針對性地推進10個優勢病種治療水平提升。同時,大力推廣適宜技術,帶動提升基層醫院技術水平。醫護並進,建設粵東護理延伸服務中心和粵東護理規範化培訓基地。

為建設省級公立醫院黨建示範點,由“黨建+文化”引領,打造“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示範醫院。深入落實“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爭創“改善醫療服務示範醫院”。同時,大力建設互聯網醫院,推進醫聯體平臺建設,打造五大中心,即信息中心、遠程會診中心、遠程病理診斷中心,遠程影像診斷中心和遠程心電診斷中心。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建設三大平臺,即運營管理平臺、臨床管理平臺、科研管理平臺。推進安全用藥監測體系建設,打造粵東安全用藥示範單位,實施患者滿意工程,改善群眾就醫獲得感。

附一院:

“登峰”一年半開展新技術80餘項

一年來,為發展前沿醫療技術,附一院在原有重點學科群基礎上,深度挖掘自身特點和優勢,給予人力及資金支持,各學科綜合診療水平得到提升,開展新技術80餘項,多項技術填補粵東空白,包括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等前沿技術。

汕头:整合优势再出发 构筑区域医疗高地

平臺建設方面,該院以臨床院士專家工作站為依託在粵東率先建立藥物Ⅰ期臨床試驗研究室和精準醫學研究所,作為高水平臨床科研平臺,已承擔起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相關的6項藥物試驗。目前,精準醫學研究所已開展的項目研究已順利通過廣東省臨床檢驗中心和國家衛健委臨檢中心評審。

該院以智慧醫療院士專家工作站為依託,完成醫學大數據平臺硬件建設,並搭建臨床數據、科研數據庫等軟件平臺。啟動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開展重大疾病臨床研究,臨床心電學研究團隊出版了《常規心電圖檢查操作指南(簡版)》和《心電圖檢測技術指南》。

此外,組建隊列研究創新團隊並開展強直性脊柱炎隊列研究,乳腺癌隊列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研究,糖尿病隊列等10個專病研究。與此同時建立細胞和基因治療研究中心,引進美國應用幹細胞公司科研團隊,啟動地中海貧血的基因治療的研究與轉化應用研究。與廣東省護士協會簽約合作共建聯合護理學研究院,組建12個專業方向研究團隊,科研項目立項13項。設立廣東省名師帶教工作室。

學科建設方面,該院圍繞原重點學科群基礎上,啟動建設包括省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危險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區域中心等“專病中心”,實施危重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設急診ICU。入選由國家衛健委組建的“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成員醫院”,成為廣東9家定點醫院之一。該院還成為國家腦卒中急救地圖醫院、國家衛健委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定點醫療機構、危險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區域中心、中國肺癌防治聯盟肺結節診治基層分中心、全國安寧療護試點單位。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該院已組建12個專業方向研究團隊,科研項目立項9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項目5項,獲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11項。發表SCI收錄論文63篇、著作8本、發明專利21項。護理學科和胸外科在2018年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研究排名榜分別列第62位和87位。

該院的負責人表示,附一院作為廣東省首批高水平建設“登峰計劃”重點建設單位,身為大學附屬醫院,充分發揮科研教學優勢,開展新技術項目,積極承擔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務,通過內涵建設和外延發展並舉,力爭在全國綜合排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達到省內一流水平,進入全國頂級醫院百強,真正發揮好本地“帶頭”醫院的引領作用。

記者見聞

基層衛生院也可“高大上”

“基層醫療資源匱乏、條件薄弱”,是人們對衛生院和社區衛生中心的普遍印象,但汕頭市龍湖區新溪街道衛生院,卻打破了人們的印象。

記者在該衛生院隨意走上一圈,發現這家基層醫院除了設有內、外、婦、兒科,中醫科,全科(慢病管理),眼科,急診科,預防保健科等,它還是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幫扶單位,龍湖區第二人民醫院醫聯體單位,粵東眼科專科聯盟成員,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胸痛中心網絡合作單位,掛牌“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壓專病醫聯體高血壓工作室”,由上級醫院的專科醫生長期駐點,或每週、每月下來坐診。此前,汕頭市中心醫院也曾對這裡進行了為期三年的對口幫扶。

去年,該衛生院還引進一批新設備,現有DR、全自動生化儀、血球分析儀、美國通用彩超機、心電圖機、眼部B超機等,設備先進齊全。

與此同時,新溪街道衛生院的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也於10月底啟用,供小朋友在候診時玩耍的一大片樂園區也在本月初佈置完成。五顏六色的小房子和活動器械可幫了家長們哄孩子的大忙。而新落成的接種門診還是汕頭首家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

汕头:整合优势再出发 构筑区域医疗高地

區別於僅僅通過叫號實現的門診排隊管理,該門診將計算機、通信、多媒體、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於預防接種的預檢、登記、收費、接種、留觀等各個環節,並實現全流程管理,有效地提升預防接種門診工作的規範性,實現全程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顯著提升預防接種門診服務能力和水平,確保預防接種工作高效、便捷、安全、規範。

一位護士告訴記者,小孩在接種疫苗後需留觀30分鐘,確認無過敏或任何不適才可離開,但許多家長對此不以為然,“現在系統自動計時、‘一對一’播報,家長們的依從性較之前明顯提高了。”

此外,先進的“互聯網+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開放後,將大大縮短群眾在門診的等待時間,並有效杜絕錯種、重種、漏種現象的發生。

【通訊員】範泓瑞 黃晴 鄧丹丹

【作者】 宋芾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