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汕頭:開放再擴大 讓和美僑鄉更優

汕頭:開放再擴大 讓和美僑鄉更優

汕頭是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載商埠”之稱,對外商貿歷史悠久,經濟外向度高。汕頭還是全國著名僑鄉,與海外交往密切,有遍佈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335萬人。

特區因僑而立,具有對外開放的先天優勢和巨大潛力。改革開放以來,汕頭髮展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廣大僑胞的心血和奉獻,離不開海內外鄉親的關愛和支持。

新時代,如何進一步擴大開放層次,疊加特區優勢、區位優勢、僑鄉優勢,是汕頭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道重要發展命題。

對此,汕頭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要大力推動開放再擴大,把建好用好開放平臺載體作為重要突破口。要進一步統籌資源,創新思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保稅區、高新區、華僑試驗區等平臺做實做強,更好引領新一輪高水平開放。

汕头:开放再扩大 让和美侨乡更优

保稅區▷▷

向綜合保稅區加快轉型

“保稅區的倉儲物流功能,讓我們的產品可以在區內完成轉口報關,大大提升出貨效率,也節省了物流成本。”超聲覆銅板廠總經理李少川說,從1998年到保稅區設廠至今,經過5次擴產,如今已經成長為年銷售突破10億元的企業。

作為粵東地區唯一享有“入中心退稅”的海關特殊監管場所,汕頭保稅物流中心自2018年5月封關運營以來,大力發展出口復進口、一般貿易、保稅倉儲等業務,今年1月至7月實現一線申報進出口額5.79億元,二線申報進出口額2.45億元,有效發揮“境內貨物進入中心即可享受退稅”的政策功能。

汕头:开放再扩大 让和美侨乡更优

今年,保稅區實施精準招商引資,優化調整產業佈局,引進了一批符合保稅功能定位的優質項目。該區共組織外出招商引資4批次,採取項目招商、平臺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種方式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引進項目13個,涉及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精細化工、銷售服務等方面,協議投資總額44.6億元。

目前,保稅區6個省市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其中,康澤藥業粵東總部基地項目完成封頂,將於年底建成運營;寶能國際供應鏈物流中心建設正在加快推進;領域跨境電商產業園已於8月全面開始施工建設;海德森保稅流通加工中心完成項目圍擋及填土工程,預計10月全面開工建設;宏輝果蔬倉儲加工配送基地也在加緊辦理建設手續,預計11月全面開工建設;超聲環保型高性能覆銅板優化升級技術改造項目已於6月底建成試產。

新時期,保稅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積極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功能優勢,以加快推動向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為主抓手,進一步突出保稅功能,做大保稅主業,實施精準招商引資,加快港城融合、區港聯動,努力打造全市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當前,保稅區正在紮實推進綜合保稅區申報工作,通過緊緊抓住國務院出臺《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有利契機,擬整合原有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轉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

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合設立汕頭綜合保稅區的請示已上報國務院,國務院辦公廳收文後轉海關總署商有關部委研究辦理。目前,該區正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的聯繫溝通,積極爭取支持,力爭汕頭綜合保稅區早日獲批,為汕頭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打下基礎。

高新區▷▷

打造區域創新策源地

汕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於1992年4月籌辦,1993年7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區,分東、西兩個片區,面積3平方公里。2017年2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升級為國家高新區。2018年9月,汕頭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拓展高新區建設管理範圍,總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

高新區實施功能區和行政區疊加的新型體制機制,圍繞打造區域創新策源地的目標,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改革,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努力建設集科研、教育、高新技術產業孵化集聚、創新創業、特色小鎮為一體的粵東科學城,成為推動汕頭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自擴區以來,高新區全力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推進化學和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重點項目建設,配套建設中試、孵化基地、產業園區,加快推進與香港大學、北京化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以及中科院化學所等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創新合作,建設區域創新高地。

其中,省實驗室作為汕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頭號工程,是汕頭補齊科技創新短板、打造高質量產業的重要抓手。今年6月,省實驗室與廈門大學簽訂首批團隊入駐合約;8月,省實驗室成立企業聯盟,建立產學研長期合作機制;省實驗室申報的兩個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得到省科技廳支持。姚建年院士組織自主項目的評審工作,來自境內外12個科研單位共18個項目初步入選。省實驗室的加快建設,將有助於為汕頭引進更多人才,實現更多科技項目落地。

“我們將積極發揮區域創新策源地功能,以省實驗室、汕頭大學和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科研教育和人才資源為依託,聚集建設政府、大學、企業多方協同、‘產學研用融’為一體的科技孵化平臺,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高新技術孵化新業態形成。”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說。

記者獲悉,高新區推動與高水平高校院所、龍頭企業、投資機構等建立產學研聯繫,高新區科創孵化基地投入使用,瑞祥增材製造研究院、廣油美聯新材料研究院、天悅食品研究院等產業研究院成功入駐,中國聯通粵東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孵化器、華為汕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創業中心啟動建設,產學研協同發展步伐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高新區還出臺了加快創新驅動促進高質量發展的16條措施,以“真金白銀”招才引智,鼓勵創新。例如,支持院士(團隊)、高校、科研機構、世界500強企業、中央企業等圍繞高新區重點發展產業,在高新區設立研發機構或技術轉移(創新)中心,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含)以上的,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的補貼。

業內人士指出,這16條措施政策覆蓋面廣,獎勵幅度大,政策內容豐富實用,可謂是送給企業和科技機構的“大禮包”。可以預知,這將有助於高新區加快集聚創新資源,打造區域創新策源地。

華僑試驗區▷▷

為擴大對外開放探索新路

2014年9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在汕頭經濟特區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賦予其“積極開展先行先試,為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探索新路”的歷史使命。

5年來,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兼具“僑”和“文化”內涵的國家級發展平臺,華僑試驗區在營商環境、通關制度、社會管理、土地管理和投融資等方面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取得新突破。

創建以來,華僑試驗區致力提高行政效率、構築一流營商環境。試驗區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開展電子營業執照試點工作,優質高效承接和行使市政府下放的行政管理事項。創造了“特區+”速度效率,如僅用3個小時便完成華潤基金的註冊工作,潮商中心大廈項目從接手、申報到掛牌工作在12天內全部完成,贏得了投資商和社會各界的認可。

如今,試驗區起步區和核心區從一片荒灘變成高樓林立的新城。全長16公里、雙向8車道、總投資44億元的高等級濱海景觀大道——東海岸大道於去年建成通車,將東海岸新城三大片區串聯起來。按四星級酒店標準配套的人才大廈正式投入運營,省市共建人才驛站同時在此啟動,為華僑試驗區創建省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提供硬件支撐。特別是圍繞構築具有現代競爭力產業體系的目標,引進了泰盛科創園、明園科創金融城、潮商中心大廈、雅士利、太安堂、聯泰、超聲、金東海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創、金融等產業項目,打下了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

汕头:开放再扩大 让和美侨乡更优

今年3月,第三屆亞青會落戶汕頭主場館就坐落在華僑試驗區轄區內,為試驗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近期,試驗區全力以赴推進亞青會場館項目前期規劃建設有關工作,僅用5個月,完成一般需要一年半完成的前期工作。7月底,備受關注的汕頭大學東校區暨亞青會場館項目正式啟動建設,屆時,這座約14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體育場館將在汕頭東海岸新城崛起,成為城市文化新地標和新名片。

記者瞭解到,目前華僑試驗區正聚力於推動金融創新,力爭在高端產業集聚上實現新突破。“‘僑’特色金融產業是試驗區的重要特色產業,我們要貫徹落實好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華僑試驗區特色金融產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繼續加大力度發展金融產業特別是跨境金融,推進金融創新聚集發展。”華僑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將借鑑前海、南沙、橫琴等地的經驗做法,加快出臺金融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為落戶試驗區的金融機構提供用地保障、牌照申請、人才配套等支持,吸引廣大潮商到試驗區投資興業。

縱深

汕頭:

全方位推進投資

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在推動開放再擴大的進程中,汕頭市委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用好用足“外資十條”等政策,開展通關便利化試點工作,建設進口產品分銷中心。

事實上,一年多來,汕頭各級各部門不斷深入貫徹落實《汕頭市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提升全方位對外開放水平,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大幅壓縮進出口通關時間

今年1月至6月,汕頭市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為9.89小時,同比壓縮81.29%;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為0.95小時,同比壓縮97%。今年6月,汕頭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位列全省第二名

這是汕頭市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跨境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成效體現。去年以來,汕頭市在優化通關流程、簡化單證手續、降低口岸收費、完善管理機制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有力舉措,在全省率先開展並圓滿完成國家口岸辦18項口岸業務改革,率先實現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五個100%全覆蓋,“單一窗口”國家標準版建設領先全省。

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和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汕頭口岸已實現通關全流程無紙化,大幅壓縮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和合規成本,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繼續保持全國、全省前列。

此外,推進降費減稅專項活動。在全省率先公示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全面清理減免口岸收費。據初步統計,目前汕頭口岸通關成本低於北京、上海、天津等口岸,遠低於世界銀行公佈的我國平均數據。

推動外經貿高質量發展

記者獲悉,為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汕頭市在全省率先出臺“穩外貿十二條”,從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支持市場採購和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關於穩外貿的決策部署,積極組織企業申報中央財政支持中小企業外貿發展資金2000萬元。

同時,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加快開拓“一帶一路”市場,組織近千戶次企業參加多場次境內外市場開拓活動,重點開拓東盟、俄羅斯、巴基斯坦等新興市場,在原有6個“一帶一路”境外展銷中心基礎上,今年新增設汕頭商品(印度)展銷中心。

大力培育發展外貿新業態。支持企業發展市場採購、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等外貿新業態,加快寶奧城跨境電商分揀清關中心建設,積極申報跨境電商綜試區和市場採購貿易試點,著力培育外貿新增長點。

做大進口貿易堆頭。加快建設保稅區進口商品展示展銷中心,成功引進泰國水果進口大戶在汕頭註冊。根據汕頭髮展特點,將重點圍繞汽車整車進口、進境肉用活牛、高檔水海產品及塑料原材料進口開展工作。

此外,推動出臺“穩外資十條”,從資金、用地保障、創新研發、金融服務、人才引進等多個方面加大對外資項目的獎勵扶持力度,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水平。

【全媒體記者】黃嘉鋒 餘丹

【攝影】楊立軒

【作者】 黃嘉鋒;餘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