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小升初銜接教學——修辭手法》教案

《語文小升初銜接教學——修辭手法》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辭格的定義和分類

2、瞭解比喻、比擬、借代、通感、鑲嵌的特點和用法

3、運用修辭格知識分析其應用

教學重難點

掌握並應用辭格特點對詩文時文進行辨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指出下面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證監會忠告股民:近期不要進入股市,否則,寶馬進去自行車出來;西服進去三點式出來;老闆進去打工仔出來;博士進去痴呆傻出來;姚明進去潘長江出來;鱷魚進去壁虎出來;蟒蛇進去蚯蚓出來;牽狗進去被狗牽出來.....(排比、借代、比喻、誇張)二、歷年高考要求掌握的8種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排比、對偶、反問、設問。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1、比喻、比擬、借代、各自有哪幾種?2、比喻與比擬的如何區別? 3、借喻與借代的如何區別?

要點:

1、比喻的種類

(1)明喻。喻詞“像、似、彷彿、猶如”。例如:葉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喻詞“是”“成了”“變成”。例如:有時候愛是粉紅的羽毛,誰捧著都有微笑的眼角。 那薄如蟬翼的未來經不起誰來拆。

(3)借喻。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例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4)博喻。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覆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

例如: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裡面,像蓮花,像海棠葉,像一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

2、運用比喻要注意

①本體和喻體必須是兩種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點,否則不能構成比喻。

②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廣場上人山人海,人們像螞蟻一樣擠在一起” 從情感上感覺彆扭

③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有沒有喻詞,下列幾處情況,雖有喻詞,但不是比喻。

A、同類相比。例如:他長得很像他哥哥。

B、表示猜度。例如: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C、表示想象。例如:每當看到這條紅領中,我就彷彿置身於天真燦漫的少年時節。

D、表示舉例的引詞。例如:本次考試很多同學的進步很大,像張昊、李疏桐等等。

④一般地說,總是用形象的事物來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體的事物來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淺顯的道理來比喻深奧的道理。

3、比擬與比喻的區別

比擬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徵摹寫本體,重點在“擬”;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比擬的詞往往是修飾用的動詞或者形容詞。比喻的詞往往就是名詞。

在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一般不出現;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現或不現,而喻體必須出現。例如:

住口,你這吠人的狗(比喻)

住口,你再吠人,我一磚拍死你。(比擬)

4、借喻與借代的區別:

⑴借喻的本質是“喻”,雖然它的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但隱含著可比的對象(即本體)。而借代的本質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種特徵來代指本體,並沒有可比對象。

⑵借喻因為是“喻”,一般可以補進“本體”和“喻詞”,改為明喻或暗喻。借代則沒有可比物,無法這樣補進。

⑶借喻一般可以對未出現的本體起描寫作用。借代卻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詞大多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不能起描寫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現了“××像××”地比喻句,後文直接使用喻體,這就成了借代了。

例如: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借代)

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像)厚障壁(一樣的隔膜)了。(借喻)

三、課文中有沒有你不熟悉的修辭格?請找出並加以辨析。

1、鑲嵌:故意插入虛字、數目字、特定字、同義字、異義字,來拉長文句,稱為鑲嵌修辭法。鑲嵌可分為鑲字與嵌字兩種。鑲字——用無關緊要的數目字或虛字穿插在字詞間,以拉長文句。例如:

既然已到了這種地步,我們乾脆來個一不做,二不休吧。冤哉枉也、既雅且靜、堂哉皇哉、歪七扭八。嵌字——用特定的字嵌入語句中,使文字的安排往往形成美妙的辭趣。例如:

“蘆花灘上有扁舟,俊傑黃昏獨自遊。義到盡頭原是命,反躬逃難必無憂。”這四句詩包藏“盧俊義反”四字。

2、摹繪:又叫摹狀、仿擬或摹擬,是摹寫人或事物的聲音、色彩和情狀的一種修辭方式,她分為摹形、摹聲和摹色三種情況。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 突然是綠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滿幽情的樂曲。

四、指出下列語句中所用的修辭手法。

在血雨腥風裡,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青青翠竹。(袁鷹《井岡翠竹》)(比喻、迴環、對偶、排比、頂針、引用、擬人、層遞)五、改正課文材料中修辭運用不恰當的句子。

六、板書設計:

本體       比喻詞          喻體(擬體)

明喻:像、似、彷彿、猶如

暗喻:是、成了、變成

借喻:無本體                比擬:無擬體

《語文小升初銜接教學——修辭手法》教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