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平臺都在晒雙11成績單,那個道歉的網易嚴選怎麼樣了?

每一年的雙十一大戰,總是在創造消費盛宴,2019年尤其如此。

1分36秒,100億。

1小時3分59秒,1000 億。

14時21分27秒,2000億。

最終,2019天貓雙11全天成交額的數字定格在了2684億元,超過2018年的2135億元,再次創下新紀錄。

亮眼的GMV數據當然離不開雙十一前令人眼花繚亂、耗心費腦的預熱營銷推動。從10月中旬開始,天貓、京東等平臺就開始在各媒介渠道全量投放,全力將打折、優惠、玩法等信息植入消費者腦海。

然而與“貓狗”們的高調、海量的營銷投入相比,網易嚴選則要低調的多,而且還在預熱期發佈了一支道歉廣告,主動向消費者承認自己各種“做不到”,不斷重複的強調8折信息。

各大平臺都在曬雙11成績單,那個道歉的網易嚴選怎麼樣了?

網易嚴選“道歉”廣告

須知,商家之間的營銷比拼早已像戰爭一樣激烈,網易嚴選認錯廣告幾乎等於未戰先敗。那麼,雙11大戰之後,實際結果又如何呢?

從這幾天各大電商平臺對外公佈的成績單可知:天貓成交額增長了25.71%,京東成交額增長了27.9%,蘇寧易購宣佈全渠道訂單量增長76%。而據網易嚴選透露,從10日22時至11日24時,訂單總量同比增長53%。

網易嚴選與天貓、京東,甚至拼多多相比,當然在體量上有嚴重的差別。但53%的訂單增長量其實也並不低。可見,網易嚴選強調8折信息的道歉廣告,還是有效的。那麼這支反其道而行之雙11廣告為何會受到消費者的認同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兩點原因:

你測用戶智商,我直接給折扣

2009年第一次雙十一時,中國網民總數已達到3.84億,遠超美國、日本網民數的總和,但參加促銷活動的僅有李寧、聯想、飛利浦等27家商戶,供給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當時,27戶商家備貨一天之內就被一掃而空,商家們不得不臨時到線下補貨,甚至出現董事長批條,從經銷商門店臨時調貨到網上售賣的情況。

轉眼到了2019年,幾乎所有能參與的商家都加入到了雙十一的洪流中,幾乎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日常用品都可以在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上買到:服裝、食品、電器……甚至以前想也不敢想的車子和房子。參加的商戶多了、商品多了,然而,許多消費者還是高興不起來,因為參與門檻高了,想要獲得的實打實的優惠似乎也變難了。

比如,光是各種的折扣計算方法就難倒了不少人,很多人至今還沒搞明白“蓋樓”、“瓜分20億”到底是怎麼算的,以至於有人笑稱今年的雙十一提高了全民數學能力。

而且,就算你能夠順利做完雙十一折扣計算的奧數題,也不一定真能享受到優惠。畢竟已經舉辦過10年了,不少商家早就學會熟練使用“先升後降”這一招了。

總之,消費者苦套路久矣,2019年雙十一尤甚!

各大平臺都在曬雙11成績單,那個道歉的網易嚴選怎麼樣了?

在這種語境下,當網易嚴選在廣告中明確喊出“我們簡簡單單打8折”利益口號時,想必被各種奧數題折磨的剁手黨們心裡多少都會有一點感動——知我者,丁三石也。買了買了吧。

你吹你啥都行,我選擇道歉說“對不起”

鋪天蓋地的雙十一各類促銷廣告,都在努力佔領消費者心智中那點狹小空間,甚至不惜以通過包圍消費者日常生活場景的方式將消費者一網打盡:

走進電梯,分眾的廣告屏上是它;回家打開電腦,輸入法彈出的是它;點擊瀏覽器,推送的也是它;丟下電腦拿起手機,APP開屏廣告是它;刷一下朋友圈,信息流裡還是它;是它是它還是……

但消費者的注意力卻越來越粉塵化、碎片化,不可能注意到所有這些信息,並且或主動或被動的將多數信息過濾掉——即選擇性注意。不過選擇性注意依然有規律可循:

1、消費者更可能注意到那些與自己當前需要有關的信息。

2、消費者更可能注意那些自己期待的信息。

3、消費者更可能注意那些與眾不同的信息。

從上述這三條規律可以看出,想要在激烈的雙十一營銷促銷戰中捕獲消費者注意力,除了為消費者提供與其需要和期待有關的信息外,進行差異化營銷也是一條捷徑。

各大平臺都在曬雙11成績單,那個道歉的網易嚴選怎麼樣了?

於是,在一眾商家平臺紛紛表示“我能......”的喧囂中,網易嚴選一聲“對不起”就顯得格外清脆悅耳、與眾不同。消費者很可能會不由自主的投去讚賞目光,並在雙11期間去平臺上看看是否有適合自己消費的產品。

其實,能把“喪”玩成自家標籤的網易本身就是一家有著鮮明個性的品牌,這樣一家公司在營銷中時不時的出新、出奇,本身也是一種差異化的氣質,例如雲音樂的樂評營銷、網易遊戲搞的“丁三石大戰葫蘆娃”H5營銷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