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是中國發明的,在傳入西方後,最終成了改變世界的戰爭武器

火藥從中國傳入西方後,熱兵器逐漸代替了冷兵器,從而對戰爭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西方近代實驗科學的始祖培根曾經指出: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至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種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不過,由於早期黑火藥質量較差,因而那時的火槍並沒有多大殺傷力。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在傳入西方後,最終成了改變世界的戰爭武器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興起後,隨著近代戰爭實踐的發展,火藥的配比、製造、貯存和性能也不斷得到改進。以英國為例,其火藥製造業在 19 世紀初葉已具備以下特點:在原料加工方面,以先進的工業設備提煉高純度的硝和硫;在火藥的配比方面,已按歇夫列裡在 1825 年提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配成硝、硫、炭的組配比率為 0.75∶0.1∶0.15 的槍用發射火藥,以及 0.78∶0.08∶0.14 的炮用發射火藥;在製造工藝方面,用以蒸汽為動力的轉鼓式裝置進行原料粉碎和拌和,然後用水壓式機械將製成的火藥碾壓成堅固而均勻的藥塊,再用造粒缸將火藥塊製成大小均勻的火藥粒;在貯存方面,將火藥粒烘乾加熱,並用磨光機將藥粒表面磨光,除去氣孔,降低吸溼性,使之保持良好的乾燥狀態,以延長貯存期。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在傳入西方後,最終成了改變世界的戰爭武器

正是由於採用了這些新工藝、新方法,使得英國的火藥製造業在當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特別是火藥的配方被各國公認為標準配方。直到 19 世紀中葉,黑火藥仍然是輕武器的基本發射藥。1860 年前後,由於級式燃燒原理的發現,火藥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主要是將粒狀火藥壓縮成密度更大的藥粒,使火藥在槍膛內的燃燒速度和膨脹氣體的壓力延緩,在彈丸沿膛壁前進時繼續產生氣體,從而使膛壓降低,而彈丸的初速度卻大大增加。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在傳入西方後,最終成了改變世界的戰爭武器

19 世紀化學工業的蓬勃興起,使火藥的性能發生了重大改觀,迎來了高爆炸藥的時代。1846 年,意大利化學家索佈雷羅發明了硝化甘油。這種硝基化合物除用於醫療外,還具有爆炸性,威力比黑火藥大得多,但因其極為敏感,製造和加工都十分危險。1860 年,瑞典科學家諾貝爾獲悉索佈雷羅這一發明後,便著手研究如何控制硝化甘油爆炸,使其成為製作炸藥的良好原料。1866 年秋,在經過上百次試驗失敗後,他發明了雷酸汞信管,也即常說的雷管,用它來引爆硝化甘油,終於成功地解決了如何使用這種炸藥的問題。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在傳入西方後,最終成了改變世界的戰爭武器

雷管的發明是火藥問世以來爆炸學中最重大的進步。1867 年,他又發明了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方法,使硝化甘油的敏感性大大降低,使用時用一個裝有雷酸汞的雷管即可起爆,從而解決了硝化甘油儲存和運輸中的安全問題,使其成為可以實用的具有強大威力的炸藥。這是炸藥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結束了手工作坊生產黑火藥的時代,進入了炸藥的大工業生產階段。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在傳入西方後,最終成了改變世界的戰爭武器

火藥性能的重大改進往往成為軍事革命的先聲。這方面的發明為新武器的使用和提高殺傷威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條件。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在傳入西方後,最終成了改變世界的戰爭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