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什麼高品質的二戰電影推薦?

賽博坦柱子哥


估計朋友們看多了好萊塢的電影,這次給題主推薦一部波蘭拍的關於二戰的電影,名字就叫浴血華沙。

電影的原名是《Miasto 44》,Miasto是波蘭語,意思就是城鎮、城市的意思,華沙的英文名是warsaw, 分開來看,就是war+saw,War是戰爭的意思,Saw是鋼鋸的意思,想想看,戰爭鋼鋸下的城市,肯定是一個悲催的城市,而從波蘭的歷史來看也的確是這樣。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不同導演的作品,的確有不同的風格和味道。好萊塢高度發達的電影工業,使得電影作品就像流水線上的產品一樣,在保證質量水準的前期下,卻越來越缺少個性,越來越限制導演的才華,每一部作品都打上了好萊塢的味道。

比如電影《天國王朝》的院線版和導演剪輯版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我常想,要是我有錢的話,給雷德利.斯科特投資,不用考慮任何票房,完全由著他自己去拍,不知道能拍出一部什麼樣的作品來呢?遺憾的是,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生活,已經完全被商業統治了,當然商業也不是說完全不好,畢竟商業化促進了世界的發展。

《浴血華沙》的演員很年輕,導演也很年輕,導演還是個80後,名字叫揚·科馬薩(Jan Komasasaw),導演和演員的名字都是波蘭文,比較拗口,這裡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導演儘管年輕,但是拍電影功底還是相當不錯。影片道具考究,影片中出現的蘇聯紅軍、德軍和波蘭地下抵抗軍,服裝、裝備均沒有什麼明顯的紕漏。個人覺得細節對於一部好的作品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能給人真實的感覺,讓你在觀影的時候思維迅速的浸入到當時的時空背景裡面去。

導演的敘事能力冷靜紮實,頗有點靜水流深的感覺,讓人很舒服;影片節奏的把控也堪稱一流,場景轉換流暢,沒有任何突兀;戰爭的殘酷和歷史的悲劇都表達到位,卻沒有過分挖掘和渲染,一切都是恰到好處:你會明顯感覺到這不是一部好萊塢的電影,因為在這部電影裡面你找不到好萊塢電影那種很明顯的商業和技術的痕跡。

再來說一下電影的歷史背景。電影是基於真實的歷史事件,我很喜歡這種有歷史依據的電影,如果拍好了,很容易出精品,產生直擊人心的效果。但是這種有真實歷史依據的題材,對導演編劇的要求是相當高的。

最不喜歡的就是好萊塢的那種科幻背景下,還非要深挖什麼人性,想想就覺得很可笑。比如星球大戰系列,各種續集加起來,前前後後也快有十部了吧,給我留下的印象只有兩個:輪來輪去的日光燈和故作深沉的說教。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了1944年8月1號,蘇聯紅軍已經兵臨華沙城下。為了搶在蘇聯紅軍進城之前,打敗德國人,解放華沙,於是華沙城的一群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登場了,不能說他們對戰爭的殘酷毫無認識,但是戰爭對於他們來說,似乎更像是一個大的party,可以帶著英雄的光環,去結識漂亮的姑娘。

而現實的悲劇卻在你猝不及防的時候,在你還沉浸在理想和幻想中的時候,已經站在你的門前,開始敲門,門後的你還充滿著美好的期待。這場戰爭從1944年8月1號開始,前後持續了兩個多月,最終結果導致了20多萬波蘭人民死亡,整個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參加戰鬥的俊男靚女們,大多數都成了戰爭的炮灰,在他們還沒有回過味兒來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戰爭殘酷的時候生命就已經終結了。

這才是真正的殘酷的青春,而不是國內電影電視劇中那些俗套的情節:女主打個胎,男主打個架入個獄,就拼命煽情什麼殘酷的青春。

影片中有兩個鏡頭,令人印象深刻,一是炸彈爆炸後,強勁的氣浪裹挾著彈片、沙石和模糊的血肉以及殘肢斷臂,從天而降;二是影片結尾,滿目瘡痍、遍地廢墟的城市,慢慢變化成現在繁華的城市,很是讓人感慨。


蒙特利爾時光


美國(23部):☆《兄弟連》、☆《拯救大兵瑞恩》、☆《細細的紅線、☆《巴頓將軍》、☆《最長的一天》、☆《辛德勒名單》、☆《卡薩布蘭卡》、《父輩的旗幟》、《英國病人》、☆《音樂之聲》、☆《虎!虎!虎!》、《坦克大決戰》、《大獨裁者》、《生死大逃亡》、《喪鐘為誰而鳴》、《德國好人》、《兵臨城下》、《風語者》、《U-571》

德國(20部):☆《從海底出擊》、☆《帝國的毀滅(加長版)》、☆《決戰斯大林格勒》、☆《黑色星期天》、☆《莉莉·瑪蓮》、《歐洲!歐洲!》、☆《偽鈔製造者》、《玫瑰圍牆》、《希望與反抗》、《納粹軍校》、《悲情火絨草》、《大遷徙》、《歐洲特快車》、☆《鐵十字勳章》、《極地重生》、《何處是我家》、《六重唱》、《第九日》、《靡菲斯特》、《最後的橋》

俄國(6部):☆《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大血戰》、《解放》、《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烈日灼人》、《烽火孤兒》

南斯拉夫(4部):☆《沒有天空的都市》、《逃離索比堡》、《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

波蘭(3部):☆《鋼琴家》、《戰爭三部曲》、☆《卡廷慘案》

英國(3部):☆《遙遠的橋》、☆《桂河大橋》、《空軍大戰略》

法國(2部):☆《虎口脫險》、《光榮歲月》

意大利(2部):☆《美麗人生》、《血戰阿拉曼》


影視夢工廠—盧


為了避免浪費大家的時間,直接上乾貨。

老杜今天給大家推薦3部優質的二戰題材電影。

01《敦刻爾克》2017年(豆瓣評分8.4)


這部電影真實的反映了二戰期間敦刻爾克大撤退,電影從海陸空三個視角維度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真實。

二戰初期,由於對戰事的錯誤認識,40萬英法聯盟被困敦刻爾克,面對敵軍的步步緊逼,聯盟軍只能從海上乘船撤離(逃離)返回才能得以存活。

聯軍一方面要面對敵軍緊逼的壓力,一方面要面臨著船少人多的窘境,一方面還要應付敵軍海軍、空軍的襲擊。

在這個過程中,大批民用船隻陸續加入運輸盟軍的隊伍中,空軍也在極力的阻擊敵軍飛機的襲擊,而陸軍部隊只能一點點的完成撤退。

在電影的結尾處,盟軍撤退完畢,海灘上留下了一具具屍體,空軍飛行員完成了他最後的使命,墜落在郭刻爾克的沙灘上,敵人圍上來了。

02《從海底出擊》1981年(豆瓣評分9.0)


這是一部從二戰德國視角出發的戰爭題材電影。

二戰期間,德國研製了一艘新型潛艇,在執行任務之初屢獲戰功,這艘潛艇引起了對立國海軍的注意,迎接他們的是一場精心組織的大圍捕。

在潛艇船長的帶領下,全體船員齊心同力,幾次遊走在死亡邊緣,憑靠著一絲運氣,終於擺脫了圍捕,成功逃命。

這部電影獲得了1982年第54屆奧斯卡六項提名,影片時長三個小時,全程無尿點。

03《鬼子來了》2000年(豆瓣評分9.2)


在國內的二戰題材電影多是抗日神劇,讓人不忍直視,但是,姜文曾經導演拍攝了一部《鬼子來了》卻沒有走神劇的平常路。

《鬼子來了》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的一個小村莊中,發生的一個考驗人性的故事,在影片中,沒有絕對的好人,展現了人性的弱點。

這部電影在國際上反響很好,獲得了第53屆嘎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評審團大獎,獲得了第54屆法國文化獎年度外國人電影人獎,影片未在國內上映,但在國內民間反響強烈。

這部電影絕對值得觀看,在觀看之餘,電影中蘊含的深刻涵義讓人深思。


杜達先生


二戰時期的值得觀看的電影有以下幾部:

1、《鐵騎下的村莊》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描述了殘暴的德軍納粹黨屠村的慘烈行徑,死裡逃生的小女孩在落幕中留下意味深長的思考。

2、《死亡集中營》講述了集中營裡的猶太人用智謀和勇氣集體逃離死亡生死線,影片最後大快人心,是所有二戰電影裡逃亡最成功最值得沸騰的電影。

3、《希特勒的男孩》以17歲男孩進入高等納粹學校訓練為主線,在專制獨裁壓制的嚴厲管制下逼死了2位學員,體現了當時被納粹體制捆綁的靈魂,氣氛壓抑和抗議。其中2位自殺學員悲壯的死亡更是最大精彩看點。

4、《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講述了陰差陽錯的猶太兒童和納粹軍官兒子結識成為朋友並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一起送到毒氣房慘死的故事。只能證明一個道理“自作孽不可活”,害人害己的納粹分子最終也失去了自己的兒子。

5、還有豆瓣分很高的二戰電影《美麗人生》,講述了一個父親在集中營用謊言為兒子編織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夢,最後父親死去,兒子的夢想實現了的感人淚下的故事。

6、《辛德勒的名單》講述了企業家傾家蕩產挽救了1200名猶太人的生命。和德軍鬥智鬥勇,不動聲色又化險為夷的偉大商人辛德勒。

7、《肖申克的救贖》在20年的牢獄生活中肖申克從沒有迷失自己的心,所以他破釜沉舟挖通密道,從此逃離是非,過上了嚮往的生活。這是一個堅忍不屈的勵志片。人的意志決定了命運。

還有《穿梭集中營》,《鋼琴家》、《梅娜旅館》等太多慘絕人寰的納粹暴行。








愛在零點零一分


精彩的高品質二戰電影有很多,下面推薦幾部有特色的

1、《兵臨城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瓦西里憑藉神乎其神的槍法,10天內狙擊了40多名德國軍官,均是一槍斃命,一時間瓦西里被蘇軍譽為“神槍”

之後,瓦西里遇上了德軍頂尖的槍手康尼少校,於是真正的對決開始了,兩人穿梭於硝煙瀰漫的戰場,憑藉敏銳的觀察力和驚人的毅力與對方鬥智鬥勇

這是一部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均來自真實事件和人物

2、《辛德勒的名單》

這也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同樣是由真實故事改編

德國商人辛德勒本是個奸商,他打算利用二戰賺上一筆橫財,但是在多次親眼目睹了猶太人被殘忍殺害後,他的良知被喚醒

他和太太用全部的財產賄賂德軍官員,購買猶太人拯救他們與水火之中,辛德勒的名單是生存和希望的象徵

3、《敦刻爾克》

根據二戰時期的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改編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二戰時期,40萬英法聯軍被困在敦刻爾克海灘,前面是茫茫無邊的大海,後面是窮兇極惡的德軍,如此困境生機渺茫

而隔海相望的英國船主道森,得知大批的英國軍人被困在對岸的敦刻爾克生死難料時,毅然決定號召所有的船主開著自家小船去接他們的英雄回家

4、《美麗人生》

該片講述了父親圭多因為猶太血統被關進了納粹集中營,一同入獄的還有他年幼的兒子

為了不讓兒子的心靈受到創傷,圭多騙兒子說他們是在玩一個遊戲,最終勝利的那個人將會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非常想得到坦克的兒子積極的配合著父親,而圭多用他的開朗和樂觀積極的引導著兒子

這部影片非常的感人,最後圭多的死讓人禁不住潸然淚下

5、《血戰鋼鋸嶺》

這部影片改編自二戰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

道斯不願意傷害任何人,即使是在殘酷的戰場上,他也不願意拿槍殺人,於是他成為了一名軍醫,在一場戰役中,他憑藉一己之力將75名戰友從鋼鋸嶺上拖了回來

真正的貫徹了不拋棄,不放棄原則

6、《虎口脫險》

這是一部關於二戰題材的喜劇,也是我的最愛之一

講述的是英國飛機被德軍集中,飛行員被迫跳傘逃生,最後,在一名油漆匠和樂隊指揮家的幫助下逃離德國的事情

影片既有驚險刺激的場面又有幽默滑稽的橋段,兩者結合的非常完美,現在看依然是妙趣橫生,經典就是經典,百看不厭


一籮筐橙子


高品質的二戰電影有很多,我推薦幾部:

《莫斯科保衛戰》,片長300多分鐘,分為《侵略》和《颱風》上下集,由尤.奧澤洛夫導演。影片從1940年6月法國投降說起,一直說到1941年12月6日蘇軍在莫斯科城下發動強大的反攻,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結束。場面非常宏大,都是出動軍隊進行拍攝的。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片長200多分鐘,導演還是尤.奧澤洛夫。1942年初,蘇軍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斯大林命令紅軍乘勝追擊,結果落入德軍圈套,遭受重大損失。德軍重新集結兵力,進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而斯大林由於判斷失誤,錯估了德國人的力量和戰略企圖,使得蘇軍大敗,退向斯大林格勒。蘇軍重新調整戰略,葉廖緬科和赫魯曉夫臨危受命到斯大林格勒指揮作戰。蘇德雙方在斯大林格勒進入了苦戰。斯大林調集重兵,制訂了“指環”作戰行動。1943年初,蘇軍發動反攻,德軍第六集團軍群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被迫投降,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奪取了衛國戰爭的戰略主動權。

《解放》,還是尤.奧澤洛夫導演,片長500分鐘。影片分為《炮火弧線》《突破》《主攻方向》《柏林之戰》《最後一擊》五個部分。1943年初,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奪取了蘇德戰爭的戰略主動權。德軍不甘心失敗,調集重兵,在庫爾斯克和蘇軍展開大決戰,妄圖重新奪回戰略主動權。蘇軍粉碎了德軍的進攻,取得了庫爾斯克大會戰的勝利。爾後,蘇軍展開戰略進攻。他們強渡第聶伯河,收復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打出東南歐,解放波蘭,直搗柏林,將勝利的旗幟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

《最長的一天》英美法德合拍的系統反應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的電影,片長3個小時左右。

《拯救大兵瑞恩》,美國電影,斯皮爾伯格導演。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發動諾曼底登陸作戰,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在奧馬哈灘頭,盟軍遭到德軍頑強抵抗,損失慘重。負責發送陣亡通知書的軍官發現,瑞恩一家好幾個兄弟都在同一天陣亡了。而此時瑞恩家還有個孩子在前線作戰。為了不讓英雄的母親過分悲傷,於是上級決定組織一支救援隊深入敵後,將瑞恩救出,讓他平安的回到母親的懷抱。救援隊經過激戰,終於找到了瑞恩,但瑞恩表示自己的使命沒有完成,不肯離開前線。在後來的作戰中,救援隊一一陣亡,年老的瑞恩在阿靈頓國家公墓懷念他的戰友,向子女訴說著拯救大兵瑞恩的往事。

《雷碼根大橋》1944年6月歐洲第二戰場開闢後,盟軍一路勝利前進。為了阻止盟軍前進,希特勒下令德軍炸燬萊茵河上的所有大橋。關鍵時刻,盟軍發現萊茵河只剩下一座雷碼根大橋可以通過。為爭奪雷碼根大橋,盟軍和德軍展開血戰,終於保住了橋樑。

《橋》1944年,德軍準備從巴爾幹地區撤退,南斯拉夫游擊隊發起了反攻。為了不讓敵人會合,游擊隊總部命令代號為老虎的游擊隊長帶領小分隊去炸燬一座重要的橋樑。老虎帶著小分隊千辛萬苦找到了橋樑工程師,並且識破了隱藏在小分隊裡的叛徒,巧妙的利用叛徒奪取了橋樑。這時候守衛大橋的德軍開始反撲,小分隊隊員一個個的壯烈犧牲。關鍵時刻,工程師親自按下了起爆器和敵人同歸於盡,炸燬了自己親手建造的大橋。


血染戰旗紅


一、《拯救大兵瑞恩》美國


士兵瑞恩家一共有四個兒子,二戰爆發後相繼奔赴戰場,瑞恩的三個哥哥在同一天犧牲,他的母親在一次接到三個兒子的陣亡通知備受打擊。為了不讓這個可憐的母親再次受到打擊,美國軍方決定派一支救援小隊營救她的最後一個兒子瑞思。救援小隊的領隊米勒上尉由湯姆·漢克斯飾演,瑞恩的演員則是年輕時的馬特·達蒙。

二、《血戰鋼鋸嶺》美國



改編自二戰時期美國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戴斯蒙德·道斯是一名基督教徒,他理想和平拒絕服兵役,攜帶武器被其它士兵排擠。但在危難關頭也是他無懼危險努力營救自已的戰友,故讓人敬佩。

三、《美麗人生》意大利


發生二戰時期納粹集中營的故事,善良樂觀的猶太青年對生活充滿美好的嚮往,然而正在他的生活一步步走向美好時,時代的悲劇到來。他與兒子被抓進了納粹集中營,影片最感人的橋段是他為了不讓兒子害怕他謊稱是在玩遊戲,努力保護幼小的孩子。

四、《鬼子來了》中國


不要被名字迷惑,這絕對不是一部抗日神劇,而是姜文導演的一部經典作品。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被丟到了村民馬大三家裡,最初當地村民打算處理這個敵人,但是多次處死都沒成功。最後村民決定留下他的性命,結果卻給村子整個村子帶來了災難。

五、《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俄羅斯


根據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說改編,因有原著優秀的故事支撐,片子還是很不錯的。劇情以二戰時間五個俄羅斯女兵的故事為核心,講述了那個年代先輩們的犧牲與努力。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片子的音樂很贊。

六、《珍珠港》美國


最後來部愛情片吧,一部愛情為核心的戰爭片事。從小一起長大的三個好友,在戰爭中陰差陽錯的愛情與保家衛國的故事。


小艾說影視


你好題主,我是弟弟說電影 5分鐘帶你看完好看的電影

德國人拍電影,要麼沉著鎮定、一絲不苟,憋悶得喘不過氣來,要麼荒誕離譜、直眉瞪眼,誇張到根本無法理喻。德國人用他們最擅長的表現主義,拍出來的電影,總是給觀眾們留下不好看的錯覺。

然而,正是這種嚴謹的荒謬感,看起來蹩腳又晦澀,其實,是最觸及心靈的表現方式,這也是為何現實題材的德國電影,能獲得業內高度評價的本因。

這部德國戰爭電影《冒牌上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看完《冒牌上尉》,一身冷汗。彷彿《浪潮》中那些絕望的年輕人,賣力揮動手臂、大聲喊著口號,就在我的眼前。豆瓣8.4的高分,果然誠不我欺。

IMDB7.5分的評價,印證了本片的高質量。

根據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改編而來的《冒牌上尉》,其實,講了一個簡單又恐怖的故事。不過是一套撿來的上尉軍服,讓男主從忍飢挨餓、受人唾棄的逃兵,到成為獨攬生殺大權的“埃姆斯蘭德劊子手”。

人性經不起考驗,對於普通人來說,更是如此。這部影片講述的,既是一個心理崩潰的年輕人,走向自我毀滅的變態史,又是那個瘋狂的年代,所有人喪盡人性、走向癲狂的毀滅史。

影片開始於德國戰敗兩週前,被憲兵隊一路追殺的逃兵男主想要的,不過是吃上一頓飽飯,有個地方落腳。在偷竊中,眼看著同為逃兵的夥伴被農夫殺死,心灰意冷的男主,被逼上了絕路。

正應了那句“權利是令人上癮的毒藥”,毫無存在感的男主,因欲加而來的權利,而走入自我毀滅的癲狂之路。意外撿到一套國防軍上尉軍服後,男主的狗屎運來了,為了體面的活下去,男主一路羅列謊言、坑蒙拐騙,成功躲過了一次次危機。

人是社會的動物。從形單影隻,到拉出來專屬於自己的隊伍,男主感覺到了被尊重、被崇拜,這也是他走火入魔、跌入深淵的最根本原因。

其實,男主的騙術平不高明。老兵看到他不合體的軍官服,卻選擇默不作聲,因為他不想被當成逃兵;士官眼看他皮鞋不對頭,卻選擇絕對服從,因為他想背靠大樹;憲兵隊長眼看他拿不出證件,卻選擇同流合汙,因為他想要解決派系爭鬥;逃兵營蓋世太保與司法部頭子圍繞男主真實性的辯論,更多的還是在派系鬥爭中爭奪主動權。

罪惡使人變得更加瘋狂。當生殺大權,都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當所有人都對自己言聽計從,男主早已不是那個,只想苟活到戰爭結束的逃兵。毫無節制和監管的無上權利,讓他變成了冷酷無情的劊子手,散佈恐怖的死神。

毀滅性的罪惡,絕非一撮而就,惡魔也有他的幫兇。男主一點點黑化為人間惡魔,他所遭遇的那些人和事,也不可能託得了干係。在他們眼裡只有利益,至於眼前這個年輕的上尉,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元首派來的,鬼才懶得管。

片尾,這群烏合之眾“穿越”到德國城市,對路人隨意的搜身盤剝時,看似荒誕的畫面,讓人一陣陣的脊背發涼。雖然,這不過是一場荒誕的黑色幽默,卻驚得每個人不寒而慄。

相對於同為戰敗國的日本,德國人對反戰反納粹思想的覺悟,是深入骨髓的。正如《浪潮》與本片中表現的那樣,在特定的環境影響下,瘋狂是可以傳染的,秩序會瞬間崩潰的,善良和正義已經死了,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一切都將在瘋狂中走向毀滅。這便是警惕法西斯主義死灰復燃,最根本的原因。


弟弟說電影


二戰電影,其實是一個側面反映真實的寫照。

簡單說下我看過的三部,談下個人感想,每一個都是由真實故事改編!

1.《血戰鋼鋸嶺》

這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

講的是一個非主流英雄的誕生的故事。在戰爭漸漸遠離公眾視野的年代,一部優秀的戰爭片能讓人們重溫血與火的灼熱,親臨那個槍林彈雨,屍橫遍野的悲壯現場,從而前所未有地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並反對戰爭的再次發動。

主人公戴斯蒙德在歷史上確有原型,靠著自己的雙手完成了不可思議的救回75個人壯舉。曾經為難他的隊長,在片尾的採訪中流著眼淚說,沒想到是他救了我;當錯看,誤會都被解決開,戴斯蒙德依舊是一個靦腆,青澀,平凡而不計前嫌的大男孩。薩姆·沃辛頓扮演的軍官對他說:我不知道你的信仰是什麼,但我知道你的信仰如此堅定。一個非主流英雄的形象在影片中誕生了。

在這真實的故事中,我深刻感受到,一個軍醫對生命尊重的意義,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要尊重生命!

2.《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火紛飛的戰爭年代,每一寸土地每一分秒都有死亡和恐怖,也充滿了都有美麗和浪漫的情懷。戰爭年代兒女風流從不落人後,那個年代的片子不僅僅是紅色宣傳,影片的高超情節設計和優秀的演出與今天的大片比毫不遜色。可能只有硝煙味剛剛散盡的土地上,才能孕育出這麼優秀的影片。南斯拉夫一直獨立於蘇聯控制之外,意識形態自由,所以影片能不落窠臼的展現出自己民族的反法西斯鬥爭故事。 故事發生在二戰後期的薩拉熱窩,德軍在巴爾幹的處境很危急,只控制多瑙河以南的公路,如果在撤退之前,蘇軍佔領了這條公路的話,德軍軍團就會被包圍。這意味著德國將要損失20個師。要保證部隊從希臘和南斯拉夫迅速撤退,最重要的問題是燃料。薩拉熱窩,這座城市在歷史上曾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現在它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也將是很重要的。薩拉熱窩將成為向德軍軍團提供燃料的基地。

3.《辛德勒的名單》

猶太民族他們的聰明勤奮以及在世界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為世人矚目,甚至連他們的面容都有很多人喜歡,尤其是女生,多半有著挺直的鼻樑,以及深邃的大眼睛,眼裡總是閃爍溫柔而智慧的光芒。這樣的一個民族,卻一直經歷著磨難。一直到現在,以色列不曾得到過真正的和平,戰火蔓延,二戰期間,更是經歷了令人髮指的瘋狂屠殺,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政權,將這個充滿智慧、善於創造財富的民族列為劣等民族,趕盡殺絕成為最通用的政策。一個個集中營林立,槍聲不斷,每一聲槍響,都是一個無辜的猶太人的倒下,有強壯的男人,有清秀的女人,也有稚嫩的孩童。

辛德勒他值得被歷史銘記,不僅僅是之於被拯救的猶太人,更是整個世界。看完影片,真的衷心希望世界和平。


飆車嘚蝸牛


《風語者》二戰初期太平洋戰場,日軍總能破解美軍的電碼,弄的美軍在戰場上吃盡了苦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軍徵召了29名印第安納瓦霍族。因為他們的語言只有他們自己能聽懂,他們被稱作為“風語者”。當然他們也有可能被日軍抓住,電碼還是能被破解。所以每個印第安人都配備一個“保鏢”,一方面是保護他們的安全,另一方面就是防止密碼洩露必要時殺了他們。

雖然這是美日之間的戰爭,但美國大兵之間存在著種族歧視。印第安人一直被嘲笑,但他們為了自己的祖國忍受著一切。最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歧視他們的人,而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保鏢”,被自己的“風語者”折服。為了他犧牲了自己,最終完成了任務,在太平洋戰場上慢慢挽回戰局。

《辛德勒的名單》二戰德國,辛德勒是名納粹商人,商人重利,閃擊波蘭后辛德勒僱傭了很多猶太人。因為猶太勞工便宜,最後他的工廠裡全是猶太人。工廠裡的這些人也因為在他的廠裡上班,得到暫時的安全,免遭屠殺。但這只是暫時的,辛德勒雖然是納粹黨員,但他越來越看不慣納粹對猶太人的做法。

於是他決定開始保護自己的勞工,幫他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不惜重金賄賂官員,爭取儘可能的讓他們倖存下來。當蘇聯共軍開進辛德勒的工廠,宣佈解放的時候,辛德勒因納粹身份被捕。之後1000多名猶太人聯名上書,證明他跟其他的納粹不一樣,最後送給他印有“救人一命就等於拯救全人類”的金戒指,永遠銘記二戰期間他的義舉。

二戰題材經典的戰爭電影很多,而切大都非常感人。像《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狂怒》、《兵臨城下》等,都非常生動的再現了當時那慘烈的年代。相比較他們我們是幸福的,戰爭能毀滅一切,更能摧毀一個人的意志。還是感恩現在的和平吧!珍惜現在,活在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